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建筑的抗震整体性 施工方便 地基基础等因素 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程第3.3.10条的规定 6 3.3.6 或采取其他增强结构抗扭刚度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明确了扭转位移比的含义和保留了偏心布置的不规则类型 因而必需设置中庭 否则变形会集中于侧向刚度小的下部楼层而形成结构软弱层 h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高层民用建筑 3.3.2 该比值不宜小于1.1 3.3 3.3.8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当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程限值时 2 1)扭转不规则或偏心布置时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 对体型复杂的建筑可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设防震缝 抗剪支撑在竖向连续布置 i+1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刚度较小 不规则的程度和设计的上限控制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建筑底部的楼层刚度较大 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 3.3 ——第i层和第i+1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m) 现有工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竖向连续布置的方法 这是参考国外有关规定制订的 2 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加强 可减小横风向振动的影响 建筑形体和结构布置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划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大类 正常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下部楼层侧向刚度宜大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 表3.3.2-1 不设防震缝 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 对转换楼层楼盖或楼板有大洞口等情况 V 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当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时 结构类型 3的相关规定增补了此条 2 留有足够的宽度 本条结构布置要求 提倡避免采用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 框架-延性墙板结构中 高层民用建筑 对框架-支撑结构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 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 是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楼板的主要形式 3.3.9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3.3.5 竖向不规则性 3.3.1 式中 并按本规程的规定确定缝宽 确定是否设防震缝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不应采用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竖向支撑桁架与刚性伸臂相交处 △ 可按式(3.3.10-2)计算 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现浇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 所以应对下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值进行限制 建筑形体及其结构布置的平面 应经专门研究 其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 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 容易出现对舒适度不利的横风向振动 V 可适当放宽 可在中庭的上端楼层用水平桁架将中庭开口连接 3.3.6 ——第i层和第i+1层的层高(m) 在计算不规则项数时 支撑 3 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采用特别的加强措施 1 该比值不宜小于1.5 γ 侧向刚度不规则 高层民用建筑宜不设防震缝 在规定的水平力及偶然偏心作用下 顶层不受层间刚度比规定的限制 1 3.3.2 3.3.10 可根据设防烈度的高低适当调整 3.3.4 针对其不规则的具体情况 采取了不同的抗震措施 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照例都是保持刚性伸臂连续 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其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5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i+1 3.3.10 对结构底部嵌固层 而且需仔细估计地震扭转效应等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框架-延性墙板结构 本条主要针对建筑方案的规则性提出了要求 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高层民用建筑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尚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3.4 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 建筑物中有较大的中庭时 结构的受力和层间刚度变化都比较均匀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以发挥其水平刚臂的作用 偏心率的计算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 几何尺寸等 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 3 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缝宽的1.5倍 3.3.9 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 不设缝 在中庭上下端设置水平桁架是加强刚度的比较好的方法 可不设缝时 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 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 i+1 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 支撑的形式和布置沿建筑竖向宜一致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框架结构 本条规定了防震缝设置的要求和防震缝宽度的最小值 2 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焊接 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 i 受力情况 对称 i 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他轻型楼盖 高层民用建筑存在表3.3.2-1所列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3.2-2所列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式中 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高层民用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3.3.7 不规则定义和参考指标 可设缝 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 ——楼层侧向刚度比 只是作了文字修改 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 除底部楼层和伸臂桁架所在楼层外 1 在多功能的高层民用建筑中 总体倾向是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低于本条第1 50011的规定一致 容易估计其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体型复杂 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并应延伸至计算嵌固端 抗震设计的框架-支撑 可按式(3.3.10-1)计算 表3.3.2-2 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应进行专门研究 3.3.1 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 本次修订 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3.3.3 应根据不规则类型的数量和程度 应根据不规则程度 抗震设计时 应计入扭转影响 1 但这类房间的进深不能太大 结构分析模型复杂 筒体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 h 2 宜采用有利于减小横风向振动影响的建筑形体 但需考虑扭转地震效应 1 整体刚度大 7度时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民用建筑 按不规则类型的数量和程度 强调应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特别不规则时 设置防震缝可使结构抗震分析模型较为简单 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不规则高层民用建筑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 1 3.3.5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合适的建筑形体 宜在楼板内设置钢水平支撑 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楼层 △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延性墙板宜沿建筑高度竖向连续布置 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3.7 这里指的压型钢板是各种由钢板制成的楼承板的泛指 2款要求的各项抗震措施 当不设置防震缝时 楼板应与钢梁有可靠连接 上部常常要求设置旅馆或者公寓 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 现浇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或钢筋混凝土楼板 明确提出不同的要求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 6 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宜均匀变化 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 50011的规定基本一致 也可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他轻型楼盖 γ 3.3.8 采取更有效的加强措施或对薄弱部位采用相应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表3.3.2-1中扭转不规则和偏心布置不重复计算 对于具有不规则的建筑 i 3.3.3 2 3)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时 7度地区超过50m以及8度及以上地区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 ——第i层和第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