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厚度为8m~10m时 一般只能满足布置3个采场同时回采的超前距离 矿体倾角等因素综合确定 不得在采场顶柱内开掘其他巷道 甚至无风 且条件允许时 回采工作面采用梯段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爆破工作面和作业面 3 风流稳定性极差 不自燃 则采用胶结充填 当夹层局部稳定性较差时 4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保证生产安全 一般需留3m直径的矿柱 梯段工作面长度宜为10m~15m 浅孔分层回采 不得在采场顶柱内开掘其他巷道 当矿脉不连续和沿走向 联系出入都较方便 应采用逆倾斜全厚一次推进 保持矿柱稳定性的长细比以及生产施工时的超挖 在相邻矿脉夹层厚度大于3m时 作业安全 空场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隔离或强制崩落围岩的措施 本款规定的目的是使矿柱与顶 切割立槽宜布置在矿房内矿体最厚处 9.4.5 分层回采通常采用正台阶分层开采 随着采矿设备的进步 矿体倾角与工作面推进方式的关系 滚动至每分段下部的集矿巷道或漏斗 9.4.7 爆破时则会有部分矿石滚入下部分段的空区内而损失掉 当矿体倾角超过矿石自然安息角 而是从原采场的工作面开掘倾角60°左右的漏斗与平行脉连通后 则爆破对夹层的稳定性威胁就较大 本条对留矿全面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一般均采用分层或阶梯回采 目前房柱采矿法采用全无轨配套设备采矿的矿山逐步增多 国内在采用气腿式凿岩机和电耙出矿的条件下 阶段出矿 离主要生产区较远 9.4.8 尤其是当滞后采场第二次爆破扰动时 2 如先采下分段形成采空区后 底板较规整 当矿岩很稳固 中深孔和深孔凿岩设备的打眼深度超过一定的深度后 应先采上分段 1 则不仅斜漏斗掘进量大 而四个以上采场同时回采时 距矿体底板不应小于6m 底板平整 是由凿岩机的凿岩深度决定的 当矿体倾角小于矿石自然安息角 分段空场采矿法一般用于矿岩稳固的矿体 3 当厚度大于3m时 其凿岩效率急剧降低 顶板允许暴露面积为800m 上盘采场宜超前或同时下降 1 再进行回采 2 当采用上向孔落矿时 为简单的并联风网 决定于同时作业的凿岩机一个班能完成多少炮孔 实际生产中 最好应不小于60° 故规定夹层厚度超过4m时 切割和拉底的空间应为崩落分层矿石量的30%~40% 一般可用局扇来调节风量和稳定风流 浅孔留矿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围岩形成稳定的板框形结构 采用全面采矿法和房柱采矿法的矿山 无论是水平崩矿或垂直崩矿 分段高度应根据凿岩设备的凿岩深度 阶段空场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取安全措施 不能直接转折到平行脉或以小于55°的角度从原采场逐步过渡到平行脉 工人在较安全的顶板下作业 减缓岩层移动和地表下沉 2~4 该局部夹层就可能出现失稳垮落 中厚矿体不应小于80% 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矿山 2 撬毛台车 5 1 所以从通风角度来要求 重新做切割向上回采 一般应尽量避免四个以上采场同时进行回采 上盘采场应超前或同时下降 宜分层开采 分段空场采矿法宜用于急倾斜中厚矿体和倾斜或缓倾斜厚大矿体 先采上盘下部的三角矿体 可实行分采 若切割巷道高度超过采幅 宜采用液压凿岩台车及配套设备采矿 保持采场间岩石夹层的稳定是保证安全上采的关键 1 3 厚度大于10m的急倾斜矿体和任何倾角的极厚矿体 稳固性稍差或倾斜的矿体 则构成简单的角联风网 小于此宽度 并应采取充填 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开采 宜采用分段凿岩 采场的推进方向应与盘区推进方向一致 2 9.4.3 即在放矿影响区域外的采场一端进行平场 减小应力集中程度 当相邻急倾斜平行薄矿脉间距大于4m 可采用人工矿柱替代预留矿柱 空场采矿法的矿石回采率 因此应加大补偿空间 风流稳定性差 通常小于30°的矿体可用全面法 夹层稳定 隔离采空区必须是上覆岩层允许崩落 本条第4款 工人在作业时很难清楚地观察到顶板的变化情况 水平孔落矿时 尾砂等充填 平场工作量大 3 各工作面间的超前距离应为10m~15m 下分层超前距离宜为3.0m~4.5m 电耙可设在天井联络道内 因堵塞会使矿石放不下来 空场采矿法 矿石围岩稳固 矿房回采宜由一侧向切割槽崩矿 留矿全面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打平行矿体倾角的炮孔和靠矿体顶板部分打小倾角的上向炮孔 爆力运矿采矿法宜用于矿岩界线清楚 梯段长度宜为2m~4m 设计宜从采场结构参数 本条第3款 压垮顶柱 并应做好二次切割后继续上采 充填和通风的巷道外 3 其作业安全性将受到威胁 当矿脉沿走向出现分支交叉矿脉时 采用空场采矿法的矿山应有采场地压监测 本条对全面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4 9.4.7 2 倾角大于35°的中厚倾斜矿体 在另一端进行放矿作业 并应制定采空区的处理措施 3 2 4 采场内应只在漏斗中留缓冲矿石垫层 当间距大于3.0m时 整层回采的高度限制在3m~4m以内 以防上部围岩突然大量冒落时 一般采用预切顶 2 矿体厚薄不均或底板起伏多变时 故规定切割巷道高度不应超过设计采幅的顶板 分段出矿 则不能保证各采场工作面的超前距离 除作为回采 3 宜采用机械化 使矿石能充分破碎松散 为回采矿柱创造安全条件 浅孔房柱采矿法宜用于厚度小于8m的缓倾斜矿体 为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故允许采幅宽度有一定的波动范围 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的目的是使围岩中的应变能得到释放 房柱采矿法的采场生产能力可达1000t/d 当矿岩稳固 在矿体厚度小于3m时 故分段回采 1 位于回风侧的采场 2 故安全得不到保证 4 但为安全起见 矿体厚度超过8m时 水平深孔落矿所需的补偿空间较垂直分条深孔落矿大 空场采矿法 可依次开采或同时开采 当矿岩稳固性稍差时 采用倾斜工作面耙矿 分段高度主要决定于所采用的凿岩设备性能 宜采用分层推进或上分层超前推进 应根据顶板稳定情况留出合适的矿柱 凿岩工艺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水平矿石垫层的可压缩性比垂直分条爆堆小 厚矿体不应小于85% 用废石 也有采用底层超前 1 故当矿脉间距大于3.0m时 一般不会破坏夹层的稳定性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故过渡到平行脉的角度应大于55° 一般采用破底板的方法来保证回采空间的最低垂直高度 否则不能采用 可由原采场以60°倾角逐步过渡到平行脉 且矿山开拓采准巷道一般都设于下盘 急倾斜相邻平行薄矿脉同时上采时 当间距大于3.0m时 2 影响放矿 浅孔留矿采矿法宜用于矿石不粘结 当夹层稳定时 安全性差 4 本条对浅孔留矿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因此 1 斜漏斗长度较大 方形矿柱不应小于2m×2m 下盘两侧采场爆破的扰动 采用分段回采时 主要是考虑矿柱所承载的负荷大小 上向炮孔落矿的梯段长度 9.4 在竖向剖面上交替出现平行脉 另外 即小于采场回采空间最低垂直高度1.8m时 采用垂直深孔侧向崩矿时 采场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的矿床宜采用空场采矿法 垂直分条崩矿时 且矿脉形态和地质构造简单时 9.4.2 3 当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允许时 本款为强制性条款 为了保证顶柱的稳定性 当间距为1.5m~3.0m时 4 另外 有条件时矿柱应布置在夹石带和贫矿段内 空区下部不再进行回采作业的采空区 阶段运输平巷应布置在脉外 5 当矿体倾角小于矿石自然安息角时 矿石价值高而矿岩较稳固时 9.4.4 再采上分段 采用平底结构时 风量分配容易 圆形矿柱直径不应小于3m 上覆岩层或地表允许崩落的大型采空区一般采用崩落法处理 当矿体顶 全面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冲击气浪和机械冲击对采准巷道 除作为回采 根据各采场回采工作面超前距离应为10m~15m的要求 两脉间距小于1.5m时 对于空区体积不大 厚度大于3m 兼有留矿法和全面法的特点 若同时回采采场超过3个 当矿体厚度大于50m时 应每隔100m~120m留1个间柱 其规格应相同 否则不宜采用 若回采矿柱 可实行分采 放矿时 支撑顶板的矿柱一般不予回收 提高矿石的回采率 有可能产生堵塞 宜另开盲阶段单独回采 两脉间距小于1.5m时 上 切割巷道的顶板不应超过设计采幅的顶板 后采下分段 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 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次崩矿前 矿体倾角等因素综合确定 倾向延展不大 9.4.3 运输 各采场作业会相互干扰 产状较稳定 根据国内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的生产实践 应采用水平工作面推进 上覆岩层或地表不允许崩落的大型采空区一般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最小的作业空间宽度为0.9m 爆力运矿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矿脉间距大于1.5m 三个采场同时回采 爆破对矿柱的损坏 矿体倾角大于矿石自然安息角 充填和通风的巷道外 小于3.0m时 主脉与分支脉应同时上采 为减少废石采掘量 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宜用于矿脉平均厚度小于0.8m的急倾斜矿脉 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合理的 宜分层回采 矿房可采用阶段回采和分段回采 盘区内同时回采采场数目的多少 因此 顶板允许暴露面积为500m 应由上盘向下盘推进 应采用预控顶的方法进行回采 采场内应留不规则矿柱 大于50°的可用留矿法 采掘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而应采用水平工作面推进 故浅孔房柱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体厚度小于8m的缓倾斜矿体 切割立槽宽度应为崩落分条厚度的20% 本条对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主要是考虑采场耙矿和凿岩作业的安全性 则构成复杂的角联风网 上下和前后应相互对应 盘区内同时回采的采场数不应超过3个 是在矿房回采之后 在正常情况下 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 开采矿石价值高的矿体 严格控制采幅 对夹层稳定性的最大威胁是两侧采场的爆破冲击振动 9.4.4 用浅孔留矿其回采周期较长 采场内所留矿柱尺寸的大小 4 其次是可提前回采出矿 电耙应设在天井联络道内 同时这种布置方式也有利于矿柱的回收 除非矿岩十分稳固 3 一般采用砌筑一定厚度的隔墙进行封闭处理 为控制矿房顶板暴露面积 阶段空场采矿法宜采用大直径深孔落矿 应使下盘采场超前 事先维护处理好顶板后 一般不会超过1.1m 应在分支口或交叉口留矿柱 风流稳定 急倾斜相邻平行薄矿脉分采 放矿时 则必须破坏顶板岩石才能保证切割巷道的高度 当夹层局部稳定性较差时 条件具备时 当矿脉走向长度超过200m时 在生产区域上部形成岩石保护垫层 所以矿体厚度大于3m以上时 用崩落岩石充填采空区 在矿房间宜留纵向矿柱 4 需要充分的补偿空间 回采作业不方便 4 LHD和自卸汽车的条件下 下盘采场宜超前上盘采场两个分层高度 可采用伪倾斜工作面或扇形工作面推进 不自燃 9.4.8 根据通风要求 工人在较大的暴露面下长期工作 并用锚杆或锚网支护顶板 5 如果二次爆破扰动发生在下盘滞后采场 人工矿柱的大小和强度应能保证顶板的安全 应使用遥控铲运机或其他机械设备清底 可不留间柱和采用人工底柱 夹层的重力作用偏向下盘 以及一次爆破的炮孔数及装药量 上盘采场应超前下盘采场两个分层高度 采场出矿应使用铲运机或其他出矿能力较大的设备 应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崩矿 采用水平深孔落矿时 9.4.1 顶板维护 房柱采矿法可分为整层回采和分层回采 当矿体厚度超过8m时 并借助动能和位能使崩落矿石由高处向下滑行 并应设共用天井或共用漏斗 9.4.6 4 且几乎全部在围岩中掘进 可使用普通凿岩设备 房柱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普通凿岩设备难以适应 宜另开盲阶段单独回采 当矿体厚度大于3m时 后采下分段 控制炮孔的倾角方向和深度 回采工作面宜采用梯段布置 2 爆破后的块度一般比垂直崩矿的块度大 当矿体厚度大于8m时 凿岩等作业 爆力运矿借助炸药爆破时的能量 分层回采一般采用两层回采 其优点是工作人员可以在底盘一侧作业 故不应采用倾斜工作面和扇形工作面推进 根据国内矿山生产经验 预报的设施及设备 4 9.4.2 厚度较薄且底板比较平整时 采场沿走向布置 留矿全面法是既留矿又耙矿 使第二次爆破扰动发生在上盘滞后采场 9.4.6 同时开采应实行强化开采 同一矿体的上下相邻阶段和同一阶段相邻平行矿体的矿房和矿柱布置 国外采用凿岩台车 矿岩稳固的急倾斜矿体应采用分段凿岩 薄矿体不应小于75% 1 4 1 9.4.5 4 可采用倒台阶分层开采 1 避免上分段的间柱立在下分段矿房的顶柱之上 且厚度小于8m 故其适用倾角界于两种方法之间 应在采矿工作面向平行脉开掘60°斜漏斗 一般采用顶层超前 方形矿柱不宜小于2m×2m 水平炮孔落矿梯段长度2m~4m 宜采用液压凿岩台车全厚一次推进 矿体厚度小于3m时 若仍采用开掘斜漏斗与平行脉连通的方法 产状较稳定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回采 当矿岩稳固时 可采用液压凿岩台车 宜采用预控顶和中深孔进行回采 1 故规定应根据凿岩设备的凿岩深度 3 智能化程度高的大直径深孔空场采矿法或中深孔分段空场采矿法 采用空场采矿法的矿山 运输 作业场所属岩石移动区下盘一侧 主要决定于通风条件和各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 3 位于中间的采场 风量很小 梯段长度一般为10m~15m 锚杆台车 都可按正常顺序 1 因此本款规定一个盘区内同时回采的采场不应超过3个 为满足回采空间垂直高度不低于1.8m和维护顶板的完整性不受破坏 对于厚度大于50m的矿体 当夹层两侧采场用留矿法上采时 另外 2 3 可有效控制采场地压 全面采矿法宜用于厚度小于5m矿岩中等稳固以上 安全性较好 3 耙矿时矿石在斜面上滚落速度可以控制 宜留矿房间纵向矿柱 往往会有一些炮孔偏斜和爆破控制不严等因素 本条对分段空场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当夹层在同一处受上 故规定最小采幅为0.9m 采用大直径下向深孔球状药包崩矿时 当矿体厚度大于3m时 遇水不膨胀的急倾斜薄矿脉及中厚矿体 矿体厚度为8m~10m时 采场垂直走向布置时 应先采上分段 留矿全面采矿法宜用于矿石不粘结 分段空场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垮落的夹层必然滑向下盘采场 保证矿柱切实起到支撑作用 采幅应控制在0.9m~1.1m 当超过3m以上时 3 2 尤其当矿石具有水平节理时更甚 9.4 9.4.1 本款是关于下盘采场宜超前上盘采场的问题 9.4.9 在矿堆上进行上层凿岩的矿山 一般不采用从原采场逐步过渡到平行脉的方法 采用小直径炮孔 9.4.9 不如用中深孔崩矿的方法安全 风量小 避免回采操作过程中因某些方面的疏忽而破坏夹层 其补偿空间容积应大于35% 在一个盘区内两个采场同时回采时 定向把矿石抛离矿体一段距离 影响生产和安全 倾角为30°~50°的矿体 因此应自上盘向下盘推进 本条对房柱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矿柱需要回收时 梯段工作面长度决定于落矿方式 阶段空场采矿法宜用于矿体形态规整 全面法开采工作面一般采用沿走向或逆倾斜推进 本条对阶段空场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其理由是水平落矿有矿石自身重力的作用 凿岩及顶板松石处理困难 2 本款规定根据国内钨矿生产实践经验确定 1 采场垂直走向布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