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罐主要包括原油脱水罐 指油罐储存容量和名义容量之比 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因此以铁路外运为主的油田 一般采用热油喷洒方式 最多只能装到极限液位 3 ——罐内原油平均温度(℃) ——罐壁 3 浮顶油罐宜取0.90 K 3 如暴风 系统比较复杂 现行行业标准《原油及轻烃站(库)运行管理规范》SY/T 热负荷宜按油罐对外散热流量确定 为了不影响原油产量而设事故油罐 5920-2007规定 但如果不设事故油罐将严重影响原油生产时 应考虑二次密封不超过罐顶边缘时 各原油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原油生产的实际情况 电加热宜采用可抽式电加热装置 接转站 投资情况以及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追求 浮顶油罐的极限液位为浮船挡雨板最高点低于罐壁上沿30cm 固定顶油罐宜取0.85 应考虑在不碰撞固定顶时内浮顶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石油储罐附件 原油储罐储存系数可根据原油储罐类型和结构尺寸通过计算确定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规划“十五”末达到15天 V——原油储罐的总容量(m 从国家石油战略安全角度考虑 有少数几条地区性的管道由油田管理 主要是考虑进油的速率及关闭进油阀门所需时间内的液位升高等因素 对浮顶油罐罐壁进行保温 0511.1 适用于大型储罐 油田的原油罐应采用立式钢制油罐 从生产实践看 第1部分 不少油田输油管道首站就是矿场油库 当运行安全比较保险时 油田原油储存天数应根据原油运输方式 故要求储油罐采用钢制油罐 ——罐外环境温度(取最冷月平均温度)(℃) 因此 ) amb ε——原油储罐储存系数 当生产确实需要时可设事故油罐 该站外输距离较远 考虑到下列因素 储油温度一般都在35℃以上 7.1.2 (3)属油田管理的输油管道首站和末站的原油储罐(中间站油罐不计作原油储罐) 国内石油市场的产 (3)长庆油田王三接转站设400m 选择油罐的高度H和直径D 经调查了解辽河油田曙一联 计算油罐容量有两种方法 防止罐底油渣沉积 因此考虑各原油生产企业为缓解油价波动和市场供需波动的冲击 第2部分 需要大大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工程的建设 事故油罐及储油罐 7.1.11 出油管下部的一些油品并不能发出 油罐“死油”的大小可根据出油管的高度决定 据调查 储存天数应至少为来船周期再增加3d 洪水 通常 长庆油田原油储存天数为12.1d 其储存天数应比管输多 掺热油方式 2的比例 外输管道损坏概率比较大 (1)名义容量 原油价格下跌等不正常情况 及以上的稳定原油储罐采用浮顶罐可以安全储存 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形势下 稳定装置供油罐 炼油 易凝固 解除电气故障时 容积应按该站1d的设计油量计算 而且按1 原油储存 7.1.2 大庆油田的实际储存天数 管道事故抢修等因素影响 一般设计油罐时 油罐内原油的加热保温主要有掺热油 (2)外输距离较远的接转站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现状 油罐使用时 油田原油储罐主要包括下列油罐 7.1.8 它是按油罐整个高度计算的 冀东油田(铁路外运)原油储存天数为18.1d 粘附在罐壁上的凝油和蜡又有一部分被刮下来流到浮顶上 另一种方法是按年输油量和储存天数来确定油罐容积 如接转站和脱水站的事故油罐 1 本规范仍采用储存天数来计算油罐容积 油罐呼吸阀 去决策原油储存设施的建设需要 安全液位的上限无论是固定顶油罐还是浮顶油罐 罐顶的表面积(m 7.1.1 7.1.3 油田管道维修时动火焊接 原油外运情况还受在铁路货运中所处的地位及铁路货运调度安排的影响 7.1 油罐在使用操作上的容量比储存容量要小 3 考虑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情况 但是 现分述如下 K 也可以设事故油罐 盘管加热方式或电加热方式 我国的输油管道大部分归管道专业公司统一管理 事故油罐1座 单纯从油气集输工艺本身考虑可不设事故油罐 (3)作业容量 这种方法多用于储备油库和商业油库 结蜡与凝油量随油罐壁内外温差增大而增加 需单独设置原油加热设备和热油管网 m——油田原油储运设施的设计能力(t/a) 2)由于站内或外输油系统检修 3 目前各油田的稠油处理及储存温度较高 条文中提出的事故油罐容积 部分油田接转站设事故油罐的原因 铁路是各种货物混合运输 稠油发泡现象并不普遍 盘古梁油田盘一接转站设200m 1 一般在1d之内恢复供电 7.1.12 是以这个尺寸计算容量 1972年以后以管输为主 近年来 一般的电器故障 已连续运行多年 要严格区分油田内部管道和油田外部管道是十分困难的 促使企业储备量要大于国家储备 当油罐中储存起泡原油时 (2)矿场油库的原油储罐 为了避免原油外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对原油生产造成影响 若储存于浮顶油罐 油田等企业均采用这种方法 油罐区的安全防火要求 7.1.7 另外 延长使用寿命 所以应选用固定顶油罐 罐底 7.1.4 事故油罐2座 一般的供电故障几个小时即可解除 而且由于降压产生的大量闪蒸气容易破坏浮顶罐的密封结构 外浮顶罐 根据调研 施工快 ρ——储存温度下的原油密度(t/m 主要根据下列资料 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模式 罐顶的总传热系数[W/(m 由于我国原油含蜡量高 原油脱水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 2002年新疆油田原油储存天数为9.2d 根据调研 如稠油 油罐内原油的加热保温可采用掺热油方式 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罐应选用固定顶油罐 3 7.1.13 ) (1)原油脱水站 3)储存油品因温度变化 而不属油田管辖的输油管道上的油罐不计作油田原油储罐 (1)集中处理站的原油储罐 管道大型动火 4 /d 此外 起泡原油不宜储存在浮顶油罐中 关键是采取措施减缓钢管腐蚀 2 ) 则不能控制油气损耗 1)不同种类的油罐本身的结构特点 7.1.4 油罐储油时 供电事故及其他原因 盘管加热和电加热三种方式 另外 体积膨胀引起的液位升高 7.1.5 3 7 外输液量为280m 极限液位为泡沫发生器接口最低位置以下30cm 原油储罐储存系数 3 储存天数为4d av 原油外输能力100×10 所以把归油田管辖的输油管道首站和末站(主要是火车装车油库)油罐计入油田原油储罐 (2)决定事故油罐容积的主要因素是供电故障处理和检修时间的长短 检修容易 并且原油储罐的合理使用和油量调配同管辖权有密切关系 储存时间为20.4h /d 使罐壁结蜡和凝油量增多 大庆油田在1971年之前以铁路外运为主 因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 储存天数不应少于3d 供 且加热能力大 油田原油储罐宜设在油田矿场油库 对于单罐容量为10000m 当浮顶下落时 油田上发生的几次严重的停电故障 但根据各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布局的不同 固定顶油罐可取0.75 加热介质为罐内储存的原油 起泡原油等 进入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作业罐的未稳定原油 单罐容量为10000m 而且能起到冲砂的作用 对内浮顶罐 石油储备的规模应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油量 90年代初建设的东河塘油田集中处理站 适用于小型油罐 可以同热水采暖与伴热系统共用加热设备和管网 3 一种是用年周转量和油品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转次数来确定油罐容积 1)我国油田原油集输几乎全部以电为动力 事故油罐的罐壁可不设保温措施 ——罐壁 7.1.9 原油以铁路或公路外运的油田 即油罐理论容量 油罐对应于极限液位的容量便是储存容量 它的容量是储存容量减去油罐“死油”得到的 有5000m 在24h之内可以完成 50183的有关规定 污染浮顶 石油企业的原油生产和销售加大了市场化运作的力度 (1)油田供电负荷等级低 7.1.6 河南油田原油储存天数大于30d 几个小时也可以解除 白天进行动火 7.1.6 如果不设事故油罐 ——油罐散热流量(W) 铁路及公路外运受气候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 避免盘管腐蚀穿孔导致加热介质进入储罐内 A 现行行业标准《原油及轻烃站(库)运行管理规范》SY/T 7.1.5 罐壁不保温 通过技术经济评价确定 动火焊接连头等原因 应低于极限液位100cm 放水站不宜设事故油罐 7.1.8 盘管加热方式一般用热水作介质 这些站应设一定量的事故油罐 黏度大 我国各油田的储油温度都高于当地最冷月平均温度 储存时间为30.8h 也可设在距离油田矿场油库或外输首站较远的集中处理站 喇三联的事故油罐容积 油罐的极限液位取决于下列因素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原油及轻烃站(库)运行管理规范》SY/T 设500m T——油田原油储存天数 将造成油田大面积停产或大量放油 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罐壁结蜡严重 因而本规范对稠油储罐储存系数不作特殊规定 暴风雪 罐底 应考虑在浮顶密封与罐壁接触条件下 港口 本次规范编写时只给出了能够维持油田正常生产时的最低储存天数 钢制油罐具有造价低 我国大部分油田接转站 对于原油以管道外输为主的油田 其储存系数可取0.80 5920-2007规定 原油储存天数还受炼厂检修 后果严重 罐壁一般应进行保温 原油脱水站 7.1.7 增加原油生产的平稳性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的需要 7.1.10 7.1.1 2 应按本规范第7.1.4条的规定确定 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胜利油田目前储存天数为8d 原油产量及其在铁路运输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综合确定 关键是可以改善浮顶的运行条件 该工艺具有安全可靠 扩建时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 一般是利用夜间扫线8h~12h 浮顶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热耗比较严重 3 各油田外输原油储罐是设在矿场油库的 一般情况下 火车故障 石油储备油库的建设和管理要加强市场运作 ·℃)] 储存时间为14.6h 原油以轮船外运的油田 对有二次密封的内 为35km 国际能源机构建议 而且在加入WTO以后 A 7.1.9 还有一部分仍粘附在罐壁上 3 2 由于自然灾害(如大风雪等) 原油外输经过地震 液压安全阀》SY/T t /d 在其他地区油罐壁是否保温可按具体情况通过经济分析确定 液压安全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储罐附件 浮顶运行增加困难 原油储存 2 原油以管道外输的油田 外输液量530m 浮顶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1 浮顶罐为0.80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3 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密封结构破坏 占地小等优点 管道 大庆喇嘛甸油田的喇一联 有时甚至高达60℃~70℃ 成为油罐的“死油” 集中处理站事故油罐的设置应考虑 2 经环形喷洒装置的旋流喷嘴喷入油罐内与储存原油直接混合加热 为该站18h~24h的设计油量 系统比较简单 5920-2007规定 并可以显著降低油气损耗 应按本规范第7.1.5条的规定确定 出现了几次油田储罐全部装满的紧急状况 (1)据调查 t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983年以后储存天数增加到3d~5d 取油田原油生产能力的1.2倍 固定顶油罐可取0.75 以保证储油安全 这些站的停电现象不可避免 销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销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我国的原油大部分含蜡量高 还应减去加热设备占去的容积 呼吸阀》SY/T 应根据运输距离 对于石油储备 油罐壁内外温差显著增加 放水站不设事故油罐 浮顶沉没等故障 容积可按该站4h~24h设计液量计算 因而应鼓励原油生产企业加大原油储备设施的建设 使用寿命长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新疆油田二油库的几次大型动火情况 但根据对各稠油油田的调查 储存天数不宜少于5d 会要求短时间停产或减少外输量 7 当油罐下部有加热设备时 储罐容量在使用上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为保证浮顶顺利运行 7.1 式中 原油储罐的总容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7.1.3 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材料设备供应不能及时到位 t/a 集中处理站在采用压力密闭脱水和压力密闭外输以后 对罐壁宜进行保温 有的油田也将原油储罐设在距离矿场油库或外输首站较远的集中处理站 吉林油田原油储存天数为12d 3 A 蜡质变硬 (2)吉林油田海坨接转站设计外输液量为1000m 原油储罐排出的污水应收集后集中处理 为了使掺热油均匀 有一部分蜡和凝油被刮蜡板刮掉 若用浮顶油罐储存含有较多挥发气体的不稳定原油 但管道没有腐蚀问题 拱顶储油罐3座 路况等 其储备天数可以比铁路及公路运输少一些 不仅可以减少热耗 浮顶上升时 管道输油受气候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通常稠油拱顶罐储存系数为0.75 及以上的稳定原油储罐宜采用浮顶油罐 3 更换一台接转站的变压器 在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原油储罐 K 2)保证油面上的泡沫盖层有足够的厚度 对外浮顶罐 事故油罐2座 由于各油田情况不同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论证 仅规定当油罐中储存起泡原油时 实际上并不能装到油罐的上边缘 70年代为2.4d~3d 因此 经加热炉加热升温后 应由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同时并举 20世纪60年代为4d~5d 大雪 (3)离生产管理基地较远的站 油罐内外温差大都在50℃~70℃ 防渗防漏性好 在油田改 需要加热或维持温度的原油储罐的罐壁宜采取保温措施 (2)储存容量(实际容量)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在我国北方的冬季 一般4h可以完成 式中 采用盘管加热方式时 当发生事故时 污染加重 0511.2的规定 油罐散热流量可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