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应慎用本加固方法 ——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A 并处理好围拢部位的搭接和锚固问题 且纤维方向应与构件受拉方向一致 在计算其承载力时可不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问题 N——轴向拉力设计值 y0 应按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置方式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7.2 而这些构筑物既容易卸荷 A 应事先做好可行性论证 分别按本规范表4.3.4-1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加固 应根据其品种 储仓等)的加固 而且仍然要处理好围拢(或棱角)部位的搭接与锚固问题 受拉腹杆等)端部锚固的可靠性很差 N——加固后轴向拉力设计值(kN) (10.7.2) 由于非预应力的纤维复合材在受拉杆件(如桁架弦杆 ƒ 不必在计算公式中引入强度利用系数 f 因此 分别按本规范表4.3.4-1 10.7 因此一般仅用于环形结构(如水塔 对裂缝宽度要求很严的受拉构件 f 应根据其品种 表4.3.4-2及表4.3.4-3的规定采用 ) 10.7.1 10.7 轴心受拉构件的加固 将纤维织物粘贴于相应位置的混凝土表面上 N≤ƒ 当采用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环形或其他封闭式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时 从本节规定的适用范围可知 式中 水池等)和方形封闭结构(如方形料槽 又经常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强制要求卸荷 10.7.2 s0 10.7.1 10.7.3 其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 2 由之可见 例如 e——轴向拉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mm) ƒ 10.7.3 受拉构件的纤维复合材加固主要用于上述的构筑物中 f +ƒ 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式中 f 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表4.3.4-2及表4.3.4-3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