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当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 ——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kN·mm 两者共同工作 50011的规定 d i 可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 6.1.5 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稳定应满足本条的规定 所以要考虑周期折减 H——房屋高度(mm) 对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房屋非承重墙体宜采用填充轻质砌块 6.1 大震时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不应放松要求 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轻质砌块 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截面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最基本的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抗侧力系统相对复杂 两侧有楼板的钢梁其惯性矩可取为1.5I 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 框架结构应满足下式要求 本条规定 2 一般规定 6.1.6 6.1 ) 填充轻质墙板或外挂墙板 ——第i楼层的抗侧刚度(kN/mm) 计算钢梁截面的惯性矩时 严重时会导致重大的破坏甚至倒塌的危险 G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框架-支撑结构 I 当楼盖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 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因此 填充轻质墙板或外挂墙板时 j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kN) 大量工程实测周期表明 楼板可作为钢梁的翼缘 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梁连接可靠时 有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 风荷载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 楼板可能开裂 以及层间弹性位移的验算 ——分别为第i 结构计算分析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是对结构地震反应 ——第i楼层层高(mm) 结构计算分析 b 6 一般规定 弹塑性计算时 一般情况下 如不满足本条的规定 在水平力作用下 因此 6.1.4 罕遇地震作用下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 G b i 6 框架-延性墙板结构 3-2010第5.5.4条相同的形式 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截面抗震验算 不应考虑楼板对钢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 i j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可计入钢筋混凝土楼板对钢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6.1.2 6.1.2 D 可计入楼板的作用 6.1.5 不计入楼板对钢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都是以线弹性理论为基础 计算时应采用楼盖平面内的实际刚度 根据楼板开洞等实际情况 在竖向荷载 可将楼盖视为平面内无限刚性 实际建筑物自振周期短于计算周期 6.1.7 h b 结构计算时取为刚性楼盖 本条也提出了弹塑性变形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要求 设计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楼盖平面内的整体刚度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 建筑物当遭受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6.1.3 取1.2倍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与1.4倍的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组合值 为不使地震作用偏小 50011同样也规定 6.1.3 应调整并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 6.1.1 确定结构计算时是否按弹性楼板计算 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9~1.0 与此相应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人员理解和应用 本条表达采用了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弹性计算时 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梁间有可靠连接 6.1.7 本条用于控制重力P-△效应不超过20% 计算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时 使结构的稳定具有适宜的安全储备 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 为钢梁截面惯性矩 EJ 式中 考虑楼盖的面内变形的影响 筒体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应满足下式要求 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或静力弹塑性分析法计算 6.1.1 结构计算中不应计入非结构构件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有利作用 仅一侧有楼板的钢梁其惯性矩可取为1.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