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蓄水枢纽工程规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由输水渠道将库 便于调整用水量的变化 满足整个灌区需水量及供水过程要求 主要建筑物布置宜紧凑 充蓄库 综合利用水库工程设计规模应以灌区灌溉设计标准和总体设计要求为依据 有利于充分发挥枢纽的综合效益 大 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 3 航运等要求 建筑材料 但由于年内水量分配上的差异 对各供水区应分别按多种水源来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堰) 可逐月 主要是为了防止水稻等作物因受到“冷害”而减产 如辽宁大伙房水库 5.2.6 经分析比较后选用其中较大库容的代表年为典型年 近些年来 发电等其他部门对水位的最低要求 3 以灌溉水稻为主的水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乡生活 水资源可利用条件 堰 我国以往大 蓄水枢纽 水库径流调节计算方法 小型水库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调节计算 水库的死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5.2.7 5.2 根据灌溉工程实践经验 5.2.7 美观 蓄水枢纽工程选址 5.2.3 2 5 可根据多年来水过程和需水过程 1 统筹兼顾农业灌溉 5.2.8 因此本标准规定采用的时历系列不应少于30a 弃水量 逐旬求得灌溉需水量 北方各有特点 缺乏水文资料时 塘 并由其中骨干水库利用非灌溉期和丰水年的来水量充蓄灌区内的库 可供水量 1 塘 工程总投资和年运行费较低 应充分利用非灌溉期和丰水年来水 1 在各分区水量平衡计算中 移民占地 当灌区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大于设计保证率的年来水量时 取水口的分层及底部高程应根据当地或相邻地区的水温与水深相关关系及其季节性变化的特点等分析确定 塘 可采用长系列法 经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四川升钟水库和江西泡桐水库分别采用圆筒式伸缩闸门和浮式管型表层取水等都可作为水库工程设计的借鉴 应选定位置合理 2 经调节计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中型水库可采用塔式取水建筑物 应分区确定灌溉需水量及供水过程 5.2.1 堰 方法简单 各地执行时还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等 蓄水枢纽工程总体布置应满足各建筑物在设计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但长系列法的计算精度与采用的时历系列长短有密切关系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 大 库容较大的水库作为调节水库 当灌区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小于或等于设计保证率的年来水量时 5.2.4 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好 时历系列越长 小型水库一般多采用典型年法 并应在满足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 这对水稻的正常生产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长系列法逐时段(月或旬)进行多年水量平衡计算 日本和美国的水库设计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较多 中型水库设计中逐步推广了分层取水的方式 1 显然比深层取水方式好得多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 当灌区需水量与水源来水量不平衡时 以灌溉水稻等为主的水库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 可采用典型年法 在具有较长水文系列资料时 环境影响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一般都有多项蓄水工程(库 5.2.2 本标准仅从共性方面对其水量调节计算做出规定 2 堰相连通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工程 应根据多年来水过程和需水过程 死库容应满足泥沙淤积条件下水库预期使用年限的要求 1 5.2.4 然后按各分区的缺水量总和确定骨干水库的供水量及供水过程 经综合分析确定 因此分层取水可满足水稻对灌溉水温的要求 影响到所选典型年的代表性 小型水库可采用卧管式取水建筑物 2 可逐年 生态环境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供水需求和防洪 逐旬进行水量调节平衡计算 作为灌溉期与骨干水库同时向灌区供水的水源 运行管理方便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 蓄水枢纽 计算精度越高 中型水库设计多采用深层取水方式 因为灌区农作物用水过程逐年不同 应从综合利用 由于水库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同 损失水量 2 在我国南 工程投资 收到了较显著的效果 5.2.5 时历系列不应少于30a 工程效益和运行条件等方面 应以满足自流引水灌溉要求为基本条件 可适当改变灌区灌溉面积或水库兴利库容 鉴于我国各地目前都积累了较长的水文系列资料 库水位等各种参数 关键是要选取与相当于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年来水量所对应的年份作为设计代表年 水库径流调节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逐月 5.2.8 灌溉供水水库工程设计规模应根据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应满足生态 3 地形地貌 我国在大 航运 采用长系列法或典型年法逐时段(月或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中型水库的调节计算一般采用长系列法 吉林朝阳水库 水源工程 长系列法概念直观 地质条件 工期短 发电 一般至少应选取接近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的三个代表年进行计算 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应按各项用水设计保证率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