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一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9度分别略大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 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可采用本规范第5.1.4 各国学者有一些研究 5.3.3 5.3.2 F 比值反而有所下降 也采用倒三角形分布 沿高度分布按第一振型考虑 使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还可采用竖向振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 5.3 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 5.3.1 5.3 长度小于本规范第5.1.2条第5款规定且规则的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的屋架 这个下降还不很大 vmax 一一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 由于隔震垫不仅不隔离竖向地震作用反而有所放大 5.3.1 5.3.4 故本条规定 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 隔震设计时 时程分析法等进行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 尤其在远震中距时 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8 与隔震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相比 vi 本规范略去跨度的影响 作为简化方法 第5.1.5条规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 除了第5.3.2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但特征周期可均按设计第一组采用 是不可忽视的 结构竖向振动的基本周期较短 对长悬臂等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包括最大值和形状参数 屋盖横梁及托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竖向地震作用往往不可忽视 跨度 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eq 输入竖向地震加速度波的时程反应分析发现 5.3.2 明显小于水平反应谱 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总竖向地震作用可表示为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乘积 α 随跨度的增大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 竖向反应谱的最大值可能接近于水平谱 对处于发震断裂10km以内的场地 彼此相差一般不太大 原则上与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类似 竖向地震内力和重力荷载下的内力之比值 但特征周期小于水平谱 长悬臂构件和不属于本规范第5.3.2条的大跨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Evk G 现阶段 F 但认为竖向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与水平反应谱相比 高层建筑由竖向地震引起的轴向力在结构的上部明显大于底部 并宜乘以增大系数1.5 在楼层平面内的分布 多数规范仍采用水平反应谱的65% 用反应谱法 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3.1) 由于在常用的跨度范围内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本次修订未修改 但研究成果纳入规范的不多 根据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 特征周期均按第一组采用 是89规范增加的规定 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 且当结构周期大于特征周期时 对一般尺度的平板型网架和大跨度屋架各主要杆件 只是等效质量系数取0.75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为了简化 式中 5.3.4 一一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方法在本规范12章具体规定 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9度时的高层建筑 可取该结构 一一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5.3.3 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此比值随烈度和场地条件而异 对于竖向反应谱 仍采用78规范的静力法 2001规范要求高层建筑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1.5 尚可按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则按构件所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 第5.3.3条的简化方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