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可通过计算或按表9.1.3选取 Q——设计可采储量(t) 地下开采 1 可不计其生产能力 当机械化程度较低 则同时回采的矿块数相对多 矿块利用系数是考虑了矿岩的开采技术条件 年下降速度 再予以取值 则矿块间干扰制约少 z V——回采工作年下降速度(m/年) S——矿体开采面积(m 9 矿块利用系数可取大值 式中 同时回采矿块数量可多 9.1.2 K——超前系数 矿山生产规模确定是矿山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 Z——副产矿石率(%) t——年工作天数(d) 取小值 凿岩方式 ) 式中 地下矿山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9.1.1 取大值 计算的生产能力应按合理服务年限 宜按表9.1.2选取 当矿体产状规整 计算的年下降速度宜与开采技术条件和装备水平类似的生产矿山进行分析比较 矿块生产能力应根据采场构成要素 采用一步骤连续回采的矿山 注 矿岩稳固 采矿方法和相关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技术管理因素在内的综合系数 需同时采准占用的矿块数少 运输干扰少 下相邻阶段的对应采场不得同时回采 阶段可布矿块数少或矿体分散 不受下阶段的干扰 装备水平等 9.1.1 不致因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影响而使采场中途停采 简单的矿山取小值 矿块间通风 当机械化程度较高 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大中型矿山 β——矿石贫化率(%) 因此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应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结合回采作业循环计算 本条第2款 结合回采作业循环计算 式中 阶段生产能力应根据阶段上同时回采的矿块数和矿块生产能力计算 矿体分散 1 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宜以一个开采阶段保证 运输干扰少 应以一个阶段回采计算矿山生产能力 q——矿块生产能力(t/d) 新阶段开拓 宜取1.2~1.5 Q 年下降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2 年下降速度也可按开采范围内矿体分布的垂高与由本规范式(9.1.2)计算得出的生产能力对应的服务年限之比计算 A——矿山生产能力(st/年) 式中 9.1.4 矿体厚度较薄时 计算的服务年限宜符合本规范表3.0.15的规定 9.1 结合矿体厚度和国内实际生产指标综合考虑确定的 2 矿岩稳固 9 采场机械化程度较高以及矿块都由若干条进路组成 z 开采技术条件和采矿工艺复杂程度 矿山生产能力 相对独立性较强 并结合矿床勘探类型 资金筹措等因素 阶段上矿块总数少 表9.1.3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取大值 3 4 z 市场需求 矿块矿量大 故同时回采矿块可以多 装备水平等 E——地质影响系数 矿块间通风 A ——回采阶段可采储量(t) 新阶段准备时间分别进行验证 单阶段回采 9.1.3 9.1.4 本条表9.1.3内矿块生产能力的数据在原规范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房柱法的利用系数0.7是指以盘区为单位计算的 矿块生产能力(t/d) 也可按表9.1.3选取 9.1.3 因而矿块利用系数较大 采准切割量小 当矿柱矿量比例小于20%时 ——回采阶段生产能力(t/年) 规划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凿岩方式 Q——设计开采范围内可采储量(st) 在条件许可时 矿山的生产能力受矿床勘探类型 勘探程度 勘探程度 表9.1.2 可适当增加回采阶段 设计计算的生产能力是技术上可能的最大生产能力 T 采准切割量少 地下矿山生产能力可按下式估算 宜编制采掘进度计划表最终验证 T——合理服务年限(年) 矿块利用系数可以取大值 是指可同时回采的矿块数与可布矿块数之比 矿体厚度较厚时 α——采矿回收率(%) 矿山生产能力宜按下列规定验证 普通浅孔留矿法是指厚度为1m~2m以上的薄至中厚矿体 由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要求阶段尽量同步下降 应取大值 A——地下矿山生产能力(t/年) 由于影响矿块生产能力的因素多 宜取0.7~1.0 矿柱两步骤回采的矿山 9.1.2 矿山服务年限可按下式计算 矿块矿量大 矿块利用系数 宜按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 地下矿山生产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9.1 以及单阶段回采时 主要是根据近年来国内矿山装备水平的提高及用工制度的改变 宜按新阶段准备时间验证 划分矿房 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地下开采 开采技术条件和采矿工艺复杂程度 式中 新阶段准备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市场需求 矿山生产能力应根据计算的生产能力 矿体产状规整 γ——矿石密度(t/m 采切工程完成时间应小于计算的新阶段准备时间 宜按年下降速度验证 但上 矿山生产能力 资金筹措等因素影响 ——新阶段准备时间(年) 使用时应根据采场构成要素 K——矿块利用系数 一个阶段采矿柱为基础进行计算 3 应以一个阶段采矿房 N——同时回采的可布矿块数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