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要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螺栓与连接板件间不发生相对滑移 E.3.2 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减少螺栓滑移对支撑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屈曲约束支撑与结构的连接宜采用高强度螺栓或销栓连接 式中 N 如节点采用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的剪切面数量 f E.3 在设计支撑连接节点时 也可采用焊接连接 为屈曲约束支撑的初始屈服变形 k=EA 使得节点所需连接段较长 横梁应能承担支撑拉力与压力所产生的竖向力差值 屈曲约束支撑与梁 4 梁柱等构件在与屈曲约束支撑相连接的位置处应设置加劲肋 e 图E.3.1 f 1 在地震作用时 E.3.3 屈曲约束支撑与结构的连接节点板不应发生强度破坏与平面外屈曲破坏 t 支撑所产生的剪力与上述水平剪力合成使楼板剪力变得非常大而导致其发生平面内的剪切破坏 ysc P——每个高强螺栓的预拉力(kN) 屈曲约束支撑设计时必须慎重考虑结构内力的传递路径 此时水平面内作用有剪力 当采用焊接连接时 ) 为屈曲约束支撑的等效截面积(mm /L 5 为了保证屈曲约束支撑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 y 屈曲约束支撑采用人字形或V形布置时 E.3.1 n 支撑的连接节点不应先于核心单元破坏 屈曲约束支撑与结构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 L 3 作为力传递路径的楼板也将产生平面内的剪力 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验算应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 50017节点板强度与稳定性计算的相关规定计算 屈曲约束支撑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A 屈曲约束支撑与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E.3 当大梁中间部分设置有“人”形支撑时 地震水平力集中在支撑上 为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N) k为屈曲约束支撑的刚度(N/mm)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 梁柱的板件宽厚比应符合本规程第7.4.1条的规定 t 应满足下式要求 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螺栓数目n可由下式确定 通过国内外已有的对支撑结构的分析表明 E.3.3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梁柱设计应考虑屈曲约束支撑所传递的最大拉力与最大压力的作用 E.3.2 e 建议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50017的有关规定采用 此时也可采用焊接连接 故屈曲约束支撑与梁柱的连接节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注 对于极限承载力较大的屈曲约束支撑 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法 μ——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50017的有关规定采用 由此可见 采用螺栓连接可方便替换 柱构件的连接节点板应保证在最大作用力下不发生强度破坏和稳定破坏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节点板在支撑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其中屈曲约束支撑可选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图E.3.1) 最大作用力按照支撑极限承载力的1.2倍考虑 为支撑长度(mm) 2 当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 焊缝的承载力设计值N 此差值可根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轴拉压试验确定 所需的螺栓数量比较多 δ 单独的组合大梁有可能发生楼板剪切破坏的情况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