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6 本节主要规定了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抗震设计中有别于单层厂房的要求 10.1.5 大厅和附属房屋等若干独立结构 大厅柱成为短柱 宜符合下列原则 但应计及相互影响 选用排架 (Ⅰ)一般规定 10 对砖柱承重的情况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间不设防震缝时 附属房屋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大厅四周的墙体一般较高 但考虑到大厅使用上的重要性 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 及一侧纵墙或柱列的折算自重 避免扭转 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多 Ⅳ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 个别房屋在观众厅与侧厅处留缝 10 因此 10.1.15 单层空旷房屋的平面和体型均较复杂 高烈度时高大山墙应进行出平面的抗震验算 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8m 4 验算要求可参考本规范第9章 然后从构造上和荷载的局部影响上加以考虑 仍要求采用配筋砖柱或组合砖柱 选用单柱列或空间协同分析模型 为进一步提高其抗震安全性 高度等因素 ②鉴于现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第10.1.3条不允许8度Ⅰ 则其箍筋应全高加密 根据震害调查及分析 并宜沿墙高每隔3m左右增设一道圈梁 但根据本规范第3章的要求 大厅跨度大于12m或柱顶高度大于6m 山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或组合柱 本次修订 10.1.19 并验算其偏心受压的承载力 当附属房屋低于大厅柱顶标高时 10.1.13 大厅的横向抗震计算 8度和9度时 分别进行计算 (Ⅲ)抗震构造措施 16 还不宜全部取消砖柱承重 为了简化 前后厅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进一步明确9度时舞台口悬墙应采用轻质墙体 进一步提高了拉结措施——间距不大于400mm 前厅与大厅 用钢筋混凝土墙体 应在横墙两端 3 可参照本规范第9章设计 尚难以采用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假定和合理的模型进行整体计算分析 可将房屋划分为前厅 应设置组合壁柱 9度时的大厅 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及房屋的跨度 10.1.7 尚可计及空间工作 舞台口墙要加强与大厅屋盖体系的拉结 反而破坏较重 构造 还应加强墙上的大梁及其连接的构造措施 跨度大 与本规范第7章对砌体结构的规定相协调 10.1.1 布置要对称 1 考虑附属房屋的结构类型及其与大厅的连接方式 观众厅与两侧厅之间一般不设缝 对于设防烈度6度 根据宏观震害调查分析 7度时 2 单层空旷房屋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 舞台口大梁上的墙体应采用轻质隔墙 4 本次修订 应利用工作平台或楼层作为水平支撑 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除本规范第10.1.3条规定者外 可将整个房屋划为若干个部分 中 包括大厅屋盖和毗连附属房屋屋盖各一半的自重和50%雪荷载标准值 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应加强侧向刚度 大厅与两侧的附属房屋之间一般不设防震缝 上部支承有舞台上的屋架 立柱和水平圈梁来加强自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需要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计算分析 大厅部分其他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第9章 使整组建筑形成相互支持和有良好联系的空间结构体系 9度时不应采用舞台口砌体悬墙承重 8度 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 横向抗震分析时 7度(0.10g)时 本次修订对第10.1.3条进行了修改 7度(0.10g) 特别是墙顶标高处的圈梁更为重要 Ⅱ类场地和7度(0.15g)采用砖柱承重 使各部分的计算周期趋于一致 但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 圈梁的截面尺寸 纵向梁支点及大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构造柱 ①增加了7度(0.15g)时不应采用砖柱的规定 14 条件合适时亦可考虑空间工作的影响 地震影响系数可取最大值 而且舞台口两侧墙体为一端自由的高大悬墙 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 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单层空旷房屋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如下 (Ⅱ)计算要点 舞台之间 震害较轻 立柱 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 山墙应沿屋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卧梁 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4 应根据附属房屋的结构类型 舞台后山墙等高大山墙的壁柱 或烈度高 大门处壁柱和前厅内独立柱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2 10.1 无侧厅的食堂 eq 10.1.9 组合砖柱的纵向钢筋 有挑台部分和无挑台部分可各取一个典型开间计算 并应通到山墙的顶端与卧梁连接 大厅人员密集 舞台 同2001规范 舞台口梁为悬梁 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 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时 交接处的柱子要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本次修订对计算要点的规定未作修改 故要加强相互间的连接 当大厅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时 舞台口的柱和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大厅与舞台之间的墙体是单层空旷房屋的主要抗侧力构件 10.1.14 配筋及与周围砌体的拉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的要求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且采用由拉结钢筋与分布短筋在平面内焊接而成的钢筋网片 因此 G 10.1.10 见其他各有关章节 6度时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m 例如 10.1.12 二层悬挑式挑台不但荷载大 大厅的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在大厅纵墙屋架支点下增设钢筋混凝土-砖组合壁柱 5 10.1.8 F 包含有单层的观众厅和多层的前后左右的附属用房 高大山墙的壁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震验算 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 单层空旷房屋中 大厅 即壁柱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偏心距超过规定值时 符合本规范第9章规定时 故观众厅有挑台 对屋盖选型 承担横向地震作用 前厅结构布置应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 7度(0.10g)Ⅲ 观众厅与前后厅之间 其交接处受力较大 应符合下列要求 舞台后墙 Ⅱ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 钢筋混凝土柱应按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柱设计 ——大厅一侧纵墙或柱列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前厅 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 7度(0.15g) ——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1 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 10.1.11 大厅的屋盖构造 10.1.6 为减少其破坏 框排架或排架-抗震墙的计算简图 前厅与大厅 纵向抗震分析时 在舞台口处不能形成一个门架式的抗震横墙 10.1.3 经济条件不足的地区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10.1.4 单层空旷房屋 6 (Ⅰ)一般规定 6度Ⅲ 地震中容易破坏 舞台口大梁上承重砌体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立柱和间距不大于3m的圈梁 悬挑式挑台应有可靠的锚固和防止倾覆的措施 互相协调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9度时 1 非承重隔墙及各种结构类型的附属房屋的要求 墙体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小型单层空旷房屋的大厅 组合砖柱纵向钢筋的上端应锚入屋架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内 前厅与大厅 嵌砌在框架柱间的横墙应有部分设计成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只是在跨度和柱顶高度方面较2001规范限制更加严格 Ek Ⅳ类场地和7度(0.10g)Ⅰ 3 无筋的纵墙壁柱虽可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两侧无附属房屋的大厅 受力复杂 通过周期的经验修正 特别强调 10.1.20 梯形屋架端部高度大于900mm时还应在上弦标高处增设一道圈梁 2 大厅柱(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圈梁 并应与屋盖构件锚拉 考虑屋盖的类型和前后厅等影响 在单层空旷房屋中的观众厅与侧厅 式中 与此同时 12 10.1 (Ⅱ)计算要点 10.1.18 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 10.1.17 (Ⅲ)抗震构造措施 大厅内设有挑台 2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考虑 可按下式计算 或房屋高 抗震要求较高 其截面和配筋分别不宜小于排架柱或纵墙组合柱 除按计算确定外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 因此 不得采用无筋砖壁柱 大厅与前厅交接处的高大山墙 纵筋不应少于4 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门式刚架结构等 2 1 大厅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本节适用于较空旷的单层大厅和附属房屋组成的公共建筑 单层空旷房屋 两侧有附属房屋时 而且悬挑跨度也较大 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本次修订 故在第10.1.14条删去了2001规范的有关规定 并按本章采取措施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应在同一标高处设置封闭圈梁并在交接处拉通 不宜设防震缝分开 10.1.2 需增设多道水平圈梁来加强整体性和稳定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