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可形成一定的纵向风速 可通过排风管道排烟 下行隧道开设的自然排烟口或上 采用自然排烟时 在纵向机械通风条件下 )火的热释放速率 采用通风 )火的热释放速率 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 要针对不同隧道环境确定合适的通风排烟方式和排烟量 国际道路协会推荐的排烟量 且纵向气流的速度不应小于2m/s 风机离火源点很近时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排烟是隧道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疏散困难且火灾延续时间很长 隧道内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隧道内用于火灾排烟的射流风机 隧道结构的冷却作用大 3 防排烟措施控制烟气产物及烟气运动可以改善火灾环境 应能迅速组织气流 实验表明 隧道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 保证有一定的冗余配置 通常 12.3 有效排烟 疏散方式 以控制烟气的影响范围 载重货车火的热释放速率可以达到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数倍 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 采用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时 机械通风会通过不同途径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火灾产生影响 因此 12.3.6 逃生路径及环境有关 隧道内用于通风和排烟的射流风机悬挂于隧道车行道的上部 1 其送风的余压值应为30Pa~50Pa 通行机动车的一 并降低火场温度以及热烟气和热分解产物的浓度 导致其一旦发生火灾 四类隧道因长度较短 爆炸及其他有毒气体引起的人员死亡约各占一半 并将烟气控制在较小范围之内 (4)流经风机的烟气温度与隧道的火灾规模和风机距火源点的距离有关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 排出的气体为位于火源附近的高温烟气与周围冷空气的混合气体 纵向排烟控制烟气的效果较好 不能驶离隧道的车辆处于烟气中 1 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参照了建筑内防烟楼梯间和避难走道的有关规定 距离远 造成烟气蔓延 烟气温度也相应较低 若整个隧道长度不进行分段通风 可以降低小型油池(约10m 因此 设备的耐高温时间可在此基础上确定 本条的相关温度规定值为最低要求 12.3.1 并从两端洞口自然补风 该排烟方式适用于双向交通隧道或经常发生交通阻塞的隧道 因此 (1)隧道的机械排烟模式分为纵向排烟和横向排烟方式以及由这两种基本排烟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排烟模式 对小轿车的火灾影响不大 隧道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数值 (2)火灾时 2 改善视线 本规范规定大于3km的长大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或重点排烟方式 上游为非烟气区 应至少备用一组 12.3.2 该气体在沿隧道和土建风道流动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冷却 因在此情况下采用纵向排烟方式会使火源一侧 机械排烟系统与隧道的通风系统宜分开设置 软接等辅助设备 在排烟风机位置的烟气温度仍然低于250℃ 排烟风机的耐高温设计要求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火灾时只开启火源附近或火源所在设计排烟区的排烟口 12.3.3 是利用短隧道的洞口或在隧道沿途顶部开设的通风口(例如 排烟模式应根据隧道种类 排烟量不应小于火灾的产烟量 本条规定了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隧道 应注意错位布置上 且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时 合用的通风系统应具备在火灾时快速转换的功能 热烟排除非常困难 (6)第12.3.5条中避难场所内有关防烟的要求 火源点下游为烟气区 隧道空间形状等确定 并应大于临界风速 以火源点为界 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 纵向排烟方式不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 美国纪念隧道以及我国在上海进行的隧道试验均表明 是保证隧道内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环境的基本时间 12.3.2~12.3.5 目前 尽量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同时为灭火救援创造条件 试验证明 会造成火灾及烟气在隧道中的影响范围非常大 是适用于单向交通隧道的一种最常用烟气控制方式 对于双向通行的隧道 全横向或半横向排烟系统对发生火灾的位置比较敏感 12.3.1 由于隧道的冷却作用 自然排烟 12.3.6 隧道的避难设施内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2.3.5 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通常位于排风道末端的排烟风机 (5)排烟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 根据对隧道的火灾事故分析 必须使纵向气流的流速高于临界风速 风机间有一定的间隔 火源小 并应符合机械排烟系统的要求 即使火源距排烟风机较近 近年来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由一氧化碳导致的人员死亡和因直接烧伤 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应根据火灾规模 在低速通风时 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纵向通风排烟 因此 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隧道试验表明 由于高温烟气沿坡度向上扩散速度很快 但是 采用纵向排烟方式时 控烟效果不很理想 直接从火源附近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出行车道空间 隧道内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本规范规定的排烟风机的耐高温时间还参考了欧洲有关隧道的设计要求和试验研究成果 人员往气流上游方向疏散 当在坡道上发生火灾 下行隧道的洞口 2 通风和排烟系统 防止非着火隧道汽车行驶形成的活塞风将邻近隧道排出的烟气“倒吸”入非着火隧道 排烟气流逆坡向时 但会加强通风控制型的大型油池(约100m 人员撤离时间与隧道内的实际人数 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 不利于消防救援以及灾后的修复 火灾时可能直接暴露于高温下 通风和排烟系统 表23 采用射流风机进行排烟的隧道 该模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 迫使隧道内的烟气沿隧道纵深方向流动的排烟形式为纵向排烟模式 因此 三类隧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单洞双向交通隧道 12.3.4 隧道内的排烟风机设置是要根据其有效作用范围来确定 规定排烟风机要能耐受250℃的高温基本可以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 隧道敷设在路中绿化带下的情形)以及烟气自身浮力进行排烟的方式 已经有多种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以对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时间进行预测 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加剧火势发展和蔓延 当设计火灾规模很大 对于火灾功率低于100MW的火灾 (3)重点排烟是横向排烟方式的一种特殊情况 排烟风机和烟气流经的风阀 此外 2 发生火灾的概率较低或火灾危险性较小 12.3 消声器 烟气积聚而导致灭火 表23是国际道路协会(PIARC)推荐的排烟量 国际道路协会(PIARC)的相关报告以及美国纪念隧道试验(1993年~1995年)均表明 应能承受设计的隧道火灾烟气排放温度 隧道的空间特性 以保证人员疏散路径满足逃生环境要求 隧道坡度不高于4%时 并应能在250℃下连续正常运行不小于1.0h 大于3km的长大城市隧道越来越多 并结合隧道正常工况的通风方式确定 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 设计需考虑到正好在火源附近的射流风机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 并采用纵向排烟控制烟流 3m/s的气流速度可以控制烟气回流 往往会因高温而使结构发生破坏 澳大利亚某隧道 其排烟风速应根据隧道内的最不利火灾规模确定 即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 二 2 合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