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按纵向受拉配筋面积A 0 为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表13.2.3的出处可参阅本规范第9.2.10条及第10.2.9条的说明 rw ) 按表13.2.4的规定采用 =0.0033 应按下式计算 1 13.2.1 如同本规范第9.2.2条及第10.2.2条一样 rw ) ρ te /A b te E 2 该部分网片对承载力提高的系数 5 对围套式面层按表13.2.3的规定值采用 2 按本规范第13.2.4条的规定计算 ——结构加固后的钢筋换算截面面积(mm rw 2 钢丝绳网片的拉应变ε 50010中关于T形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rw rw 小于等于0.25h ) 不宜超过30% α ——截面受拉区纵向配筋合力点处的应力(N/mm =0 等于1.0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若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 13.2.3 rw s ——考虑梁侧面围套h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钢丝绳计算用的截面面积及参考质量 13.2.6 当ρ 注 取ε h——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mm) 在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 当ψ h ——考虑受拉钢丝绳网片的实际拉应变可能达不到设计值而引入的强度利用系数 配有与梁底部相同的受拉钢丝绳网片的高度(mm) ε 参阅本规范第9.2.11条的说明 表13.2.3 13.2.1 ——构件加固前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且ρ 4 rw h ≤150MPa b cu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 te 是根据国内外目前试验研究成果制定的 构件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 ) ——构件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mm) =A ——钢丝绳网片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等于0.01 rw rw 表13.2.7 ——新增纵向受拉钢丝绳网片截面面积(mm b 应按下式计算 rw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可近似取等于拉应变ε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a′——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0 1 r1 (13.2.2) ψ 第5款主要是出于简化计算目的而采用的近似方法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0 s0 ψ——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 rw 高度范围配置网片的承载力提高系数 钢丝绳网片应力σ 13.2.6 te E 0 ——综合考虑受弯构件裂缝截面内力臂变化 本条前4款的规定 ——原截面高度(mm) 避免因受弯承载力提高后而导致构件受剪破坏先于受弯破坏 钢丝绳网片的滞后应变ε 注 rw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A b M ——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mm ——加固前受弯构件验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弯矩标准值 ξ δ——截面外加层厚度(mm) rw rw 钢丝绳计算用截面面积及参考重量 h 13.2 13.2 ——钢丝绳网片受拉截面面积(mm 并且应验算其受剪承载力 cu ——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弹性模量(N/mm 确定的配筋率 取ψ=0.2 值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 13.2.8 r1 ) 钢筋拉应变不均匀以及钢筋排列影响的计算系数 s 确定钢丝绳网片的滞后应变 te =0.85ξ r1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s0 rw 对单面面层 rw ——钢丝绳弹性模量(N/mm r1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结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进行受弯加固时 对梁的不同面层构造 s0 2 钢丝绳网片的滞后应变 取η 但在验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时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 图13.2.3 ε α A s0 ——加固后截面有效高度(mm) rw te ——自梁侧面受拉区边缘算起 取ρ r1 0 表中α 可按表13.2.7的规定值采用 应按构件加固前的初始受力情况 考虑梁侧面围套内钢丝绳网片对承载力提高的作用 k 13.2.2 应按本规范第13.2.1条至第13.2.4条的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M h E 取ε 13.2.4 也不应超过40% 50010的规定计算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kN·m) 2 是为了控制“最大加固量” ) 1 =E 2 13.2.7 te A ——新增钢丝绳网片换算成钢筋后的截面面积(mm 13.2.2 E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0.05时 取ψ=1.0 ) ρ 统一采用仅按梁的受拉区底面有面层的计算简图 当ψ>1.0时 s 设计时应取h /E 其短期刚度B 的乘积 当ψ<0.2时 小于0.01时 rw η ) 与弹性模量E ξ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 式中 表13.2.4计算系数α A′ s0 2 σ b 钢丝绳网与混凝土之间不出现粘结剥离破坏 50010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 高度范围内配有与梁底部相同的受拉钢丝绳网片时 r1 c 为混凝土有效受拉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 rw 2 r1 s0 2 括号内的钢丝直径为建筑结构加固非常用的直径 3 h——加固后截面高度(mm)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 0k 式中 2 M——构件加固后的弯矩设计值(kN·m) E 可按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设确定 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 50010的规定计算 式中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梁侧面h 取ψ te χ——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 应引入修正系数η α =1.0 ƒ )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进行加固时(图13.2.3) rw 13.2.5 ——原钢筋的弹性模量 防止出现“超筋”而采取的保证安全的措施 即ρ s 13.2.3 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 应在加固设计中得到执行 大于1.0时 2 值可乘以调整系数0.9 A s A 当原构件钢筋应力σ 即加固前控制值的0.85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