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本条参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中有关规定执行 生产天然气凝液的工艺装置区和液化石油气的汽车装车场地 22-1987 其他站场道路可采用次高级或中级路面 其交叉口或弯道的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 二 纵坡度不宜大于6% 路面边缘与两侧地面高度相同 其转弯半径的数值可做适当调整 便于冲洗落在地上的残液以及其他杂质 当采用停车视距时 目前消防车车型一般较大 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混凝土面层 易产生静电 受地形限制的困难路段可减为0.5m或0.75m 站场的生产产品绝大部分是以管道输送为主 11.8.3 11.8.5 (2)有适合的硬度 站场道路级别宜按表11.8.1划分 靠地面竖向坡度和路面纵坡排水 (3)表面平滑无缝 结合运输和消防用车的车型特点而定 摩擦产生的电火花能将天然气凝液或液化石油气引燃或引爆 减少被受撞击摩擦的机会 11.8.2 有条件的站场 11.8.12 11.8.8 11.8.1 11.8.3 因此宜设暗管或暗沟排水 2010年9月第1版)油气田站场道路的有关资料确定的 11.8.9 站场内道路可不设超高或加宽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电阻率高 当采用停车视距时 增设此条 相邻纵坡差小于或等于2%的站场内道路变坡点及厂房出入口道路可不设竖曲线 50183的有关规定 站场道路 11.8.7 而平交道口及小半径弯道往往成为通行瓶颈 路面的结构及其组合 道路主要服务性质是生产管理 通向计量站及井场的道路可采用4m或3.5m宽的土路 油气站场的等级划分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反光镜等 公路型进站路的路肩宽度宜为1.0m或1.5m 一般站场道路多采用不设立缘石的横断面形式 站场道路设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油气集输站场道路的设计应满足生产管理 结合油田站场生产规模和性质综合确定的 必须严格执行 消防路以及消防车必经之路 用地紧张的站场 表11.8.1 一 并适当加宽路面 11.8.9 竖向高差大的路段不宜大于8% 11.8.10 站场内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宜为15km/h 站场道路 设立缘石城市型道路对自然排水不利 22-1987中的规定 交叉口路面内缘转弯半径宜为9m~12m 11.8.1 (1)摩擦不发生火花 长度超过500m时应设错车道 站场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不发生火花的混凝土地面的作用如下 22的有关规定 滩海陆采油田站场道路可采用土堤及砂石路堤等结构形式 站场内道路的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5m 因此在地形条件复杂地区也不会出现过大的纵坡 站场内道路的路面宽度可按表11.8.3选用 11.8 错车道路段路基全宽不应小于6.5m 归于“支道”之中 而没有经常性的原油和生产产品运输任务 避免穿带铁钉的鞋在行走中或者避免搬运钢瓶与地面摩擦发生火花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 站场内道路的路面宽度(m) 四级油气站场道路宜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 站场内道路纵坡一般根据站场竖向整平方式综合确定 消防路宜采用砂石路面或混凝土联锁路面砖路面 而且由于立缘石对车轮的限制 汽车装卸场地宜采用水泥混凝土场地 故各类道路均规定了一个标准 站外应设停车场 11.8.6 站场内的道路路面宽度是按照站场的具体情况 故路面宽度的确定均低于《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其平交道口停车视距宜大于或等于20m 前后应各设长不小于15m的宽度渐变段 可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限速标志 装卸场地应照明 11.8.7 设备维修 其路面宽度可采用较小数值 11.8.10 经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而确定的 站场内道路的分类是参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辅助生产和消防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1.8.6 维修维护和消防通车的要求 11.8.4 11.8.2 22-1987 场地结构应满足运油车辆的要求 错车道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50183确定 站场内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2m 表11.8.3 11.8.4 站场道路级别划分 若行驶其他汽车时 11.8.11 场地坡度宜为0.5%~1.0% 注 避免一般铁制物件或者工具跌落到地面碰击摩擦时发生火花 三 一般路面两侧需要设0.25m的路缘带 11.8 系指站场内卸油台引道等个别路段 会车视距不应小于30m 站场路路面类型是参考《石油和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手册》第七册《油气田与管道公用工程设计(上)》(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竖向高差大的路段增加2%的规定 站内路可采用城市型道路 变电所开关场道路的功能是以消防为主 进站路可采用公路型道路 站场主要通行车辆为4t~5t的标准载重汽车 计算等应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速度也较快 因此消防路比一般道路规定了更大的转弯半径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