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 宽度或数量尚在发展 3—隔离层 4 裂缝修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50728的规定 17.1.2 形态 应先消除其成因 才能有针对地选择适用的修补方法进行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依其形成可分为以下三类 无流动性的有机硅酮 延长结构实际使用年数 改性丙烯酸酯类 聚硫橡胶 注 由此可以界定这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可以收到的实效 聚氨酯等柔性的嵌缝密封胶类修补材料 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 1 构件而言 改性丙烯酸酯 修补方法和时间 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 当裂缝较细时 17.1 开裂只是其承载力下降的一种表面征兆和构造性的反应 构件的完整性 改性聚氨酯类等的修补胶液 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 超细无收缩水泥注浆料 无碱玻璃纤维 对裂缝起因 通过补强保持结构 槽宽应按不小于15mm+5t确定(t为裂缝最大宽度) 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 改善结构外观 5 17.1.2 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 并观察一段时间 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耐碱玻璃纤维或高强度玻璃纤维织物 1 再进行修补或加固 基于这一共识 其表面应做防护层(图3) 3 但确认对结构 适用于ω大于1.0mm的静止裂缝的修补 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 1—封护材料 除应按本章适用的方法进行修补外 1 17 活动裂缝 设计规定 17.1.3 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本章适用于承重构件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填 可以将修补裂缝的作用概括为以下5类 尚在发展的裂缝 碳纤维织物或芳纶纤维等的纤维复合材与其适配的胶粘剂 表面封闭法 改性聚合物水泥注浆料以及不回缩微膨胀水泥等的无机胶凝材料类修补材料 17.1 3 2 17 湿度的变化而时张时闭的裂缝 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形沟槽 也可凿成V形沟槽 适用于裂缝的封闭或补强 修补胶和聚合物注浆料等的合成树脂类修补材料 2 因为它通过现场调查 尚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裂缝处开U形沟槽充填修补材料 填充密封法 4 而非导致承载力下降的实质性原因 此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 在一定时间内 修补时 仅需依裂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 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ω≤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 对此类裂缝应待其停止发展后 4 设计规定 2—填充材料 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受力 尚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 2 裂缝的修补必须以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为依据 注射前 封闭裂缝通道 属性和类别作出判断 包括配套的打底胶 防渗能力 压力注浆法 适用于裂缝表面的封护与增强 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 可使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 可采用表面封闭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消除裂缝对人们形成的心理压力 所处的位置与环境 裂缝修补技术 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将会终止的裂缝 检测和分析 对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 注射法 填充完毕后 迄今为止 长度 宽度在现有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稳定 图3 修补裂缝的胶液和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 对受检裂缝可能造成的危害作出鉴定 3 裂缝修补技术 应根据裂缝的种类进行修补设计 静止裂缝 经可靠性鉴定确认为必须修补的裂缝 4—裂缝 确认已稳定后 研究和开发裂缝修补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表明 注射法或压力注浆法进行修补 此法适用于处理ω>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 改性环氧树脂类 故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裂缝修补来恢复其承载功能 变形或环境温 若不能完全消除其成因 抵御诱发钢筋锈蚀的介质侵入 并根据裂缝的发展程度 3 适用于活动裂缝的修补 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 据此 提高其防水 以及混凝土与其他材料接缝界面于缩性裂隙的封堵 对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的结构 并粘贴纤维复合材以封闭其表面 确定其修补材料 2 裂缝修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再依静止裂缝的处理方法修补 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 修补时 当为活动裂缝时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