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2 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基本相似 且不宜小于墙厚的5倍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 屋盖时 5m 要求墙段的长度(即墙段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有利于房屋的稳定性 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屋盖平面内的变形 一般规定 参照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以24m为界划分抗震等级的规定 两个主轴方向均不宜大于20% 高宽比大于2的延性抗震墙 二级不应大于3.9m 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专项审查 每个独立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短肢抗震墙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为5~8的抗震墙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 竖向布置宜规则 F.1 表中数据相应减少6m 本次修订 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一 1 3 墙肢长度很短时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应符合表F.1.3的要求 形成以一般抗震墙为主 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 房屋高度可以适当增加 F.1.3 屋面梁 根据本规范第3.4节的规则性要求 因此设计时墙肢长度也不宜过短 而竖向和水平灰缝使其具有较大的耗能能力 平面形状宜简单 当横墙较少时 当超过24m时 已为一级时 但是其抗震性能较差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抗震墙的最小分布钢筋仅为混凝土抗震墙的一半 宜加宽20mm 且短肢抗震墙截面面积与同层抗震墙总截面面积比例 国内外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6m 会增大房屋的地震反应 F.1 可使墙肢在多遇地震下不致出现小偏心受拉状况 底部加强部位的层高 2 限制房屋高宽比 提出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平面和竖向布置简单 “T”形 试验研究表明 本条参照有关规定 抗震墙的高度对抗震墙出平面偏心受压强度和变形有直接关系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 短肢墙宜设置翼墙 洞口连梁宜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宜大于6)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24m时 2 一般抗震墙承受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小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 不应在一字形短肢墙平面外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 本次修订对6度时的高宽比限制适当加严 附录F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抗震等级是确定其抗震措施的重要设计参数 F.1.5 本条是新增条文 6度 均匀 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 当房屋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不规则时 四级不应大于4.8m 本附录适用的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F.1.1-1的规定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应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 类似多层砌体房屋 9度时不宜采用短肢墙 由于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砌块孔洞内(距墙端约100mm) 附录F F.1.1 屋盖 应适当减小房屋高宽比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整体弯曲破坏 因此规定不宜布置单侧楼 并增加了9度的有关规定 横墙间距也不应过大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 保证短肢抗震墙具有适当的抗震能力 短肢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表F.1.2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 三 其结构整体刚度小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当房屋的层高为3.2m~4.8m时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要求基本相当 因此防震缝的宽度要大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对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中的短肢墙布置作了规定 有可靠技术依据 1 F.1.4 成列布置 3 对于满灌的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抗震墙房屋 注 底部加强部位指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6且不小于底部二层的高度范围 其他部位的层高 四级不应大于3.9m 较均匀的超静定次数较高的联肢墙 墙段的总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2 根据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 规则 楼 也要求其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为了保证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整体性 经济诸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补充了7度(0.15g) 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墙的配筋小砌块抗震墙结构 将影响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在各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分配 刚度和稳定性 屋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减轻结构自重 当经过专门研究 F.1.1 一般规定 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能扩大使用空间 抗震墙拉通对直的要求 1 7度 规则 注 某层或几层开间大于6.0m以上的房间建筑面积占相应层建筑面积40%以上时 应形成短肢抗震墙与一般抗震墙共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抗震墙结构 减少房屋发生整体弯曲破坏的可能性 门洞口宜上下对齐 当墙很长时 “L”形 短肢抗震墙与一般抗震墙相结合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 4 屋面梁与之平面外垂直或斜交 配筋应按9度的要求提高 本条是新增条文 1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抗拉相对不利 从结构体型的设计上保证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因此在整个结构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一般抗震墙 对短肢抗震墙截面面积与同一层内所有抗震墙截面面积的比例作了规定 二级不宜大于3.2m F.1.4 F.1.5 3 房屋高度超过表内高度时 F.1.2 由于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存在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 对2001规范的规定作了调整 房屋总高度小于21m时取一层 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采用100mm F.1.3 依据抗震设防分类 本次修订 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不宜超过表F.1.1-2的规定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高宽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 虽然短肢抗震墙有利于建筑布置 凹凸不宜过大 同时要求短肢抗震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 一 控制层高主要是为了保证抗震墙出平面的强度 一字形短肢抗震墙的延性及平面外稳定均相对较差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层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宜按表F.1.2确定 纵横向抗震墙宜拉通对直 8度(0.30g)和9度的有关规定 一般抗震墙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大于8的抗震墙 “+”形等多肢墙截面的长短肢性质应由较长一肢确定 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使楼盖具备传递地震力给横墙所需的水平刚度 对墙肢长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注 F.1.2 4 由于小砌块墙体的厚度是190mm 楼 4m和3m 本附录所适用高度可比2001规范适当增加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的短肢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划分抗震等级 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 考虑到抗震墙结构应具有延性 三 但承载力明显高于普通砌体 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