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化率不超过正常值 下分段同时出矿时 设计应根据矿岩性质 厚度0.8m~4m 采用3m宽的回采巷道时 造成顶板管理困难 一般用炸药毁掉立柱 因崩落土层和雨水汇成泥浆涌入井下 采用崩落法采矿时 形态不太复杂 相应的安全措施有 7 恶化井下作业环境 保持矿体下面5m~7m的自由空间高度 强制崩落顶板 6 矿体上部无水体和流砂 则矿石不能形成放矿椭球体 并应逐步形成20m以上的缓冲层 回采主要技术参数宜通过采矿方法试验确定 上阶段回采工作面超前一个工作面斜长的距离 9.6.2 充填采空区 如不及时处理 2 结拱时要及时处理 下分层坑道应错开布置 上阶段回采工作面应超前下阶段工作面一个工作面斜长的距离 因崩落法的井下工作面与地表塌落区是相通的 采场分层进路宽度不应超过3m 冒落 矿体开采的水平推进方向应严格按控制地压有利的顺序安排 因此放顶撤柱工作的顺序 而该处正是采场采空后形成的压力拱基处 9.6.5 待上层矿采空区地压稳定后 可能使老顶脱层 要确保人员有安全出口 侧面夹角为60°左右 机械撤柱及人工撤柱 也可沿走向划分采区 分层高度可采用3.5m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因此上阶段应超前回采 倾斜厚矿体分段高度宜为20m~30m 严格进行控制放矿 如矿石不够稳固 若上覆岩石不能随回采逐步崩落时 缓倾斜矿体采用竖分条崩矿时 1 因此 本分段不再使用此溜井时 2 主要是从安全角度提出的 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矿石有结块性 矿石流动性好的取小值 因此 分段回采完毕 雨量充沛地区 在下暴雨时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布置在矿体内的溜井 9.6.5 则大量流水将灌入井下 壁式崩落采矿法应推广采用液压支柱 10 其超前距离主要是根据地压管理和通风要求来确定的 不得用砍伐法撤出支柱 采场上 阶段运输平巷除用作本阶段开采使用外 4 倾角小于30° 6 当矿石不够稳固时 5 矿体直接顶板崩落岩层的厚度小于矿体厚度的6倍~8倍时 使工作面地压显著增大 9.6.1 设备材料两用的电梯井 分段高度宜为10m 3 能起到缓冲作用 出矿设备的不断改进 损失 按照分段高度10m~12m计算 3 崩落采矿法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不得撤出支柱 分段高度为10m~15m 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一个采场长度 不能密实充填空区 密集支柱受压过大时 8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和下盘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 矿体产状 6 5 在同一分段的各相邻进路回采呈阶梯状推进时 阶段间可设置提升人员 还用于下阶段开采期间内作回风和安全出口等使用 超前距离应使上分段位于下分段回采工作面的错动范围之外 应布置专用的进风和回风巷道 进路间距 阶段运输平巷应布置在底盘脉外 强制崩落顶板或暂留矿石作为垫层 如不能及时自然冒落 下分层进路支护假顶很困难 应及时强制崩落 但当脉外溜井位于崩落带内时 当在几个分层上同时进行回采时 运输平巷可布置在脉内 上阶段对应采场就不可能生产了 需要在崩落矿石上覆以岩石层 底部结构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支护或其他有效支护方式 矿山应开展必要的岩石力学工作 崩落采矿法的矿石回采率 为减少地压对进路坑道的破坏 9.6.7 在雨水的作用下容易形成泥石流 每隔3m~5m应有一个宽度不小于0.8m的安全出口 超前距离的大小应保证下分段回采出矿时 6 则上分层进路铺设的假顶地梁不能正好落在下分层进路上 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块结构参数(分段高度 支护压塌等地压现象 自然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节理裂隙发育或中等发育 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才能较好地实现崩落法的顶板管理 7 根据端部放矿理论分析 一般均在70°左右 如果顶板条件很坏 控顶距 实际放出体的厚度为2m~3m 则有可能产生上阶段顶板未充分冒落 相邻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 当地压很大时 厚度大于50m的极厚矿体 供设计作依据 3 在水平方向上 均应布置在相应开采阶段的岩石移动范围以外10m 减少了掘进工程量 才能回采下一层矿 矿石无自燃性和结块性 则应预先在切顶密集支柱外0.5m处 9.6.3 眉线处宜设横向挡梁 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 作业人员要在人工假顶的保护下进行作业 以减少封井工作 本条对崩落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损失率 上分层超前相邻下分层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放顶距宜由采矿方法试验确定 在陡坡山体地形下采矿时 否则地压显著增大 离工作面越远 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则完全可以消除崩落岩石冲击破坏对回采工作面的安全危害 2 矿块中矿体最凸起部位应设有切割槽 上盘岩石不稳固的倾斜 上 顶柱和底柱宜采用微差爆破一次崩矿 本条对壁式崩落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单阶段回采时 严禁使用裸露药包爆破 7 邻接矿块的回采分层高差不宜超过两个分层高度 不应在相邻进路或下部分层巷道内作业 9.6.4 假顶之上的缓冲层不应小于4m 放顶距宜为1排~5排支柱间距 8 泥石流从放矿口涌入巷道 崩落法会造成地表土岩移动塌落 应有防止大量覆土混入矿石和泥水涌入采区的措施 1 顶板压力也随之增大 假顶上面的崩落岩石也随之下移 流砂则会随水涌入井下造成安全事故 流动性较差的矿石 以防止上部崩落下来的覆盖岩石冲入溜井 往往是多分段同时回采 减少贫化 此时不应在相邻进路内作业 国内外矿山都曾发生过地表尾砂或表土经塌落区突然涌入井下作业区的重大事故 用作回风和安全出口的天井 崩落面与崩落下的松散物料面之间的空间高度宜为5m~7m 顶板不能及时自然崩落的缓倾斜矿体应进行强制放顶 在水平方向上 对地表覆土层厚 流动性较好的矿石 需要采取一些相应控制地压和顶板管理的措施 放顶距离 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经验 一是放矿后岩石能够埋没分段矿石 开采第一分层时 在安全上是不允许的 一般不能保证上分层坑道的稳定 形成足够大的空间 其撤柱顺序可不限 分层高度取3m左右 从而助长了自燃 自然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开采使用期间的阶段运输平巷和盘区部分采准工程 本款规定回采应从矿块一侧向天井方向推进 错开布置的岩壁厚度应考虑掘进下层坑道不破坏上层坑道的稳定 矿块中矿体最厚部位应设切割槽 矿石和覆盖岩层无自燃性和结块性 应采取防止炮孔变形 4 因此 2 如果下阶段先回采 并在周围开掘相应的割帮工程 产生的空气冲击波伤害人员和破坏设施 应及时封闭本分段的溜井口 采用垂直分条中深孔小补偿空间挤压落矿 4 是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广泛使用的方案 除特殊情况外 如将老顶崩落等措施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损失率与贫化率在正常放矿条件下 应编制放矿计划 放顶时 平面相邻采场应呈阶梯式推进 9.6.6 3 下分层进路应相对应 9.6 在矿石不够稳固的条件下采用本采矿方法时 上阶段超前距过小 2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宜采用垂直分条 下进路如不在一个垂直面上 崩落假顶时 甚至引起采空区全部冒落 工程量小 假顶上岩石下降也会影响到相邻进路假顶的稳定性 7 不得用砍伐撤出支柱 一般情况下 分层高度不应超过3.5m 3 并应保持与矿井主进风流相反的方向 间柱 在密集支柱中 做好放矿计划 因此假顶下面的作业场所不可能很大 不产生泥水突然涌出的条件 才能保证本采矿方法的损失率 当采掘接近天井时 以备顶板压力过大压坏支架时人员逃离冒顶区 在放顶区与控顶区之间架设密集支架 同一分段的各相邻进路回采工作面应形成阶梯状 开采下部分段也要注意溜井的封闭 岩壁厚度小于2.5m时 为防止覆岩崩落对分层假顶的冲击破坏和第二分层放顶时产生空顶现象 当第一分层的岩石垫层厚度小于分层高度的1倍~2倍时 可在矿体中央增开分段平巷 上分层回采工作超前下分层的距离 产状较规则的单层矿 5 2 是为了既能为矿石自然崩落留有足够的空间 当矿体上部有水体或流砂 3 因此本款规定上述井巷工程应按开采岩石移动角圈定岩石移动界线及Ⅲ级建筑物 倾斜中厚矿体 不应继续开采分层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由空间爆破的补偿系数应大于25% 上阶段顶板可充分冒落 扇形炮孔边孔倾角可取60°~70° 9.6 据生产矿山实际观测资料 甚至出现悬拱 上阶段超前下阶段距离有利于使废石和矿石的放矿接触面保持一定倾角 对倾斜方向 4 控顶距一般为2排~3排的支柱距离 流砂 使放矿条件变坏 进路间距可取10m~20m 大大降低了掘采比和采矿成本 为了提高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开采强度 在人员和设备撤离不及时时 应及时封闭落顶区 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二是一旦大量围岩突然冒落时 采区采完后 5 放顶区撤柱后 贫化率大幅度增加 其地压越大 构筑物保护等级设计布置 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表明 上盘围岩不稳固或中等稳固 滚石等措施 当矿体和底盘岩石不够稳固时 7 该距离不应小于20m 假顶降落受阻时 应使阶段运输平巷避开底柱的压力拱正下方部位 应待上层顶板岩石崩落并稳定后 否则将会破坏人工假顶 采场上 用崩落法回采矿柱时 当矿体倾角为25°~30°时 根据假顶及覆盖岩层正常下降的要求确定 由于崩落法开采形成崩落塌陷区 或空洞处理完毕后 未取得试验研究参数时 崩矿步距不应大于3m 覆盖岩也不能顺利崩落 采用分层崩落法回采 被迫停产 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地压和顶板管理措施 顶板暴露面积逐渐增大 邻接矿块同时回采时 再采顶柱 扇形炮孔边角的大小是根据挤压爆破条件下的两侧矿石最小流动角来确定的 当开采多层矿体时 造成重大矿石损失贫化 放出体不是一个完整的椭球体 4 形成一个堑沟 采场上 当矿石和覆盖岩层有自燃性 底柱 撤柱顺序可不限 应将溜井口封闭 它与水平深孔落矿方案比较 在其开采使用期间内不能因开采而破坏 上分段超前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分段高度的1.5倍 1 下阶段回采工作面污风可能与上阶段进风串联 8 不需分采 如有20m以上缓冲垫层 且生产规模小 顶板会自然冒落 处理卡斗时 其补偿空间是在矿体中开凿切割槽形成的 3 滑坡 地压对进路的破坏远远小于同一分段各相邻进路呈一字形推进的 一般高达35%~40% 过大 当矿岩稳定时 放顶前 又能防止出现大面积矿岩冒落 则会产生炮孔变形 上 才能进入相邻进路作业 多层矿体分层回采时 一般不得小于15m 中厚以上 6 否则形不成挤压爆破条件 壁式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上分段应超前于下分段 9.6.1 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一个采场长度 特征以及崩落的条件 开采多层矿体或产状变化大的单层矿体时 要求矿体上部无水体 2 严重的会发生穿顶现象 故扇形炮孔的边孔角应为60°~70° 倾斜中厚矿体沿走向脉外布置电耙道时 沿走向自远而近(对工作面) 下分层同时回采时 即回采下阶段 矿体形态规整的厚大矿体 当直接顶板厚度等于或超过矿体厚度6倍~8倍时 下分层进路应对应 含夹石少 向放顶区重新凿岩爆破 管理水平要求高的采矿方法 当此应力超过矿岩体的抗拉 4 一般均达到15%~25% 除去放出体的正面损失部分 会增加采准工程量 本条第3款 4 是自上而下随采随崩落上部矿岩的方法 2 木立柱有时可撤出一部分 回采分层高差不宜超过两个分层高度 但要由远而近进行 当条件较好 上盘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岩石量达不到所规定的厚度时 顶板降落产生空洞时 支柱类型等试验确定悬顶 应自下而上 地压较大 密集支架每隔3m~5m要有一个安全出口 挤压爆破的补偿空间系数应按不同落矿方式选取或通过试验确定 二次破碎大块时 则开采第二分层放顶时可能会产生空顶 也可根据支柱间距确定 不能回收支柱或不能全部回收时 应在密集支柱外0.5m处 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 为了避免破坏假顶的连续性 且不应小于20m 回采应从矿块一侧向天井方向推进 要等待顶板稳定后 2 所以上 崩下的矿石将有一部分落在岩石层之上 在高山陡坡地区 应有防止塌方 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岩石中等稳固或稳固 正面放出体厚度是短半轴的半径 分段高度可取10m~15m 进路间距为10m~20m 放顶距变化范围较大 老顶的压力拱的拱基位于工作面上 一般情况下 矿石价值不高的急倾斜厚矿体或缓倾斜极厚矿体 小补偿空间的补偿系数应为20%~25% 常用的补偿空间系数为15%~20% 一般顶板的稳定性跟暴露面积和时间有关 自然崩落法是借助矿岩自然应力为主要荷载进行矿体崩落的采矿方法 平巷等盘区开采的采准工程 5 2 阶段运输巷道设在此处往往会发生片帮 人工假顶主要用木材 初始拉底位置宜布置在可崩性好的部位 改善爆破和落矿质量 9.6.2 补偿空间系数宜为15%~20% 开采极厚矿体时 为防止此种情况产生 3 强制崩落 矿石价值不高 3 放顶后 当回采工作后退到溜井附近 4 当覆岩产生悬顶突然崩落时 而是一个不完整的前倾扁椭球体或半个旋转的椭球体 8 强度 上分段的回采必定超前下分段 岩石层厚度要满足两点要求 严禁人员进入堵拱下部处理 运输平巷宜布置在底盘脉外 在崩落假顶及顶板降落产生空洞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反之取大值 厚度大于5m的急倾斜中厚矿体或任何倾角的厚大矿体 采场上 溜井应尽量布置在脉外 控顶距宜为2排~3排的支柱间距 下阶梯应超前上阶梯1倍~2倍排距 对地表覆土层厚且雨量充沛的地区 必要时将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分层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即在矿块底部进行拉底 因此 自然崩落法是技术难度大 采用阶段强制崩落法的矿山 采用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 应沿倾斜方向自下而上 6 崩落采矿法 巷道宽度等尺寸)增大 5 上层矿的回采应超前于下层矿 大块率少的优点 应加强监测管理 进路宽度可取2m~2.5m 9.6.3 长壁崩落法采用阶梯式回采工作面时 相邻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 形成20m以上缓冲垫层厚度 顶板岩石不稳固 堵塞和进路端部眉线破坏 4 堵塞和保护进路端部顶板眉线不破坏的措施 开采极厚矿体且产量较大时 下相邻的分层平巷或横巷应错开布置 一般覆盖岩层的厚度约等于两个分段的高度 9.6.6 6 随着凿岩 6 根据矿山生产经验 在一般放矿条件下 雨季出矿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9 应将支柱崩倒 人员不应在相邻的进路内停留 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 使上分层的垫板及其上面的假顶落下 在空场条件下放矿后 为了形成崩落法正常回采条件和防止围岩大量崩落造成安全事故 井下空气可以通过塌落区孔隙向矿岩供氧 3 形态规则的矿体宜采用壁式崩落采矿法 本条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了规定 并应使覆盖岩层厚度达到分段高度的2倍左右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7 容易出现过挤 为1排~5排的支柱间距 1 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 逆推进方向打一排倾角约60°的炮孔 其原因是直接顶板厚度小于矿体厚度6倍~8倍时 提出矿岩的可崩性和崩落机理的评价报告 上阶段应超前回采 7 1 在覆盖岩石下放矿 5 4 应尽量通过在地表设截水沟等措施使地表径流水不进入塌陷区 采用崩落法 应及时进行强制放顶 严格进行控制放矿 本条对分层崩落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也可用充填料予以充填 节理 以保证安全 若超前距离小 则必须强制崩落覆岩 崩落的直接顶板岩石经压实沉降后 同时要求上面覆盖岩层落实后再回采下分段 堵塞和进路端部顶板眉线破坏的有效措施 而且还可能降低挤压爆破效果 中等稳固以下 滚石和泥石流危害的措施 6 下相邻的分层平巷或横巷如重叠布置 9.6.7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止炮孔变形 形态变化不大的急倾斜厚矿体或任何倾角的极厚矿体 随着壁式工作面的推进 采用挤压爆破的补偿空间系数应为15%~20% 使矿块产生应力集中 会增加下阶段回采的难度 且不应小于20m 周围的地表径流水容易汇集到塌陷区涌入坑内 且不小于20m时 控顶 急倾斜 矿岩中等稳固以下的矿床 评价矿岩的可崩性 崩落高度和预测的崩落块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放矿点间距和其他底部结构参数 1 在采区内划分矿块 应根据整个采区的构造分布 本条对自然崩落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布置在脉外的阶段运输平巷 薄矿体不应小于80% 因此规定上 分层沿脉或穿脉应在分层内与另一天井相通 7 本条第2款 岩壁厚度不应小于2.5m 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应有大于分段高度的覆盖岩层 矿体倾角小于10°时 下两个分段同时回采时 抗剪强度时 撤柱后不能自行冒落的顶板 倾斜方向压力分布基本平衡 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m 矿岩体逐渐破裂而开始崩落 倾角小于10°的矿体 1 分层高度和宽度主要根据地压大小和采场支护方法确定 再回采下部矿层 是为了避免形成通风不良的独头工作面 恶化回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品位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初始拉底位置和拉底方向 采场顶板不能自行冒落时 故规定岩壁厚度不得小于2.5m 9.6.4 矿岩移动范围不影响上分段的回采工作 缓倾斜中厚以上或急倾斜矿体 产生悬空现象 根据这两点要求 过小 矿块沿走向布置时 可先采间柱 分段之间的回采顺序是自上而下 2 恶化了放矿和崩落顶板的条件 顶板管理复杂 开采第一分层时应在底板上铺设假顶 5 根据国内外生产经验 岩石性质 一般位于底柱靠近空区部位的正下方 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地表允许崩落 因此规定崩矿步距不应大于3m 出矿应保持畅通 地压很大或其他原因 矿石和废石中含有粉矿(岩)和泥 因此应根据矿岩稳固性 可能出现支柱被压坏 采用本采矿方法应掌握矿岩体的构造 9 短半轴为4m~6m 具有施工方便 1 中厚及厚矿体不应小于75% 急倾斜 顶板压力未释放出来时 3 分层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价值较高 由远而近进行 并应避开采空区压力拱基 故规定第一分层上部应形成厚度不小于4m的岩石垫层 维护容易 上阶段的回采应超前下阶段 则上分层坑道和下分层坑道相互连通 金属立柱则用撤柱绞车拉出 应在天井口铺设加强假顶 上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宜采用伪倾斜回采工作面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夹石较少 当矿石和底盘岩石不够稳固时 下部压力比上部大 开采厚大矿体且盘区产量大时 应有防止或避免塌方 回采工作线应呈阶梯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