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2 图C.3.4 ) A 当内藏钢板支撑为人字形和V字形时 A 支撑的受压承载力高于受拉承载力 强度和刚度计算 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先于框架梁和柱子屈服而耗能 抗震分析表明 α——支撑杆相对水平面的倾角 这是为实现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 eq ——屈服段的切线模量(N/mm C.3.1 对于单斜钢板支撑 y 罕遇地震作用下 对于单斜钢板支撑 强度和刚度计算 式中 其等效支撑杆件的截面面积A 压两侧的承载力和刚度相差较小时 因支撑大幅累积塑性变形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导致其对被撑梁竖向支点作用几乎消失 ) ——中间屈服段截面面积(mm ——支撑钢材的屈服强度(N/mm C.3 ) yeq C.3.1 C.3.6 2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滞回模型 人字支撑和V形支撑n=2 被撑梁的设计不应考虑支撑的竖向支点作用 C.3 2 p 也可以采用拉 f | 使相同侧移时 y 2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承担的楼层剪力V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等效支撑杆件的切线模量E p 结合支撑屈服后超强等因素 C.3.5 C.3.2 )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简化模型 e 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支撑拉压作用下受力差异对结构受力的不利作用时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可简化为与其抗侧能力等效的等截面支撑杆件(图C.3.3) ——支撑两端弹性段截面面积(mm 2-弹性段 ——支撑弹性段的总长度(mm) 单斜杆支撑n=1 l 给出支撑设计承载力V与抗侧屈服承载力的比值范围 不考虑失稳的整个钢板支撑的抗侧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E——钢材的弹性模量(N/mm C.3.6 可应用性能化设计等方法 E 可采用下列两种滞回模型(图C.3.4) 图C.3.3 钢板在屈服前后 ——支撑杆屈服段的横截面面积(mm |=1.1×|+P 钢支撑框架结构主要利用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耗能和尽量保持框架梁和柱处于弹性的抗震设计目的 A n——支撑斜杆数 在本规程第C.3.2条的基础上 2 因泊松效应和支撑受压后与墙板孔壁产生摩擦等因素 多遇地震作用下 C.3.5 C.3.4 2 当拉 式中 y C.3.3 单斜和人字形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计算分析时 ——支撑屈服段长度(mm) C.3.4 t 压两侧一致的滞回模型 y 可偏于安全取 是为了使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处于弹性 △ e 等效支撑杆件的屈服强度f ) 对与支撑相连的框架梁和柱的承载力进行设计 teq ) ——支撑的侧向屈服位移(mm) |—P p 1-屈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