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目前对地震规律性的认识还很不足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 既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 一些因生产工艺要求而造成的特殊问题的抗震设计 2001规范比89规范增加了隔震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 1.0.2 本规范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继续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制定本规范 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0.4 一般情况下 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 如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本次修订 采用最严的规范用语“必须” 7度 本次修订 继续保持89规范 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 8度 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的条例等 11-89(以下简称89规范) 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文件和图件 对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 制定相应的设防标准 规范的规定会有相应的突破 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 遭遇第二水准烈度——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影响时 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程度上有所提高或降低 7度 就是一种抗震性能目标——小震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 并由于非抗震构件设计可靠性水准的提高而有所提高 对某些有专门要求的建筑结构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 在罕遇地震下的表现将会比一般的情况好些 即一般情况采用抗震设防烈度(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 消能减震的设计规定 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2001规范的规定 2 1.0.1 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 在没有新的专门规定前 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 遭遇第一水准烈度——众值烈度(多遇地震)影响时 总 均为建筑工程房屋建筑部分的强制性条文 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本条是强制性条文 因此 这样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8度 要求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 继续采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在《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建设部90建抗字377号)中提出了定性的划分 国家有关建筑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总 根据我国华北 规范的科学依据只能是现有的经验和资料 可能发生损坏 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 9度时为9度强 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6 本次修订 仍没有条件列入规范 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 多年来 为适应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适当地考虑抗震设防水平 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 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 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1-78(以下简称78规范)相当并略有提高] 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50011-2001(以下简称2001规范)保持一致 在罕遇地震下的表现会比一般的情况要差 而且规范的编制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条件的发展 不倒的破坏程度 1.0.3 1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 不同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按本规范规定采取抗震措施之后 以免倒塌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 很多位于区划图6度的地区发生了较大的地震 可以视为弹性体系 仍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按2009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地震小区划”的规定 1.0.3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 6度地震区的建筑要适当考虑一些抗震要求 避免人员伤亡 对大多数的结构 与一般的建筑工程不同 房屋建筑不坏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建筑按本规范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之后 凡用粗体表示的条文 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其承载力的可靠性与《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适用于6~9度一般的建筑工程 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正在编制中 则 抗震能力比不设防时有实质性的提高 本次修订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 在本规范第3.10节和附录M增加了关于中震 需由有关的专业标准予以规定 以下 则 大震有明确的概率指标 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与89规范 本次修订 可采用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批准发布的供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区划的地震动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 7 可修 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 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建筑工程有影响的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 其审批权限 减少经济损失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反应谱值 即“小震不坏 删去2001规范对城市设防区划的相关规定 本次修订的有关条文和附录将依据新的区划图进行相应的协调性修改 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称为“罕遇地震” 即1990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 2001规范相同 且其倒塌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大震不倒”三水准目标 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 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 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 在89规范和2001规范中 称为“多遇地震” 因缺乏可靠的近场地震的资料和数据 丁类建筑在设防地震下的损坏程度可能会重些 还需说明的是 1.0.2 可仍按1989年建设部印发(89)建抗字第426号《地震基本烈度X度区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的通知执行 消能减震设计 工业建筑中 8度时为9度弱 中震可修 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 又满足第二水准的损坏可修的目标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中震可修 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 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以及有专门要求的建筑 建筑的抗震设计 1.0.1 1.0.4 在一定条件下 例如 9度”的简称 50068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 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 本规范“6度 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 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 继续保持89规范提出的并在2001规范延续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 遭遇第三水准烈度——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影响时 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规定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称为“设防地震” 1.0.5 均规定了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 以减轻地震灾害 4 甲类建筑在设防地震下的损坏是轻微甚至是基本完好的 当基本烈度6度时为7度强 7度时为8度强 其可靠度水平同78规范相当 注 在89规范和2001规范所提出的以结构安全性为主的“小震不坏 9度”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1 中震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 保留“一般情况”这几个字 还增加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原则性规定 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但其抗震能力仍是较低的 3 大震的进一步定量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指标 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和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