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锚式箍板 对梁和桁架 但若型钢表面积较大 当钢箍板需穿过楼板或胶锚时 梁角钢(或钢板)应与柱角钢相互焊接 6—楼板 若型钢长度受限制 构造规定 对梁的加固 沿梁 7—胶锚螺栓 8—柱加强角钢箍 角钢的厚度不应小于5mm 连续设置 8.3.5 可采用半重叠钻孔法 柱轴线每隔一定距离 此时 中间不得断开 应将原构件截面的棱角打磨成半径r大于等于7mm的圆角 2—条形钢板 必要时 3—原基础 然后再抹灰 应沿梁 柱轴线方向应每隔一定距离用扁钢制作的箍板(图8.3.1)或缀板(图8.3.2a 12—加固主梁 型钢表面(包括混凝土表面)应抹厚度不小于25mm的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作防护层 当相邻两层柱的尺寸不同时 角钢应伸过该杆件两端的节点 也可采用其他具有防腐蚀和防火性能的饰面材料加以保护 外粘型钢的两端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图8.3.2) 以提高钢骨架的整体性与共同工作能力 其间距不应大于20r(r为单根角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13—环氧砂浆填实 待箍板穿插安装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对柱的加固 应将加固的型钢与原柱顶部的承压钢板相互焊接 不应小于50mm 主要是为了防腐蚀和防火 再用结构胶注入孔中予以封闭 并利用其内外间隔嵌入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焊成水平钢框 柱时 7—加固钢板 应优先选用角钢 1—缀板 将圆孔扩成矩形扁孔 图8.3.1 与上下柱角钢及上柱钢箍相互焊接固定 8.3.1 11—次梁 U形箍板或其附加的螺杆应穿过楼板 16—柱 可将上下柱外粘型钢交汇于楼面 锚固 其间距应适当加密 外粘型钢的注胶应在型钢构架焊接完成后进行 8.3.5 6—焊缝 或设置节点板将角钢焊在节点板上 5—不加固主梁 型钢肢在缀板焊接前 10—箍板 8.3 为了使梁的箍板能起到封闭式环形箍的作用 为保证力的可靠传递 上端应伸至加固层的上一层楼板底或屋面板底 5—加固角钢 但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范围内 8.3.4 8.3.2 角钢的边长 l—缀板加密区长度 局部允许有长度不大于300mm 可加焊扁钢带或钢筋条 外粘型钢必须通长 使角钢肢紧贴于混凝土表面 基础节点构造 8—嵌入箍板后胶锚 对于二阶柱 用箍板或缀板与型钢焊接 2—加固角钢 中间应穿过各层楼板 使柱两侧的梁相互连接(图8.3.2c) 上下柱交接处及牛腿处的连接构造应予加强 对柱不应小于75mm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时 在本条中还给出了三种加锚式箍板的构造示意图供设计参考使用 便不会发生脱落和开裂 很可能难以保证抹灰质量 4—植筋 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 当按本规范构造要求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排架柱时 3—钢垫板 若外包型钢构架的表面防护按钢结构的涂装工程(包括防腐涂料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设计时 另外 50205的规定 对桁架的加固 8.3.2 可在构件表面先加设钢丝网或点粘一层豆石 外粘型钢梁 8.3.3 加固完成后 箍板或缀板截面不应小于40mm×4mm 外粘型钢的胶缝厚度宜控制在3mm~5mm 9—梁加强扁钢箍 为加强型钢肢之间的连系 角钢下端应锚固于基础 8.3.1 且不应大于500mm 应先用工具式卡具勒紧 与此同时 b)与角钢焊接 之所以还需在型钢表面喷抹高强度水泥砂浆保护层 构造规定 采用外包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时 15—扁钢带 14—角钢 4—箍板 外粘型钢加固梁 50017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当有楼板时 应通过焊接方法接长 b)或嵌入楼板后予以胶锚(图8.3.1c) 焊接完毕后 柱 应指出的是 8.3 1—与钢板点焊 图8.3.2 型钢的上下两端应与结构顶层(或上一层)构件和底部基础可靠地锚固 箍板与缀板均应在胶粘前与加固角钢焊接 以消除过大间隙引起的变形 与另加的条形钢板焊接(图8.3.1a 在节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