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由用户管网控制面积确定 设计压力应满足全部用户系统设计流量和大部分用户系统设计压力的需要 直接向机组供水 管理运行要求不同 并且其投资造价和运行成本各异 9 悬臂式等行喷机组 且其长宽比大于2时 4 首先假定管网设计流量保证率p 应有利于缩短输配水管网长度及田间喷灌设备的布置和运行 作物种植集中连片面积较小时 每天净喷灌时间不宜少于12h 管道总长度对投资的影响很大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 1 且应使输配水管网系统最经济 其投资额与通过流量(管径)和管道总长度有关 后者比前者每公顷投资增加1530元 输配水系统的布置 劳动力相对丰富 他的设置应有利于用户管网的布置 并方便操作为原则 3 喷 8 配水点一般采用给水栓进行配水 再用随机流量公式[本标准式(17.5.5-1)]求出该节点的设计流量 2 X——大管径设计长度占全管段长度的比例 5 1 必要时支管上各个喷头应单独设计或按设计工作压力分别安装消能装置 6 土地比较平整 这时支管上各喷头处由于地形高差造成压力不等 平移式 应进行补喷 控制面积在100hm D——计算管径(mm) 压力的给水栓和量测设备 用户系统配水点位置的确定 9 1 ——第i等级取水口的不开启率 采用移动支管时 取水口的尺寸和供水流量应标准化 而单台机组控制喷灌面积不同 基本上无法实现机耕的条件下 同一用户系统提供的机组工作压力宜一致 无论地块长宽比大于2 2 各种类型均有其适用条件 无电源或供电保证程度较低的地区 各用户系统的喷灌面积应集中连片 可控制同一等级取水口的平均开启率在75% 4 ——第i等级取水口的数目 喷灌系统适用于作物集中连片的种植条件 用户系统范围内应实行轮灌 地面灌溉困难或不适宜平整的浅薄层土壤地区 应有利于连接管和喷灌机组的布置和运行 可设置多个配水点 中型等定喷机组或中心支轴 喷灌机组类型不同时 应另建增压泵站 1 4 各供水管汇入口压力应满足压力水箱的设计工作压力 机组式系统又可分为轻型 ——略大于计算管径的市售管径(mm) 从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本标准表17.5.5)中查得自变量U值 系列化 应使管道总长度最短或管网系统综合投资最小 地块长宽比为2.6 应调整管网首部设计工作压力 以上的宜按输配水系统和用户系统两个层次分别进行设计 而提高整个输配水系统压力又不经济时 ——略小于计算管径的市售管径(mm) 应根据轮灌组数及支管布置要求 满足机组工作压力的单根压力供水管可直接与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组的吸水管连接 且不宜小于5hm 输配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喷灌支管应平行耕作方向布置 2 1 喷 # 喷灌系统的泵站宜具有随机用水条件下可自动调节流量 使输配水管道总长度最短 17.5.7 轮灌编组应以避免支管以上管道流量过分集中 一个给水栓可有1个~4个取水口 输配水系统可分为总干管 17.5.4 17.5.5 17.5.2 喷灌应在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 树枝状管网或混合式管网 应尽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 式中取水口等级是以流量划分的 平移式 轮灌周期宜为5d~10d 宜选用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 q Q——各节点设计流量(m 宜选择平移式喷灌机组 喷灌支管可垂直等高线布置 单台喷灌机最小控制灌溉面积不宜小于26.7hm 可设1个~4个取水口 2 (400亩) 备用支管条数不得少于同时工作的支管条数 应在满足灌水均匀度的前提下 ——第i等级取水口的平均开启率 公顷投资均随机组灌溉面积增大而下降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户系统范围内地形变化悬殊或面积超过20hm 式中 机组 以及地块形状和喷头组合要求等因素确定 5 水源条件宜选用绞盘式或其他小型喷灌机 式中 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机组不能覆盖的边角区 宜选用平移式或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组系统 根据给水栓控制面积的大小及所在位置 用户系统设计流量应为同时工作的支管设计流量之和 3 6 将同一管段设计成略大于和略小于计算管径的市售管径两段 直径和长度 2 说明地块长宽比大于2时 输配水系统各管段直径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喷灌机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取水口可通过安装在它上面的标准出流套管 宜选用轻小型机组式喷灌系统 灌 管道式喷灌系统的用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干管和分干管三级 配水点位置和控制面积的安排 配水点既是用户的水源点 17.5 k——取水口等级的数目 半固定管道式和移动管道式 3 P' 设计时 其每公顷投资为14205元 在地形高差较大 劳动力缺乏地区 应由支管上任意两喷头工作压力差不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20% 管网设计流量系各节点设计流量之和 50085的规定 在随机用水的条件下 则每公顷投资小 还是地块长宽比小于2 机组 灌溉对象生育期灌水频繁 n 6 各供水管应汇入压力水箱向机组供水 2 系列化 D 且各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基本一致 使其供水流量标准化 17.5.5 喷灌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在喷灌效果相同条件下 输配水系统投资较大 在流量已定情况下 5 地形坡度小于1/1000的成矩形地块 喷灌机及土建工程的每公顷投资越小 土地开阔连片 17.5.3 按设备组成特点可分为管道式和机组式 宜选用半固定管道式或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 支管设计流量应为喷头数与喷头额定流量的乘积 并可按沿程水头损失不变的原则 i 形状等条件在其尾端增加自感应地角臂 宜选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 如表17中2 可根据边角区面积 以降低投资为目标进行选择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选择 配水点应设置调节流量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组所造成的未喷地角 ——第i等级取水口的标准流量(m 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 17.5.1 P 系统内各点工作压力差应在喷头允许压差范围内 用户系统配水点设计工作压力 生产效率与喷洒质量也有区别 每个取水口上有计量调压装置 水源比较分散 b——沿程水头损失中的管径指数 喷灌系统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台机组控制喷灌面积越大 4 平移 i 机组式喷灌系统的用户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17.5.4条的有关规定外 5 保证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正常供水 压力的功能 3 确定同时工作的支管条数 地块长宽比大 1 宜选用平移式喷灌机 可按管网设计流量保证率P由表17.5.5查得 # 设计压力应满足工作机组的需要 地块长宽比为1.4 喷灌机组选型应主要根据喷灌地块的形状 大部分节点计算水压力与设计工作压力相差较大时 i 根据最不利轮灌组所需工作压力推算确定 输配水系统各节点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喷灌支管的流量 4 管道式系统又可分为固定管道式 地形高差较大时 3 /s) 2 也可选配各种小型喷灌机 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机组的喷灌作物种植应集中连片 灌 i 喷灌面积相同时 17.5.6 可根据动力 17.5.7 灌溉对象为大田粮食作物 7 其单位面积的投资造价也有差异 地块形状近似于圆形或方形 U——正态分布函数中的自变量 多余压力可通过在喷头座处加设消能装置(如孔板)予以消除 则每公顷投资大 绞盘 2 大管径长度小于50m全管段时可采用小管径 17.5.1 少数用户系统需要压力较高 管道式喷灌系统的输配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耕地比较分散的丘陵地区 17.5.8 17.5.4 D 给水栓尚应有防冻等功能 气候寒冷和冻土层较深的地区 应形成环状管网 田间障碍物较少 地形起伏较大 宜在中心支座位置设置压力水箱 3 管道式喷灌系统 根据内蒙古黄河南岸引黄灌区引进美国大型平移式喷灌机组的实践(如表17和表18所示)可以看出 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 支管也可垂直等高线布置 地块长宽比小 又是输配水管网的出水点和两个层次管网的交接点 17.5 /s) 两根以上压力供水管向同一台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组供水时 按下式计算大管径设计长度占全管段长度的比例 2 2 配水点设计流量 可通过调整管道布置 供水流量的等级 其单位面积的投资造价相差较大 井灌地区可利用机井作为配水点 喷灌系统类型较多 其每公顷投资为12675元 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