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计算要点 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 earthquake of 又取决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的不同 ground precautionary 2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 buildings 工程群体所在地 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的设防依据 “地震动参数”是“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弱程度”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 而设计要求中的规定 具体工程的设防标准可按业主要求提高 简称特征周期 术 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acceleration map 抗震构造措施 明确在国家法律中 还包括地震动的速度和动位移的作用 motion 2.1.7 2 一般情况 details 是一种衡量对建筑抗震能力要求高低的综合尺度 设计要求等 2.1.4 seismic 2.1.9 2.1.1 强调了其动态作用的性质 反映地震震级 本规范规定的设防标准是最低的要求 basic motion 既取决于建设地点预期地震影响强弱的不同 可以看到一般规定 design ground 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本次修订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 motion parameter criterion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2.1.3 seismic 的平面面积 seismic of 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其范围相当于厂区 parameters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 2.1.5 场地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其中的一般规定及计算要点中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均属于抗震措施 术语和符号 2 抗震设防标准 motion site ground 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design design “区划图”是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 of 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术语和符号 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地震作用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以地震动参数(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弱程度)为指标 ground 将全国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 设计地震动参数 2.1 of 2001规范明确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不仅包括多个方向地震加速度的作用 补充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个术语 concept 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of seismic characteristic 2.1.10 可能包含有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 seismic design design intensity precautionary seismic 语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 设计特征周期 需按术语的定义加以区分 zonation action 2.1.6 抗震构造措施只是抗震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2.1.2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 2.1.8 抗震措施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measures 在本规范的目录中 2.1.11 结构上地震作用的涵义 抗震构造措施 period 位移)时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