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当矿体采动后导水裂隙带不波及地面时 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复杂矿区 正常涌水量为地下水正常涌水量与正常降雨径流渗入量之和 排防水措施是否到位 涌水量计算 地下水位应取矿区范围内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中的最高值 改建 放水试验资料 5.1.6 大型矿山可取5% 其正常涌水量为地下水正常涌水量与正常降雨径流量之和 可靠 露天坑正常降雨径流量应根据历年雨季实际降雨日的日平均降雨量计算 裸露型岩溶发育矿区或岩溶塌陷严重矿区 脆性岩石指石灰岩 对正常降雨径流量 落实关系密切 5.1.2 选择两种以上计算方法对比后确定 宜按表5.1.7选用 矿井正常涌水量计算 4 改建 矿井涌水量较大的矿区 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计算涌水量时 矿井最大涌水量计算 大理岩 裂隙发育时减0.3~0.4 涌水量计算 年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0mm地区 露天坑内地下水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计算方法与地下开采的矿山相同 矿井涌水量计算宜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错动区正常降雨径流渗入量计算 5.1.7 深厚比小 5.1 小型矿山可取20% 千枚岩等 1 计算开采错动区暴雨渗入量时 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复杂 其正常降雨量应按雨季实际降雨日的日平均降雨量选取 最大涌水量为地下水最大涌水量与设计频率暴雨径流渗入量之和 矿体采动后导水裂隙带波及地面时 5.1.2 5.1.3 其渗入率可采用本矿山或相似条件矿山的实测资料 涌向阶段的设计降雨频率的最大涌水量 露天开采矿山涌水量应包括地下水涌水量和露天坑大气降雨径流量 无实测资料时 设计暴雨频率标准取值应按下列规定选取 年降雨量小于1000mm地区 最大涌水量应在一般方法计算的基础上 其与地面拦 截 2 地下水位应取矿区范围内所有揭露含水层的钻孔静止水位平均值 可根据采动后地面破坏情况和覆岩特征 扩建矿山矿井涌水量计算宜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 凝灰岩 很难确定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 中等裂隙时减0.2 塌陷特别严重 影响半径扩展较广的抽 应适当提高暴雨频率标准取值 故应计算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计算结果也不甚可靠 各阶段的涌水量可不计算崩落区降雨渗入量 还应计入降雨和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量 表5.1.7 堵 暴雨渗入率 地下开采矿山应计算最低开拓阶段及以上排水阶段的涌水量 1 宜取5%~8% 矿坑雨季实际最大涌水量很难预测 地下水最大涌水量可按正常涌水量的1.3倍~1.8倍计算 当无雨季降雨量及降雨天数时 而矿区地下水位降深较大的抽(放)水试验资料中 扩建矿山预测最大涌水量时 塑性岩石指页岩 3 否则必须计算该渗入量 注 泥质砂岩 按表5.1.4选用 还应计算错动区降雨径流渗入量 对附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类似已建矿井的新建矿山也可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 2 应在分析研究矿山历年雨季和非雨季涌水量动态变化等资料的基础上 宜计算不大于24h短历时和与露天坑允许淹没时间相对应的24h~168h长历时的暴雨径流量 水文地质 5.1.6 当腐殖土 宜选择矿区地下水位降深较大 白云岩 露天坑内涌水量明显受降雨影响 当计算降雨渗入量时 注 3 最大涌水量则为降雨集中时 改建 泥灰岩 在裸露型岩溶矿区和岩溶塌陷严重矿区 且应计算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为地下水最大涌水量与设计确定的暴雨频率暴雨径流量之和 扩建矿山涌水量实际资料丰富 对新建矿山 当条件不具备时 矿坑涌水量与水位降低和采掘面积的关系可通过实际资料分析确定 能清楚地反映季节变化 矿坑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函数关系真实地反映了矿区复杂边界条件的影响 黏性土壤中含砂时 亚黏土和严重风化成土状物的基岩 表5.1.4 表中数值应减少0.1~0.2 1 片麻岩 因此用经验公式法比较简单 露天坑暴雨径流量计算 当深厚比大时取最小值 5.1.5 5 水文地质 2 阶段正常涌水量一般指非降雨集中季节涌向阶段的经常性涌水量 并应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 统计分析降雨和地表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量 暴雨地表径流系数应采用当地实测资料 参照类似矿山资料增加降雨和地表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量 导水裂隙或冒落带波及地表时取大值 暴雨地表径流系数 塑性隔水土层指第四系黏土 闪长岩等 地下开采的矿山 故水文地质比拟法比其他计算法更合适 花岗岩 表中数值应减0.1~0.2 5.1.3 5.1 当矿体采动后导水裂隙带不波及地面时 5 错动区的降雨径流渗入量和露天坑的暴雨径流量计算 雨量大的地区 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5.1.1 中型矿山可取10% 5.1.1 对表中暴雨渗入率波动值 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 涌水量计算应包括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正常降雨径流渗入量应取设计频率24h暴雨渗入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