14.3.2 不同电压的线缆应分类绑扎 不同回路 7 敷设至控制器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少于控制器安装高度的1.5倍 进入机柜后的线缆应分别进入机架内分线槽或分别绑扎固定 细线在上 2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线缆之间不应相互拧绞 应装接线盒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1 进入端子的导线应留适当余量 不拧绞 敷设光缆时 14.3 当强 接线前应根据施工图编号校对线路 3 强电线槽应在弱电线槽之上 线管内不应有接头 6 1 弱电线槽交错时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光缆的牵引端头应做好技术处理 线管出线终端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线管在穿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 不同电压 4 3 线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 2 接线完毕应认真检查线路 两者间距不应小于300mm 避免交叉 线缆出现交叉时 14.3.4 弱电线应分开在不同线槽内敷设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14.3.3 强 线缆(光缆)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头应在线盒(箱)处连接 线槽内线缆应排列整齐 并做好接地柔性跨接 同根导线两端应套上相应编号的接线端子 14.3.2 14.3.1 14.3 并应固定牢固 连接电缆应排列整齐 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应穿入同一根线管内 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倍光缆外径 5 50339的有关规定 不应将线缆直接裸露 并在适当部位对导线标识 敷设至设备处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少于150mm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 交叉处应粗线在下 金属软管等补偿装置 设备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50303和《智能建筑质量验收规范》GB 固定应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