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边距厚度比c ——剪力与垂直于构件自由边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 =1.5c =1.00 s cN 本规范对基材混凝土的承载力验算 =(c 1 k 1 1 +c c 1 当边距c≤c h——构件厚度(基材混凝土厚度)(mm) +0.5s =(c N 不参与验算 N 1 +s 1 但在其受拉承载力的计算上 ——胶粘型锚栓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 c 均采用图例方式给出各几何参数的确定方法 16.3 /h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16mm时 式中 当锚栓连接承受拉力和剪力复合作用时 N 1 图16.3.1-3 图16.3.1-1 N cr h ——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锚固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A ) α——指数 16.3.5~16.3.10 1 取ψ 当d 对机械锚栓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N 1)对c ——锚栓连接的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 ψ b N ≤3c 图16.3.10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 当两者均受锚栓钢材破坏模式控制时 与欧洲标准相同 单锚混凝土锥形破坏理想锥体投影面积 e 应按本规范第16.3.7条计算 N 混凝土承载力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A 边距c 可以更好地反映当前我国锚栓连接的受力性能和质量情况 侧向实际投影面积A 并合并为一个参数ψ ψ N ——垂直于c α 和ψ 若锚栓间距s≥3c =1.5(3c ——荷载偏心对群锚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2 0 可行 =0.90 16.3.2 试设计表明 2 /c ≤s c h 方向的边距(mm) 0 ≤1.5c c v 混凝土劈裂破坏 (图16.3.5a)的单锚情形 ψ c c 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图16.3.1-2 1 2 (16.3.10-2) 1—混凝土锥体 +0.5s N N ef 2 ——考虑各种因素对基材混凝土受拉承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 对混凝土剪撬破坏(图16.3.1-3) =nA 关于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所需几何参数的确定方法 =0.95 ) s ≤3c N 取ψ 1 剪作用破坏 N 16.3.5 1—混凝土锥体 16.3.4 cr 且构件厚度h≥1.5c时 c h v d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N ≤s =0.90 较为符合我国施工质量状况 当h≤1.5c 2 cv 2 c N ——锚栓边距 N b 对本规范采用的胶粘型锚栓 /A A v ——剪力作用设计值与混凝土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之比 计算表明 值 a v c N cr A 2)对c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16.3.4)可按下式确定 )s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时 式中 时(图16.3.5c)的角部四锚情形 图16.3.8 v β N 在破坏模式的考虑上与欧洲标准及ACI标准完全一致 式中 s 根据我国试验资料和工程使用经验作了偏于安全的调整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3.3 时 (16.3.5-2) e 混凝土破坏锥体的侧向实际投影面积A 间距等几何效应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N 1 ——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mm) c v 按本规范第16.3.8条及第16.3.9条确定 v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cr ——剪力对受剪锚栓形心的偏心距(mm) ≤c 应通过采取构造措施予以防止 ——荷载偏心对群锚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t 16.3.12 c N 近构件边缘的单锚受剪混凝土楔形投影面积 +s ef N 基材混凝土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0.5s 1 当边距c>c v A 1 +s c——锚栓的边距(mm) 混凝土边缘呈楔形受剪破坏(图16.3.1-2)以及同时受拉 0 cr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时 /A 2 cr 1 N 16.3.7 =0.80 v h 剪切角α 当h>1.5c 1 图16.3.5 1 (图16.3.5-2b)的双锚情形 取α=2.0 cu ψ 且s cr N 基材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cr 2 cr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图16.3.1-1) c 对基材混凝土角部的锚固 cr s 剪力作用下的角部群锚 N 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和6年多来国内实施原规范反馈的信息 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cr A 且稳健 v 2 1 +s v c c 图16.3.7 时 ψ a 按本规范第16.3.4条确定 A n——参与受拉工作的锚栓个数 V s 3 应按下式计算 2 0 16.3.8 式中 16.3.3 c N 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v s 当d 1 c u 其基材混凝土呈半锥体破坏的侧向投影面积基准值A 可按下式计算 调整后的效果是使混凝土基材的受拉承载力稍有提高 时 基材混凝土的承载力验算 (16.3.5-3) 2 n——参与受剪工作的锚栓个数 间距及构件厚度的影响时 3)对c h cr 基材混凝土受拉承载力修正系数ψ 16.3.9 1 A ψ =(3c 2 h 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混凝土边缘呈楔形受剪破坏 这次修订规范 16.3.10 16.3.1 cr 按本规范表16.4.4的规定值采用 c 当受其他破坏模式控制时 )h ≥24mm时 c 2 16.3.2 确保每一锚栓承载力不受间距和边距效应影响的最小间距和最小边距(mm) 16.3 e 2 0 ≥1.5c 且s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 cr 16.3.6 ψ v a v +s 且间距s>s 取ψ cr =0.90 cr c ——平行于剪力方向的边距(mm) ψ ψ N 当锚栓间距 (16.3.10-3) ——锚栓外径(mm) 边距或构件厚度不满足本规范第16.3.9条要求时 ψ =(c ——拉力作用设计值与混凝土抗拉承载力设计值之比 2 2 ——边距比c ——锚栓边距和间距对锚栓受拉承载力影响的系数 0 对胶粘型锚栓 1 ƒ c v 应按锚栓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采用 取α=1.5 c 1 N (16.3.5-4) )(c 16.3.1 当单锚或群锚受剪时 ——构件边距及锚固深度等因素对基材受力的影响系数 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修正系数ψ 16.3.11 ≤1.5c 按本规范第16.3.3条计算 h (16.3.5-1) 取ψ (图16.3.5)时 2 仍取ψ +c 当锚栓承载力不受其间距和边距效应影响时 对参数ψ N 图16.3.4 ——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mm) ≤c 1 (图16.3.7)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β 均参照ETAG标准进行制定 当锚栓受剪承载力不受其边距 N 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时 ——锚栓连接的基材混凝土受拉承载力设计值(kN) (16.3.10-1) 应取两个方向计算承载力的较小值(图16.3.11) 值 50010的规定采用 ψ ——构件锚固区配筋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v 1 对后扩底锚栓 16.3.4 N 取ψ 以及特殊倒锥形胶粘锚栓的组合破坏 应按下列公式的计算方法进行确定(图16.3.10) N ) (1.5c 当h≤1.5c v a 2 0 1 式中 重新作了调整 1 1 ≤c +0.5s 式中 式中 ——拉力(或其合力)对受拉锚栓形心的偏心距(mm) 应考虑三种破坏模式 介于两者之间的ψ 由单个锚栓引起的基材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的锥体投影面积基准值A s 1 1 混凝土剪撬破坏 ——考虑各种因素对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 供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使用 v 0 图16.3.11 修订后的混凝土基材的承载力居于原规范与欧美标准之间 S 2 b s 近构件边缘混凝土锥形受拉破坏实际锥体投影面积 b e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的实际锥体投影面积A )s 1 可按下式计算(图16.3.8) )h N c 剪力作用下混凝土楔形破坏侧向投影面积 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