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2 耐火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1 当压型钢板作为组合楼板的受力结构使用时 均匀受荷楼板随着温度升高形成薄膜效应的过程 当组合楼板的耐火时间t 还与混凝土板形成组合楼板共同受力 当压型钢板只作为模板使用时 W——常温下素混凝土板的截面模量(mm 组合楼板的耐火验算可考虑组合楼板的薄膜效应 ——无防火保护的组合楼板的耐火时间(min) 当组合楼板不满足耐火要求时 组合楼板可不进行防火保护 对于防火涂料保护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应按本规程第11.3.3条规定采取措施 d ——常温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在楼板升温不高时即发生破坏 组合楼板不允许发生大挠度变形时 楼板不会产生薄膜效应 可行的解决措施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应按式(11.3.2-1)进行计算 m 如图7a所示支承于梁柱格栅上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当组合楼板的耐火时间t 由于火灾高温对压型钢板的承载力会有较大影响 二是压型钢板除了作为施工模板外 t d 将压型钢板设计为只作模板使用是更经济 11.3.1 目前尚没有简便的耐火验算方法 楼板产生薄膜效应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建筑钢结构中常用的楼板形式 应对组合楼板进行防火保护 图6 9978.1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9978.3 如楼板周边上的垂直支承变形一直很小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 r ①梁的承载能力小于板的承载能力时 承重水平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GB/T 压型钢板可不进行防火保护 ②梁的承载力大于楼板的承载力时 在使用阶段不考虑压型钢板的受力作用(实际上不能算是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在火灾下对楼板的承载力实际几乎不起作用 m 时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对压型钢板进行防火保护 在这种破坏模式下 q 11.3.2 其中 当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仅用作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 因此本条规定基于标准耐火试验结果确定防火保护 楼板在大变形下产生的薄膜效应 11.3 组合楼板可不进行防火保护 工程量大 压型钢板进行防火保护时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确定 抗火设计 因此应进行耐火验算与抗火设计 混凝土楼板之间的粘结 楼板弯曲破坏的形式 ) 当火灾下组合楼板考虑薄膜效应时的承载力符合下式规定时 不需要进行防火保护 大于或等于组合楼板的设计耐火极限t 一是压型钢板只作为混凝土板的施工模板 组合楼板在火灾下薄膜效应的大小与板块形状 第1部分 随着荷载的增加 d 不充当板底受拉钢筋参与结构受力时 “薄膜效应”是英国Cardington八层足尺钢结构火灾试验(1995年~1997年)的一个重要发现(图6) 组合楼板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 梁内不产生塑性铰 11.3 组合楼板的防火保护应根据组合楼板耐火试验结果确定 施工周期长 楼板首先屈服 图7 在温升关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标准火灾作用下 因此 式中 3 9978.5的有关规定进行 ——火灾下组合楼板考虑薄膜效应时的承载力设计值(kN/m 组合楼板在火灾下可产生很大的变形 费用高 ) 此时楼板的挠度很小 由于楼板的面积很大 q——火灾下组合楼板的荷载设计值(kN/m 组合楼板的耐火时间t 不符合下式规定时 显然 式(11.3.2-1)给出的耐火时间即为素混凝土板的耐火时间 在火灾下可能产生两种破坏模式 使楼板在火灾下的承载力可比基于小挠度破坏准则的承载力高出许多 楼板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薄膜效应 组合楼板允许发生大挠度变形时 有助于降低工程费用 此时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将取决于单个板块的性能 梁内将首先形成塑性铰(图7b) 时 应按本规程第11.3.3条的规定采取措施 梁先于板发生破坏 t 还充当板底受拉钢筋参与结构受力时 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 通用要求》GB/T d 或者在组合楼板内增配足够的钢筋 第5部分 发挥楼板的抗火性能潜能 小于组合楼板的设计耐火极限t 11.3.3 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应用注释》GB/T 11.3.3 当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除用作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外 这一现象也出现于2001年5月我国台湾省东方科学园大楼的火灾事故中 第3部分 屈服线将贯穿整个楼板 2 ) 在有些情况下 11.3.1 其屈服形式如图7c所示 常采用防火涂料 将压型钢板改为只作模板使用 式中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确定 压型钢板使用有两种方式 利用薄膜效应 板块的边界条件等有很大关系 M——火灾下单位宽度组合楼板内的最大正弯矩设计值(N·mm) 11.3.2 11 火灾下楼板周边有垂直支承且支承的变形一直很小 f 但忽略压型钢板的素混凝土板仍有一定的耐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