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见图B.2.3 油罐罐顶的设计总外压应按下式计算 0.4P L 所以本附录表达式中取消了雪荷载项 ——罐顶设计总外压(kPa) 自支撑锥顶罐顶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R P 5 ——自支撑锥顶罐抗拉环所需的截面积(mm e 见图B.2.3 D——油罐内径(m) st e r [σ]—一抗拉环材料许用应力(MPa) t 在外压作用下 在外压作用下 见图B.2.3 D——油罐内径(m) 指水平投影面上的固定顶活荷载 D——油罐内径(m) 当操作压力与设计压力之比大 s1 r 自支撑锥顶罐抗拉环所需的截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底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 5 固定顶 API ——自支撑拱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r 于0.4时 X D 但不应低于本规范第7.5.3条的规定 前面的系数应相应提高 t ) 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确定 3 ——锥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t 见图B.2.3 见图B.2.4 ——自支撑锥顶顶板的有效长度(mm) ——罐顶设计总外压(kPa) t ) 式中 在外压作用下 式中 A 在外压作用下 t P D——油罐内径(m) 4 ——拱壳球面的半径(m) s t ———罐顶设计总外压(kPa) 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确定 3 E——弹性模量(MPa) ——自支撑拱顶罐底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mm) 2 尚应计入隔热层的重量 式中 一一顶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 一一自支撑拱顶顶板有效长度(mm) r 2 应给定许用挠度值 d 将分子分母同乘以1000 在外压作用下 当有隔热层时 一一自支撑锥顶罐顶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mm) X 式中 B.2.1 B.2.3 B.2.3 B.2.2 r t ——锥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固定顶 应取1/1.6抗拉环所用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 D——油罐内径(m) ——壳球面的半径(m) sb 在外压作用下 见图B.2.4 = ——顶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 X ——自支撑拱顶罐顶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mm) s r E——弹性模量(MPa) 在外压作用下 不应小于1.0kPa ——固定顶固定荷载(kPa) X L 自支撑锥顶顶板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2 自支撑拱顶顶板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1 = 包括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 一一自支撑锥顶罐顶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mm) sb 当顶板支撑在檩条上时 ——自支撑拱顶罐抗拉环所需的截面积(mm 4 应设定支撑处为刚性节点 ——固定顶活荷载(kPa) 可视为连续梁或薄膜 = P A r 3 d 自支撑拱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B.2 θ——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但不应低于本规范第7.3.2条的规定 s1 在外压作用下 5 自支撑锥顶罐底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4 自支撑锥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R 本附录计算公式和API 但不应低于本规范第7.5.2条的规定 t 自支撑拱顶罐顶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底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 θ——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见图B.2.4 r 1 r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设计真空外压(kPa) 一一自支撑拱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sn 见图B.2.3 则转换成A 柱支撑锥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50附录V规定的抗拉环所需截面面积A 且不应低于140MPa d 应考虑板和板连接时的焊接接头系数 1 自支撑拱顶罐底部加强圈罐壁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P B.2 应同时考虑膜应力和弯曲应力 X 且不应低于140MPa D——油罐内径(m) ——拱壳球面的半径(m) 见图B.2.3 [σ]——抗拉环材料许用应力(MPa) ——罐顶设计总外压(kPa) R 取1/1.6抗拉环所用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 式中 c 式中 见图B.2.3 式中 API 式中 均远小于1.0kPa B.2.4 B.2.1 且除极个别地区外 2 D——油罐内径(m) θ——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s X e c 50009-2012表E.5中列出的50年一遇最大雪压均未超过1.0kPa 2 st 650附录V是一致的 650附录V的固定顶设计总外压表达式为 自支撑拱顶罐抗拉环所需的截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见图B.2.4 sn 因此 P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