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 成品水产量应与后续系统用水量相适应 整个系统应满足反渗透装置清洗及检修时系统的需水量 14.2.5 也有工程采用变频手段控制启动条件 调理原则 压力 6)海水预脱盐反渗透装置的材料应根据其所处部位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压力 作为饮用水时应考虑进一步后续处理 4)反渗透装置浓水宜回收重复利用至合适用水点 回收率确定原则 机组容量不大但需补水量很大 对不同类型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最高操作温度作出了原则约定 1 无论是膜法脱盐还是热法脱盐 溶质浓度 反渗透系统选择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的预除盐 其他水源取值应为55%~85% 其他淡水回收率可达85% 不同的海水淡化装置 防结垢和消泡等加药装置 运行中任一因素都会影响产水量 14.2.3 附属设施等宜露天布置 浓水排放装流量控制阀可以控制水的回收率 提出了反渗透系统选择配置的原则 随着水处理科技不断发展和处理工艺可操作性增强 反渗透装置及其加药 提出了海水热法脱盐前的水质稳定 减轻工业用水系统腐蚀 铝合金或钛材 应根据原料海水悬浮物含量 宜考虑备用设备 提出了加热和抽真空用汽选择的原则 装置以及配套水箱 14.2 并联连接数台反渗透装置时 停运保养等 5)反渗透装置应配套加药和清洗设施 容器可选择不锈钢或碳钢涂衬耐高温防腐层 2 多级闪蒸蒸发器盐水最高运行温度不应大于110℃ 3 1 海水水源及水质 2 14.2.2 蒸馏淡化装置加热和抽真空用汽可采用汽轮机抽汽 提高水的扩散系数 并应根据来水类型及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预脱盐工艺 CO 14.2.1 应在每台装置出水管上设止回阀 1 2)反渗透装置宜按连续运行设计 2 水的预脱盐应包括海水淡化和苦咸水以及其他水预脱盐工艺 5 模块化设计 不宜少于2套 参数变化 因此本规范所指的膜法是针对反渗透而言 其台数不宜少于2台 反渗透装置淡水侧宜设爆破膜 膜通量衰减以及回收率的函数 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 热交换管可选择不锈钢 其所选材质也不同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海水淡化工艺 14.2.3 预处理方式 增加水通量 本条论述了发电厂水的预脱盐工艺 海水蒸馏淡化预脱盐应符合下列规定 加热蒸汽的参数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 所选蒸馏装置对进水水质要求 3 本节为新增章节 系统容量 3)反渗透高压泵出口慢开门可防膜组件受高压水冲击 装置不设备用 应考虑膜元件更换空间 蒸馏淡化装置系统出力可根据工程所需淡水用量确定 海水淡化工艺可采用反渗透法或蒸馏法技术 浓水排放应装流量控制阀 3)反渗透装置应有流量 中水回收率约55% 提出设计预脱盐系统前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O 排放浓水宜回用以及装置运行加药 5 2 1)根据运行资料 本条论述了发电厂采用热法预脱盐的规定 但在国内火电厂尚鲜见 提出了蒸馏淡化装置的容量配置原则 14.2 确定海水预处理系统 对于单级反渗透装置产品水回收率海水应为小于45% 纳滤膜也能部分脱盐 海水每降低1℃产水量下降约3% 4 反渗透预脱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收率等合理选择系统配置 在热力发电领域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设计时应考虑程序计算膜元件的温度取值 清洗保养装置宜布置在室内 适应运行中温度 低温多效淡化装置操作温度宜小于70℃ 淡水每降低1℃产水量下降1.5%~2% 蒸馏淡化装置应设置防海生物生长 2)RO膜对进水中溶解性盐类不可能绝对完美地截留 装置材料应耐海水腐蚀 海水单级反渗透回收率可达45% 提出了设置海水预处理的原则 主要包括 应根据厂址条件 2 1)反渗透预脱盐系统应根据原水特性 铜合金 达到饮用水标准 装爆破膜是尽可能减小误操作引起膜损坏 温度等控制措施 预脱盐系统运行方式应采取程序控制 加热水体可以减小水的黏度 pH值 依托的是物理法 水的预除盐 14.2.4 淡化装置出水作为工业水时应采取水质调整措施 降低膜表面浓差极化 水通量同时是温度 供汽及供电 反渗透应采用变频高压泵并有进水低压保护和出水高压保护措施 膜通量宜按下限选取 14.2.6 热电厂以热电联产来获取效益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