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3 v 可以减小到(0.6~0.4)G 不利用其屈曲后强度 因此 而对于设置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 式中 弹塑性动力分析时 其设计思路已经发生变化 参与静力弹塑性分析时 应采用下列平均剪应力与平均剪应变关系曲线(图B.6.3) φ′ s f B.6 这里取一个中间值 可采用双线性弹塑性模型 允许利用屈曲后强度的钢板剪力墙 从屈曲瞬时的约0.7G逐渐下降 标准作出规定将非常复杂 平均剪应变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允许利用屈曲后强度的钢板剪力墙 sp 弹塑性分析模型 第二阶段的剪切刚度取为初始刚度的0.01~0.03 B.6.2 应采用合适的滞回曲线模型 例如 钢板剪力墙屈曲后的剪切刚度 宜采用下列平均剪应力与平均剪应变关系曲线(图B.6.1) 不推荐应用在设防烈度较高(例如7度(0.15g)及以上)的地震区 B.6.2 ——分别为扣除竖向重力荷载影响的剩余剪切屈曲强度和屈曲后强度的稳定系数 滞回曲线形状随高厚比变化 B.6.1 但最大强度应取为φ′ B.6 作为近似可以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设计人员仍要注意设置加劲肋以后的滞回曲线的形状与理想的双线性曲线之间的差别 弹塑性分析模型 φ′ 参与整体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时 B.6.4 此时屈曲后的退化就不是很严重 但是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千变万化 s 非加劲的钢板剪力墙 B.6.4 在设置加劲肋的情况下 设置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