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款进一步强调井口和工业场地的选择必须安全可靠 易造成溜井井壁的破坏 宜避开应力集中区和含水层 分析今后相应的洪水位 检查钻孔不应布置在井底车场巷道的上方 中小型无轨设备通行的斜坡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0m 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和有效净高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 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刮蹭巷道(或其支护体)和巷道内的管缆等设施或两辆(列)设备之间发生刮蹭 阶段高度应根据矿体赋存条件 易氧化自燃的矿石 埋藏深度小于200m的急倾斜矿体 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隔离设施 平硐施工图设计前应有工程地质检查孔 钻孔与井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5m 岩层稳固的地段 长度不小于20m的缓坡段 曲线段外侧抬高 断层 条件许可时 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刮蹭巷道(或其支护体)和巷道内的管缆等设施或两辆(列)设备之间发生刮蹭 50t电动卡车)斜坡道坡度以15%以下为宜 煤场 易跑矿 5 竖井可采用分期开凿 宜采用下盘斜井开拓 3 当矿体或相当一部分矿体赋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时 4 开采技术条件好 9.3.8 大型无轨设备通行的斜坡道干线转弯半径不宜小于20m 应设装备完好的梯子间 但不得小于3m 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3m 应在端部增设安全出口 内涝低洼区和采空区 运输斜井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时 5 主溜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并考虑穿棉衣 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最小间隙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 斜井下放或无轨自行设备直接运出地表 脉外底盘沿倾向斜井顶板与矿体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5m 宜采用单轨双平硐开拓 斜井石门工程量亦可减少 4 在任何情况下 岩溶发育的地层和流砂层中 摔倒甚至滚落致伤的事故 1 彼此不需要借助对方与地面和井下作业场所相通 且受离心力的影响 其掘进和支护条件较差 是综合国内外使用无轨斜坡道开拓的矿山 井位的选择应避开洪水通道 根据国内外的生产实践 9.3.7 建设时间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比较 结合地表地形条件 检查钻孔不宜布置在井筒范围内 且走向长度—翼超过1000m时 埋藏深度小于300m的缓倾斜或倾斜中厚以上矿体 其次是斜溜井施工难度大 通常开拓深度小于300m的小型矿山 且斜坡道应位于岩石移动范围外 服务年限长的大型矿山 钻孔应布置在距斜井中心线10m~25m范围内的平行线上 宜避开含水层 9.3.6 是指巷道内运行的最大断面设备的最突出部位与巷道或巷道内的固定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 竖井 不得有诸如锅炉 5 矿体赋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且溜井一旦发生堵塞 通常采用初选及详细技术经济论证两个步骤 在矿山设计时应充分论证 大直径深孔采矿法和分层充填法的矿山 本条对开拓井巷位置及井口工业场地布置进行了规定 用于运输设备 从中选出2个~3个在技术经济上难于区分的开拓方案 主要井筒的地表出口及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 采用平硐集中运输时 粘结性大的矿石不宜采用主溜井放矿 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做到巷道修帮规整 运输巷道宜布置在稳固的岩层中 4 开拓方案应根据矿床赋存特点 2 本条对主溜井设计进行了规定 规定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 4 开拓深度小于300m的中小型矿山可采用斜坡道开拓 宜采用竖井开拓 进入矿井的空气不应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是为了防止上部车场误操作时 最小间隙即安全间隙 钻孔应布置在两斜井中间的平行线上 强调了竖井 通常斜井占有优势或不相上下 主要运输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者不易自燃发火的矿层内 矿床地质条件复杂 9.3.3 平硐开拓应符合下列规定 掘进两条并行单轨巷道 易造成堵矿和溜井破损 一般应将排风井口布置在距工业场地较远的下风侧 破碎机等设备器材) 根据矿床赋存条件 采用单一开拓方式在技术 构筑物应进行抗震设计 2 如果斜坡道的坡度较陡 矿床地质条件复杂 并与选厂邻近时 9.3.9 底板易磨成坑洼不平 1 主溜井高度一般在200m左右 根据斜井的坡度情况应分别设置踏步 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 一次开凿深度的服务年限宜大于12年 2 主溜井应设置专用的通风防尘设施 斜坡道路面宜采用混凝土 采用无底柱崩落法 且不应受地面滚石 当需要设置双向甩车道时 斜坡道在不设人行道时就应设躲避硐室 无轨运输设备之间 斜井开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且溜井一旦发生堵塞 并应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其他有效的预防自燃发火的措施 安全间隙宜适当加大 针对改变后的洪水通道的水流条件 是指巷道内运行的最大断面设备的最突出部位与巷道或巷道内的固定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 国内采用无轨斜坡道开拓的矿山 1 其污风应引入回风道 往往会危及另一出口的安全 最小间隙即安全间隙 若其中一个出口发生火灾 竖井提升可靠性大 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年通过量1000kt以上的矿山 宜采用脉内斜井开拓 4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故 且不得随意改换矿车型号 矿岩运输功小 应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 主要是指有的矿山在平硐建成后 大型矿井 3 含泥多 岩溶发育地层或流砂层 山洪暴发和雪崩的危害 不设梯子间 斜井 阶段高度可取80m~150m 1 节约用地 水平运输巷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折返式布置 箕斗井和风井的梯子间及平硐 戴安全帽的情况而确定的 矿床开拓 对有可能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并据此确定合适的井口标高 溜井垂高越大 9.3.3 本款为斜坡道开拓的适用条件 无轨运输巷道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m 3 检查孔的数目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斜坡道等都可以作为矿井安全出口 且随着斜井坡度的增加 5 变坡点连接曲线可采用平滑竖曲线 则仍应采用双轨巷道 可在两井筒中间打工程钻孔 行人的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 可不留斜井矿柱 平硐位置 矿岩稳固程度 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30m 在矿山建设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运输量 戴安全帽的情况及车辆运行特性而确定的 根据国外矿山实践生产经验 采用斜井开拓较为合理 也可按下列规定选取 保证在缓坡段安全会车 人行道的有效净高不应小于1.9m 5 1 塌陷等事故 9.3.5 经济上不合理时 斜坡道坡度以12%以下为宜 矿体厚度 主要是考虑下列因素 斜井 车辆运行频繁 采掘运设备 生产建设规模等因素 在直线段不应超过30m 材料时不宜大于15% 井口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0m 考虑到技术进步 每条净宽不应小于1.0m 绘出开拓方案草图 避免造成投资损失 采用中小型设备通行的斜坡道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10m 7 剔除无突出优点和难于实现的开拓方案 当主井为箕斗井 2 采用平滑竖曲线作为变坡点连接曲线 3 反之则取大值 2 放射性矿山出风井与入风井的间距应大于300m 是为了确保在井下发生重大事故时 因此竖井一次掘进深度的服务年限不宜过短 斜坡道弯道的坡度应适当降低 斜坡道的用途 斜坡道长度每隔300m~400m 影响生产的工程 其井筒和石门的开凿工程量将比竖井省 在曲线段不应超过15m 3 9.3.1 井口 1 2 保证行人安全 以及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6m 在变坡点部位 当下盘工程地质条件差 井口工业场地布置应合理紧凑 同时也可保证通风质量 应设坡度不大于3% 躲避硐室的高度应满足一般人的高度 是为了减少车辆的颠簸 9.3.1 缓倾斜矿体 斜井 可布置在上盘 回风井宜设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平硐 为了防止运输巷道发生火灾及大面积坍塌而使端部的人员不能撤出 弯道坡度应适当降低 矿床勘探程度 必须通过不能拆卸的大件(如罐笼 6 运输斜井是井下运输的大动脉 9.3.2 应将箕斗卸载设施与选厂原矿仓相连 3 5 井下作业人员能安全撤出 存在围岩变形的矿山 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错车 采掘运装备水平高 罐笼井 构筑物较简单 并应避开法律规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区 井深大于300m的急倾斜矿体或倾角小于20°的缓倾斜矿体 对于矿区面积大或矿体走向很长 使人员和车辆各行其道 设计时 有条件时 柴油卡车运输矿石 因此主溜井应优先采用垂直式 可以使矿石直接卸入原矿仓内 其他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 此时应根据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和设计的洪峰流量 2 人员行走越来越困难 废石 矿床开拓 井筒中部 斜坡道开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是为矿体底板的起伏变化留有余地 急倾斜矿体采用侧翼开拓 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应依据具体条件而定 主溜井装矿硐室应设置专用安全通道 6 结合采矿工业场地的布置要求 3 地形特征 3 处理困难 进风井宜位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4 2 本条第3款 是确保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 宜选择在资源储量较集中 4 人行道有效净高不应小于1.9m 可采用侧翼斜井开拓 充分考虑矿床开拓系统的影响因素 经常放不出矿 3 “开拓深度小于300m” 开拓方案的选择 斜井的一侧应设专门的人行道 以保证行车安全 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最小间隙的规定 一是为了便于斜井与车场巷道衔接 会加速车辆制动系统的磨损 大于35°时应设梯子 应满足通过坑内设备材料最大件及有关安全间隙的要求 用于运输设备 矿床开拓方案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斜井施工较容易 9.3.5 2 以确保人行道的尺寸 缓坡段设置间隔要根据斜坡道的坡度和运输繁忙程度确定 可采用联合开拓方式 其数量不应少于三个 生产规模 矿石有粘结性或岩层不适宜设置溜井时 提出在技术上可行的若干方案 本条对水平运输巷道设计进行了规定 在全面了解分析设计基础资料和对矿床开拓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主溜井是矿山生产的咽喉工程 3 保证施工质量 为了保证矿山生产的稳定 宜采用平硐开拓 是为了避免运输车辆在坡道上行驶 矿体埋藏深或矿区面积大 1 以免污染进入矿井的空气 每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互不干扰 有轨运输的斜井 保证施工质量 有轨运输巷道运输设备之间 6 进行技术 有效净高不应小于1.9m 距进风井的井口一定距离的范围内 对设备之间及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作出规定 互不干扰 对各个方案拟订出开拓运输系统 场区内外部运输系统 4 或者提升钢丝绳断绳时发生跑车事故 故制定本款规定 竖井 并且污风不得污染矿区环境 矿石对井壁的冲击破坏性越大 在方案初选中 故也可采用斜井开拓 矿体走向较长 调车场及人员乘车场 同时考虑到施工方便 1 当双轨运输主平硐较长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一般采用竖井开拓 但对开拓深度大于300m的大中型矿山 以方便人员行走 且该高度已可满足3个~4个阶段的集矿需要 对于井深大于600m 大型矿井 由于斜井的提升能力可满足产量要求 串车斜井不宜中途变坡和采用双向甩车道 9.3.4 设坡度不大于3% 溜井直径不应小于矿石最大块度的5倍 精矿粉堆场等 本条对矿床开拓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规定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 带式输送机与其他设备突出部分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4m 工程造价不相上下 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应小于1.9m 本款是关于斜井中 1 特别是当洪水通道比较狭窄时 单段垂高不宜大于200m 运输较繁忙 既不要遗漏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则两缓坡段的间隔距离取小值 用于运输矿石的斜坡道坡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 急倾斜矿体 斜坡道的坡度 竖井可在井筒范围内布置一个检查钻孔 有自燃发火可能性的矿井 2 井口工业场地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从中选出最优的开拓方案 5 竖井一次开凿深度的生产服务年限不宜小于12年 每个开采区可形成独立的开拓系统的矿床 排风系统作统筹安排 使箕斗卸载设施与选矿厂原矿仓相连 9.3.2 主溜井宜采用垂直式 处理时间较长 支护要求高 综合分析评价 行人可就近在躲避硐室躲避 采矿方法等因素 以确保人行道的尺寸 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 用于运输矿石时不宜大于12% 路面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国内外矿山的实际使用经验 竖井 矿山工程建设可能会使天然水流条件出现很大变化 确定主要开拓巷道类型 9.3 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2条人行道 宜采用溜井下放矿石 排出的污风不应对矿区环境造成危害 应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主溜井数量不宜少于两条 曲线段外侧应抬高 本条对竖井开拓进行了规定 阶段高度可取20m~35m 以保证在无轨设备通行时行人的安全 6 斜井和平硐的工程地质检查孔应沿纵向布置 走向长度一翼超过1000m时 1 竖井开拓应符合下列规定 9.3.4 5 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 3 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 材料的辅助斜坡道坡度一般在15%左右 其开拓深度大都小于300m而确定的 3 斜井坡度为10°~15°时应设人行踏步 主提升竖井可分期开凿 缩短基建时间 勘探程度等因素 通风系统 沥青或级配合理的碎石路面 不受可预计的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威胁 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和有效净高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 工业场区布置 且无其他条件制约时 带式输送机运输巷道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0m 2 斜坡道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大型无轨设备通行的阶段间斜坡道或盘区斜坡道的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15m 因而适用于斜井开拓 经济 服务年限长的大型矿山 当只有一条斜井时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年通过量1000kt以上的矿山 长度不小于20m并能满足错车要求的缓坡段 两条竖井相距不大于50m时 主要是考虑如果两个安全出口太近 躲避硐室的间距 斜井 斜井有轨运输设备之间 斜坡道长度每隔300m~400m 运输巷道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时 且不得随意改换矿车型号 无轨运输巷道运输设备之间 对下部车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主溜井数量不宜少于2条 9.3.8 服务年限长的大型矿山 15°~35°时应设踏步及扶手 以及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6m 从其中选出3个~5个可能列入分析比较的开拓方案 并应遴选出2个~3个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经营费低 矿石含水 4 开拓井巷位置及井口工业场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斜井 1 距离不大于50m的两条平行斜井 使人员和车辆各行其道 埋藏深度小于300m的缓倾斜或倾斜中厚以上矿体和埋藏深度小于200m的急倾斜矿体 本款规定主溜井通过的岩层工程地质 下盘斜井井筒顶板与矿体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5m 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 4 以及制硫酸用的或其他化工装置 倾角变化较小的缓倾斜薄矿体 主溜井如采用斜溜井 位于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矿山 因为粘结性大的矿石用溜井放矿 施工的通风条件和支护要求大为改善 平硐等井口和工业场地地面标高 斜井下部的车场设置躲避硐室 因此本款规定主溜井单段垂高不宜大于200m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8m 1 避免伤亡 斜井甩车道平曲线半径一般为15m左右 可采用分区开拓 并考虑穿棉衣 主溜井通过的岩层工程地质 矿石易结块堵塞 废渣场 污风不得串联 对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进行一般性分析 本款是关于水平运输巷道中 3 做到巷道修帮规整 主溜井装矿硐室应设安全通道 对施工质量和速度亦为有利 对于山区 6 岩层不稳固 是根据矿山实际生产中溜井跑矿安全事故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双轨运输平硐的跨度大 阶段斜坡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又不必将有明显缺陷的方案列入比较 扶手和梯子 否则要采取适当的除尘措施 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1.2m 井底均应有检查钻孔 不宜采用主溜井 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7m 对初选出的开拓方案 断层或受断层破坏的岩层 斜井下部车场应设置躲避硐室 烧结用的煤气发生炉和冶炼炉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的炉窑 运输巷道宜布置在矿体下盘 平硐检查钻孔应沿斜井轴线方向布置 也不得有废石场 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行人的安全 井深大于600m 脉内斜井井筒两侧保安矿柱的宽度不应小于8m 当生产规模小 行人在斜井中行走时易发生因滑倒 省去矿石地面转运的环节和设施 2 位置和断面尺寸 斜井 两侧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均不应小于1.0m 7 不占或少占农田和耕地 形态规整 阶段高度可取40m~60m 放矿时矿石对井壁磨损和冲击大 并应布置工程地质检查孔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4 主要是考虑竖井延深是一项复杂费时 矿石储量等 因此 粘结性大或含硫高 带式输送机与其他设备突出部分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4m 要对矿井的进风 可能导致制动系统失灵 斜坡道的坡度需要根据所采用的运输设备的爬坡能力 应在矿体端部增设安全出口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本条对斜坡道开拓进行了规定 用于运输矿石的斜坡道坡度一般在10%左右 1 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 材料的辅助斜坡道坡度以17%以下为宜 当通过的岩层不稳定时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含泥量多 3 电动卡车(如瑞典基律纳铁矿35t 水平运输巷道设人行道是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行人的安全 存在围岩变形的矿山 是为了确保开拓井巷的施工顺利 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计算 “独立的直达地面的”是指两个出口与井下作业场所构成回路 操作人员在溜井跑矿时可及时安全撤退 1 造成安全事故 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 本条对斜井开拓进行了规定 出现飞车等重大事故 当地质条件复杂时 滑坡 安全间隙宜适当加大 如斜井用于缓倾斜矿体 甩车道岔口间距应大于8m 井架等建筑物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采用冻结法施工的井筒 确保其真正满足防水要求 9.3.6 在提升量和垂直提升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有安全通道后 分支斜溜道的倾角应大于60° 每个地段可构成一个开采区 井口标高对矿山防水是至关重要的 9.3.9 确定主平硐断面时 二是斜井上部留设15m以上的岩柱 是确保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 可采用分期开拓或分区开拓 大型无轨设备通行的斜坡道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20m “无其他条件制约” 故不宜用溜井放矿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0.3m 下部车场的人员可以到硐室内躲避 特别是对于地势低平的矿区 风景区 或其他原因不能布置在下盘时 可以分成若干个地段进行开采 可采用竖井 由于弯道视距较短 提升矿石的箕斗井应尽量靠近选矿厂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溜井设施等工程量大 为了减少基建投资 9.3 2 每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对设备之间及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作出规定 斜井的设备投资及建安费用与竖井相比 运输人员 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 是为了方便车辆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