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 ——分别为拼接处梁翼缘和梁腹板的弯矩设计值(kN·m) 3)剪力由套管和梁腹板共同承担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j 其在弹性设计时计算截面的翼缘和腹板弯矩宜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当矩形孔口长度大于梁高时 是因为梁弯矩是在翼缘和腹板的拼接板间按其截面惯性矩所占比例进行分配的 ——套管的抗剪承载力(kN) M 其边缘应采用纵向和横向加劲肋加强 w 8.5.1 有向刚度较大的翼缘侧传递的倾向 按本规程表8.1.3的规定采用 抗震设计时 用套管补强有孔梁的承载力时 即 8.5.4 式中 指出负弯矩区段内的梁部件名义上虽是压弯构件 稳定问题不突出 I M 梁的拼接应按本规程第8.1.5条的要求考虑轴力的影响 由于其截面轴压比较小 2 梁拼接的受弯 矩形孔口长度不得大于750mm j 当大于1/3梁高时 sp f 为梁钢材的屈服强度(MPa) 在出现塑性铰的截面上 ——拼接处梁的弯矩设计值原则上应等于W 然后再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 1 梁的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W 环形板的厚度可稍小于腹板厚度 若在梁腹板两侧设置 2 b 本条所规定的连接形式中 3 其横向加劲肋应沿梁全高设置(图8.5.6-2)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 1)可分别验算受弯和受剪时的承载力 也可用套管(图8.5.6-1b)或环形补强板(图8.5.6-1c)加强 框架梁受压翼缘根据需要设置侧向支承(图8.5.5) 取0.4 非抗震设计时 圆形孔直径小于或等于1/3梁高时 ——梁拼接的极限受弯承载力(kN·m) 8.5 日本《钢结构连接设计指南》(2001/2006)根据试验结果对腹板拼接所受弯矩考虑了折减系数0.4 8.5.6 弯矩可仅由翼缘承担 梁与梁的刚性连接 梁腹板矩形孔口的补强 f 梁拼接的受弯 相邻两支承点间的构件长细比 可只做抗滑移承载力计算 该竖向加劲肋不应与翼缘焊接 应在塑性区外设置竖向加劲肋 梁端下翼缘宽度局部加大 8.5.6 其结果使腹板拼接部分承受的弯矩减小 腹板中的孔口应予补强 用环形板补强时 孔口高度不得大于梁高的1/2 w 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s b 翼缘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 sp f 可用环形加劲肋加强(图8.5.6-1a) 4 剪力由孔口截面的腹板和补强板共同承担 管壁厚度宜比梁腹板厚度大一些 非抗震设计时 必要时也可采用刚性连接(图8.5.4) ——梁腹板的抗剪承载力(kN) 本条提出的梁腹板开洞时孔口及其位置的尺寸规定 在其附近的梁腹板弯矩 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全截面焊接 1 50017对塑性设计的有关规定 对梁下翼缘侧向约束较大时 腹板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M V I 次梁与主梁的刚性连接用于梁的跨度较大 矩形孔口加劲肋截面不宜小于125mm×18mm 图8.5.6-2 b 抗震设计时 8.5.5 其宽度可取75mm~125mm j ——梁腹板的截面惯性矩(m ——梁的截面惯性矩(m 受剪极限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梁腹板圆形孔口的补强 图8.5.4 可根据以下三点考虑 1 y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 ψ——弯矩传递系数 f 补强管的长度一般等于梁翼缘宽度或稍短 孔口边缘至梁翼缘外皮的距离不得小于梁高的1/4 孔口上下边缘至梁翼缘外皮的距离不得小于梁高的1/4 可不予补强 y 视情况也可不设隅撑 ) 当拼接处弯矩较小时 不应小于0.5W 式中 主要参考美国钢结构标准节点构造大样 图8.5.5 2 不应在距梁端相当于梁高的范围内设孔 应先做螺栓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计算 应在梁腹板两侧设置加劲肋 V 高强度螺栓拼接在弹性阶段的抗弯计算 矩形孔口上下边缘的水平加劲肋端部宜伸至孔口边缘以外各300mm 相邻圆形孔口边缘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梁高 本条参考采用 翼缘连接应按所分配的弯矩计算 4 2)弯矩仅由翼缘承受 抗震设计时 隅撑与偏置45°的竖向加劲肋在梁下翼缘附近相连(图8.5.5b) M V 圆形孔口加劲肋截面不宜小于100mm×10mm 当全截面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 8.5.2 要求减小梁的挠度时 孔口直径不得大于梁高的1/2 并符合下列规定 图8.5.6-1 腹板连接应按受全部剪力和部分弯矩计算 下翼缘均应设置侧向支承 角焊缝的焊脚长度可以取0.7t w y 8.5.3 w 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应在隅撑范围内设孔 0 翼缘和腹板均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ub 固端梁下翼缘在梁端0.15倍梁跨附近均宜设置隅撑(图8.5.5a) 4 α——连接系数 8.5.2 梁端采用加强型连接或骨式连接时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宜采用简支连接 ) 补强时 腹板的弯矩传递系数需乘以降低系数 8.5 次梁腹板通过高强度螺栓与主梁连接 梁的拼接可按内力设计 梁的隅撑设置 w 由于梁翼缘的拼接板长度大于腹板拼接板长度 ——梁拼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kN) 当管道穿过钢梁时 一般为次梁简支于主梁 当梁上翼缘与楼板有可靠连接时 为梁腹板厚度 第1种形式应用最多 当孔口长度大于500mm时 8.5.4 矩形孔口与相邻孔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梁高或矩形孔口长度之较大值 三 其厚度不割小于梁腹板厚度 为梁的截面塑性模量 加劲肋边缘至孔口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12mm 框架梁的拼接 朱聘儒等学者对负弯矩区段组合梁钢部件的稳定性作了计算分析 ub 图8.5.4为次梁与主梁刚性连接的构造举例 t 圆形孔口用套管补强时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