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单一跌口为梯形时 1 附录N 一一水跃跃后共轭水深(m) 单级等底宽陡坡过流能力可按式(N.1.1-1)计算 h' ψ'≈1.0 ——堰前渠道断面平均流速(m/s) 式中 2 ——水舌抛射长度(m) ——消力池深度(m) 消能墩 h n——跌口个数 流速大者取大值 ) 式中 s q'——陡槽末端的单宽流量[m 进口为扭曲面连接时 c ——隔墩厚度(m) L c 为上游渠道最大水深) 水跃共轭水深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级跌水或单级等底宽陡坡增设分流墩 c 跌水与陡坡消力池计算 单级跌水过流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1.10~1.15)h" N.2.5 式中 s 1 其中 ≥(1.10~1.15)h" m——消力池进口控制断面处边坡系数(m) h' ——消力池进口控制断面处对于下游渠道底的总能头(m) Z H 1 3 b 2 g m——矩形或台堰形跌口流量系数 c ——梯形跌口边坡系数 N.2.1 /p≥3.0m时 N.2 o 消力池断面为矩形时 o 式中 单级等底宽陡坡采用梯形断面消力池 式中 CB ——水跃后共轭水深(m) ≥3h ——计及流速水头的上游断面与h'c断面的水位差(m) s 多个跌口为梯形时 /(s·m)] 可取1.0 ——矩形或台堰形跌口宽度(m) q——水舌跌落处的单宽流量[m 式中 P——进口水流跌差(m) d 单一跌口为矩形或台堰形时 v ——梯形跌口流量系数 Q——单级跌水设计流量(m 多个跌口为矩形或台堰形时 陡槽段水流掺气水深可按下式计算 h 应计入跌口之间的隔墩厚度 g——重力加速度(m/s h 消力池宽度即陡坡底宽b 1 b 按公式(N.2.3-3)计算 适用于上游渠道边坡系数m 代替 且进口水流跌差P≤20m时 ψ——流速系数 L =4.5h" N.2.6 max a——流速分布系数 ——消力池宽度(m) b 1 N.1 单级跌水的消力池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 N.1.1 d c CB 单级等底宽陡坡采用矩形断面消力池时 s N.1.2 P——水流跌差(m) 可取1.05~1.10 ξ——修正系数(s/m) CB 1 单一跌口为梯形时 h" ——堰前渠道水深(m) 跌口为梯形时 ——梯形跌口底宽(m) /(s·m)] 有多个跌口时 -h 其深度仍按无辅助消能工的消力池深度采用 尾槛等辅助消能工的消力池 但式中b b 连接段长度L (h E ψ'——陡坡流速系数 多个跌口为矩形或台堰形时 跌口为矩形或台堰形时 单一跌口为矩形或台堰形时 ——分别为陡槽计算断面的水深及掺气后的水深(m) 单级跌水与陡坡过流能力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消力池进口控制断面流速(m/s) L d 消力池长度Ld=(6~7)h" m v——不掺气情况下陡槽计算断面的流速(m/s) ——陡坡消力池斜坡段投影长度或跌水消力池中抛射水舌的投影长度(m) 单级跌水与陡坡的过流能力和掺气水深 ——水舌跌落处的收缩断面水深(m) h s 可取0.90~0.95 ε——边界收缩系数 b 进口为八字墙连接时 可取1.0~1.4 /s) =0.25~1.0 N.2.3 c s v N.2.4 单级跌水消力池宽度但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长度可缩短20%~30% m'q' N.2.2 2/3 单级跌水消力池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0 c 多个跌口为梯形时 3 h" d ——池后渠道水深(m) 消力池深度d 消力池长度L o c 进口为横隔墙连接时 单级跌水的消力池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3 1 ——消力池进口控制断面处水深(m) 应以陡坡底宽b c ——陡槽末端的收缩断面水深(m) 消力池深度d -h d s CB 式中 ——包含堰前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m) ——消力池长度(m) m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