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点处有铁锈 都应整理成书面形式 梁和柱接头的焊缝 要用砂轮清除锈污 10.8.11 焊剂等焊接材料 焊接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 两个焊工在对面焊接 2 柱子接头不加引弧板焊接时 再焊上翼缘板 柱与柱 进行气体保护焊时当风速大于2m/s 10.8.1 3 不是一般焊工能够很快达到所要求技术水平的 直到将焊缝全部焊完 防止产生偏弧 栓钉焊有直接焊在钢梁上和穿透压型钢板焊在钢梁上两种形式 10.8.15 发现焊接引起的母材裂纹或层状撕裂时 坡口角度应和焊缝厚度相适应 栓钉焊的地线装置必须正确 框架柱截面一般较大 工艺比较复杂 进行手工电弧焊时当风速大于8m/s 其坡口角应与焊缝坡口一致 低温会造成钢材脆化 柱子接头用引弧板进行焊接时 10.8.5 t——焊缝厚度 应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析原因 垫板应靠紧 使柱角焊成方角 10.8.4 焊接用的焊条 (%)=C+Mn/6+Si/24+Ni/40+Cr/5+Mo/4+V/14<0.44% 第二层及以后各层均在离前一层起焊点(30~50)mm处起焊 必要时可通过试验选用 一个焊工焊两面 焊毕应清理焊根 焊完第一个4层 并应在评定合格后再进行焊接 可用试验的方法 焊接工作结束后 其焊接质量应与焊缝相同 10.8.18 引弧板的长度不小于30mm 必须进行相应焊接环境下的工艺评定试验 如此循环直至焊满整个柱接头的焊缝为止 同时考虑钢材的焊接性能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厚钢板 施工难度大 引弧板的厚度 也可以两个焊工以逆时针方向转圈焊接 应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 10.8.3 焊接用的引弧板的材质 点焊缝的最小长度 一般可取0.1 应由两名焊工在相对称位置以逆时针方向在距柱角50mm处起焊 焊缝的横向收缩值 使柱棱成为方角 由于在荷载下梁的下翼缘受压 梁与柱接头焊接试验完毕后 钢材焊接性能可参考下列碳当量公式选用 应确保接头焊接处各方向大于等于2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 以免损伤焊缝 焊完一层后 焊到柱角处要稍放慢焊条移动速度 由装配工任意进行点焊是不对的 否则应更换母材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均应有书面记录 母材由于焊接产生层状撕裂时 10.8.12 每层焊道要认真清渣 10.8.2 焊缝的外观检查和超声波探伤检查的各次记录 脏物 柱与柱接头焊接 安装的焊接工艺 使得焊接过程的冷却速度加快 10.8.18 这种焊接工作 厚钢板焊缝的横向收缩值 式中 这一点往往为焊工所忽视 有条件时最好用试验的方法 焊接作业条件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 冰 经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按本规程第9.6.20条的要求进行返修 再换至另两个相对边 影响焊接质量 一般宜先焊梁的下翼缘再焊上翼缘 10.8.11 测量出焊缝的收缩值 S——焊缝的横向收缩值(mm) 零件采用定位点焊时 k——常数 焊工自检和质量检查员所作的焊缝外观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 作为柱和梁加工时增加长度的依据 10.8.6 也可按表10.8.7的数值采用 并考虑钢材的焊接性能等条件 如此循环进行 不加引弧板焊接柱与柱接头时 以便在发现问题时便于分析查找原因 故认为先焊下翼缘最合理 必须针对工程具体要求 会对焊接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焊口清理不干净 10.8.14 梁翼缘与柱的连接焊缝 一般都比较厚 定位点焊是焊接构件组拼时的重要工序 焊接开始前 并达到与母材等强 待其焊缝冷却至常温后 主要接头要求用焊缝连接 10.8.9 应对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测定 长度 材质要求也较严 栓钉焊接开始前 焊口应清理干净 受力状况 焊到柱棱角处要放慢焊条运行速度 焊接工作开始前 并留5mm~10mm 在相垂直的另两边焊8层 在选用时应与母材强度等级相匹配 9448的有关规定 10.8.8 如果设计和检验部门同意进行局部处理 宜先焊梁的下翼缘板 均应采取防风措施方能施焊 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但不低于—10℃时 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一条焊缝重焊如超过二次 表10.8.7 当焊接环境温度低于—10℃时 一方面取得与实际焊接工艺一致的各项参数 10.8.17 应由两名或多名焊工在相对称位置以相等速度同时施焊 10.8.13 雪中 然后清理焊根和更换引弧板方向 图5 梁与柱接头的焊缝在一条焊缝的两个端头加引弧板(另一侧为收弧板) 10.8.7 10.8 制定所用钢材的焊接材料 再焊另一端 施工前必须进行试焊 若缺陷严重 焊接工作完成后 指导安装现场的焊接施工 焊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 且在焊接过程中不应低于该温度 定位点焊的焊工 焊接时应由两个或多个焊工在柱子两个相对边的对称位置以大致相等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施焊 定位点焊的位置 加引弧板焊接柱与柱接头时 10.8 梁和柱接头的焊接 eq 规定焊接时的风速是为了保证焊接质量 50661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二者的较大值 造成返工 焊工应在距焊缝5mm~10mm的明显位置上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一根梁两个端头的焊缝不宜同时焊接 10.8.2~10.8.4 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制定符合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的工艺规程 焊工应在焊缝附近打上代号钢印 应将焊缝处的水分 切去引弧板和清理焊缝表面后 应该是具有点焊技能考试合格的焊工 以便一方面提高焊工的技术水平 压型钢板表面有锌层必须除去以免产生铁锌共晶体熔敷金属 焊丝 母材温度不低于20℃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10.8.8 10.8.13 梁与柱接头的焊接收缩值 10.8.7 雪天气下进行焊接操作 而氢是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禁焊接 10.8.10 制作单位应将焊接收缩值加到构件制作长度中去 要等焊缝冷却再割去引弧板 定位点焊不当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但要保证处理质量 1 或由责任工程师会同设计和专业质量检验部门协商处理 并应在施工中执行 油污 露出金属光泽 10.8.9 10.8.16 ) 在另两边连续焊8层 钢结构安装前 引弧板的材质必须与母材一致 严禁焊接 是允许的 柱接头焊接顺序 再焊另一端头 首先焊接的相对边焊缝不宜超过4层 应对主要焊接接头的焊缝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或按公式计算 或参考经验公式确定 若缺陷仅发生在局部 A——焊缝横截面面积(mm 也可按表10.8.13选用 2 宜先焊一端头 且焊缝饱满 铁锈 应避免在工件潮湿或雨 前者要在第一层起弧点和第二层起弧点相距30mm~50mm开始焊接(图5) 其数量和长度应由计算确定 每焊一遍应认真检查清渣 垫板又不密贴 10.8.17 不宜对一根梁的两端同时施焊 此规定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 先焊梁的一端 同一部位的一条焊缝 因为水分是氢的来源 应设长度大于3倍焊缝厚度的引弧板 以免产生焊接变形 有关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 10.8.1 或通过试验选用 当焊接作业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 易于产生淬硬组织 油污等脏物时 可以局部处理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柱子和主梁的钢板 10.8.10 C 10.8.16 制定专项处理方案 设备状况等条件 10.8.15 此时应更换母材 应选用与母材同一强度等级的焊条或焊丝 表10.8.13 10.8.14 10.8.6 焊接结构形状 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大于90% 柱与柱 母材和焊缝将不能保证原设计的要求 涂料等清除干净 上翼缘受拉 经设计和质量检验部门同意 焊接工作完成后 焊完后割去引弧板时应留5mm~10mm 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查 无间隙 应与母材相一致 更换引弧板方向 反馈到钢结构制作厂 焊点处不能有水和结露 并应按同样的焊接工艺进行补焊 所以在开工前 要更换母材 应将焊接工艺全过程记录下来 这时可焊完8层 否则 参见图5 10.8.5 包括熔深(mm) 钢板又较厚 焊接时 修理不宜超过2次 另外 柱两对边的焊缝首次焊接的层数不宜超过4层 转90°焊另两个相对边的焊缝 10.8.12 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安装的焊接工艺 最后一遍盖面焊缝可采用直径较小的焊条和较小的电流进行焊接 编制焊接工艺方案 厚度应由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