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11.1.10 张拉前锚具纵向剖面示意图 其平时已承受了较大的荷载 纤维复合板宜直接粘贴在混凝土表面 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 3—导向螺杆 9—碳纤维复合板 张拉完成锚具纵向剖面示意图 6—固定端锚具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 因此 13—楔形锁固 其锚具(图11.1.10-1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 11.1.8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 能够正常工作的 5—固定端定位板 因此对原混凝土强度无需提出特别要求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张拉前锚具平面示意图 8—M16螺栓 11.1.1 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 11.1.3 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11.1.1 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胶粘剂 应将碳纤维复合板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 2—推力架 一般都已作为梁或板使用一段时间 张拉完成后植入M20胶锚螺栓 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 7—M20胶锚螺栓 从本条规定可知 8—M16螺栓 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 11 图11.1.10-2 图11.1.10-3 11.1.6 锚栓的设计剪应力不得大于锚栓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的0.6倍 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胶粘剂无害 6—固定端锚具 设计规定 放射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方法加固时 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侧配筋率低于0.2%的构件加固 3—导向螺杆 不应选用这种加固方法 11.1 张拉完成锚具平面示意图 1—张拉端锚具 7—M20胶锚螺栓 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2.0MPa 9—碳纤维复合板 图11.1.10-2 11 本方法适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受弯 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施工 11.1.9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 对胶粘剂和碳纤维复合板进行防护 图11.1.10-4 条文说明同本规范第10章相应条文说明 这种加固方法仅推荐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h—锚固深度 1—张拉端锚具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12—千斤顶 11—预留孔 11.1.5 仅需考虑其密实性和整体性是否适合施加预应力即可 7—M20胶锚螺栓 设计应对所用锚栓的抗剪强度进行验算 图11.1.10-4)的张拉端和锚固端至少应有一端为自由活动端 设计规定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11.1.6 图11.1.10-1 取为170mm 相反它会同时减小截面受压边缘的最大压应力和受拉边缘的最大拉应力 4—张拉支架 h—锚固深度 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14—6°倾斜角 11.1.7 L—张拉位移 15—结构胶粘剂 且所施加的预应力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预压应力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推力架 11.1.3 1—张拉端锚具 7—M20胶锚螺栓 况且对碳纤维复合板所施加的预应力值一般是比较小的 10—M12螺栓 高湿 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 6—固定端锚具 碳纤维复合板张拉锚固部分以外的板面与混凝土之间也应涂刷结构胶粘剂 11.1.7 13—楔形锁固 4—张拉支架 1—张拉端锚具 11.1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 图11.1.10-3 11.1.4 即对于需要作预应力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构件 当构件有严重损伤或缺陷时 6—固定端锚具 也就是说被加固构件的质量基本上是完好的 从而降低了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取为170mm 11.1.2 本条规定是基于如下认识 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 9—碳纤维复合板 11.1.4 不推荐采用嵌入式粘贴方式 5—固定端定位板 介质侵蚀 受拉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 l—张拉行程 11.1.2 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