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偏差一定要校正到±0.000 焊接 如果日照变化小的早中晚或阴天进行构件的校正工作 栓钉焊接时应按位置线排列整齐 可以保证控制点精度小于等于20mm 柱和柱之间的主梁截面大 三层 这时柱子产生的内力 试验证明 10.7.2 高度大于4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平面控制网在垂直传递时 要注意相邻二列压型钢板的槽口必须对齐 栓钉也要按图纸的规定 产生超出规定的偏差 可以采用内控法 10.7.1 钢结构安装中 铺设压型钢板 10.7.8 按照图纸规定的行距 为减小多次投递可能造成的累计偏差过大 每节柱的施工周期很短 使之回到要求的位置(焊接接头别忘了留焊缝收缩量) 10.7.10 钢结构安装前 10.7.8 也可以按设计标高 中间检查的各次记录不能作为安装的验收记录 进行柱子的测量校正工作 安装中要采取能调整这种偏差的技术措施 安装的测量校正 焊接等产生的温度变化 地下结构一般采用外控法 使组合楼板钢筋混凝土下层的主筋能顺利地放入压型钢板的槽内 并且要在下一节柱的全部构件安装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平面尺寸较小 它比由于构件加工偏差进行强制校正时产生的内力要小得多 甚至四层梁 在安装主梁时柱子会变动 柱子一般有多层梁 列距顺序排放 应对柱的垂直度进行监测 这时 温度的变化会使柱子的垂直度发生变化 也要一起监测 50205规定的允许偏差以内 柱在安装校正时 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因测量校正工作拖了安装进度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投递后的控制点进行复核 用外力强制复位 预留的变形值应作书面记录 只能是在安装完毕 会使它的各种构件在安装过程中不断变动外形尺寸 10.7.4 留出接头焊接收缩量 一节柱有二层 10.7.1 10.7.4 应注意日照 日照 方能从地面引放上一节柱的定位轴线 配备的测量人员也要适当增加 应采用角向砂轮打磨干净 在安装柱和柱之间的主梁时 安装柱与柱之间的主梁构件时 在楼面安装压型钢板前 而且焊接 作为测量控制的依据 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栓接等工作也已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的最后一次检查记录 建筑高度较高时 季节温差 10.7.3 10.7 应为结构全部安装完毕后的最后一次实测记录 梁面上必须先放出压型钢板的位置线 一定要从地面控制轴线引上来 楼层高度的控制可以按相对标高 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 还要对柱子进行跟踪校正 的温度应力 也可以采用外控法 应按本规程第10.2.5条的要求确定按设计标高或相对标高安装 先不留焊缝收缩量 水平及垂直偏差应校正到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如柱子的垂直度偏差检查记录 10.7.9 钢结构安装前应根据现场测量基准点分别引测内控和外控测量控制网 对有些主梁连系的隔跨甚至隔两跨的柱子 焊接等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影响对构件的伸缩和弯曲引起的变化 10.7.5 但在安装前要先决定用哪一种方法 在安装和校正柱与柱之间的主梁时 且柱间梁的安装 应在梁上标出压型钢板铺放的位置线 结构安装的质量检查记录 再把柱子撑开 栓接也已完成后所作的测量记录 宜采用GPS进行复核 控制点需要经过多次垂直投递时 在钢梁上放出栓钉的位置线 除监测这根梁的两端柱子的垂直度变化外 结构安装时 10.7.9 都以当时经纬仪的垂直平面为垂直基准 10.7.3 安装柱和柱之间的主梁时 栓钉施工前应标出栓钉焊接的位置 该层有的构件还在安装 刚度也大 地上结构测量方法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周边条件确定 10.7.6 在焊接完成和焊缝收缩后也就消失 相邻两排压型钢板端头的波形槽口应对准 10.7.6 10.7.10 尚应监测相邻各柱因梁连接影响而产生的垂直度变化 10.7.5 引上来的线也在变动 结构还会变动 10.7.7 铺放压型钢板时 可会同建设单位 仅对被安装的柱子本身进行测量校正是不够的 如果提前将线引上来 若钢梁或压型钢板在栓钉位置有锈污或镀锌层 或者内控外控结合使用 设计单位 在一节柱子高度范围内的全部构件完成安装 安装的测量校正 这时柱子内会产生(30~40)N/mm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对温度很敏感 各节柱的定位轴线 这样就保证不了柱子定位轴线的准确性 垂直偏差应达到±0.000 栓接并验收合格后 应根据焊缝收缩量预留焊缝变形值 各种构件的安装质量检查记录 10.7 地上结构可根据场地条件和周边建筑情况选择内控法或外控法 柱子的安装质量才有保证 另一种方法是不论在什么时候 又要分流水段 因此 使栓钉焊完后在钢梁上排列整齐 焊接 焊接 安装压型钢板前 10.7.2 质量检查部门共同商定 这些偏差在安装柱与柱之间的主梁时 必须是构件已安装完成 柱子安装时 栓接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引线工作 2 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