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螺栓螺纹处的有效截面面积(mm N 1 cu2 F.1.2 f b F.1.5 ——1个高强度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N) ——高强度螺栓仅承受拉力时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kN) 2 螺栓连接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u 一般规定 u 附录F 为了简化计算 N b 只能考虑一个方向受力 ——螺栓连接的剪切面数量 N 仅考虑螺栓受剪和板件承压时 极限承载力验算时 e F.1 vu b 式中 cu 摩擦型连接成为承压型连接 式(F.1.4-4)将受剪破坏的计算截面近似取为与孔边相切的截面长度的一半 f b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在摩擦面间承受两个不同方向的力时 N 螺栓群角部的螺栓受力最大 ——螺栓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N/mm v 尚应计算连接板件以不同形式的撕裂和挤穿 N——螺栓连接所受拉力或剪力(kN)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同时承受摩擦面间剪力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如端板连接或法兰连接) u cu4 F.1 b ——连接板件沿螺栓中心线挤穿时的受剪承载力(N)(图F.1.4c) b ——1个高强度螺栓对应的板件极限承载力(N) 其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图F.1.4) b 2 N 可根据力作用方向求出合力 取1.5f ——板区拉脱时的受剪截面面积(mm 式中 n——连接的螺栓数 ——高强度螺栓仅承受剪力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 u 弹性设计阶段 α——连接系数 ——连接板件中部拉脱时的受剪承载力(N)(图F.1.4a) 其由弯矩和剪力引起的按本规程式(F.1.4-2)和式(F.1.4-3)分别计算求得的较小者得出的两个剪力 ——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N) F.1.1 u ——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kN)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b 该式参考日本规定的计算方法 A N N N 式中 附录F 按构件的屈服承载力计算 验算螺栓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 ) 取各种情况下的最小值 b 板件受拉和受剪破坏时的强度不同 ——板区拉脱时的受拉截面面积(mm 螺栓受剪和连接板承压的强度设计值应按弹性设计时的规定取值 N 弹性设计阶段 梁腹板全高可同时受弯和受剪 N N f 2 f F.1.4 ——螺栓连接同一受力方向的板件承压承载力(N)之和 t 进行验算 ——螺栓连接板件的极限承压强度(N/mm 式中 按本规程表8.1.3的规定采用 d——螺栓杆直径(mm) 2 ∑t——同一受力方向的钢板厚度(mm)之和 2 F.1.3 2 cu1 1 应验算螺栓由弯矩和剪力引起的螺栓连接极限受剪承载力的合力 ——构件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N/mm 在梁腹板的连接和拼接中 A cu3 u ——所考虑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和拉力设计值(kN) ) b cu ——连接板边拉脱时的受剪承载力(N)(图F.1.4b) 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两个不同方向受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图F.1.4) 除应计算螺栓受剪和板件承压外 对受拉和受剪时的破断强度取相同值f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 N b 一般规定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取下列公式计算得出的较小值 t b 考虑罕遇地震作用下摩擦面已滑移 应根据力的作用方向求出合力 nt N ns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b ——螺栓连接的极限承载力(N) n A vu 2 F.1.4 b v 当工形梁与H形柱(绕强轴)连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