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限制吸入管流速 某些稠油油田实际的液量为设计液量的1.2倍~1.5倍 可采用下列调节方式 运动件没有啮合面 4.3.15 对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 污油回收泵 使生产管理困难又浪费动力 叶轮级数 4.3.9 宜采用较大的缓冲时间 泵运行不安全因素增大 缓冲时间应根据进出液量不平衡程度 泵输稠油的分离缓冲罐 动力费 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扬程等工艺要求 对于采用注水开发的油田 以及系统终点和起点位差 1 稠油输送泵的总流量宜按设计液量的1.1倍~1.2倍确定 稠油泵的进出口流速均更低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胶皮 4.3.16 由于离心泵用过滤器网眼大 依场区地势 出口管道流速应根据泵型和工艺条件确定 根据各油田对输油泵的长期使用经验 宜设置变频调速器进行流量调节 改变泵的运行台数 地处偏远 操作台数不应多于3台 4.3.17 压降计算中的一些参数(如含水油黏度)变化范围较大 反之 选用离心泵时 /h 3 宜采用容积泵 油田泵站一般地势比较平坦 4.3.13 在操作不当(如 液面控制和流程切换的技术水平确定 连续运行且流量变化范围较大及电机功率较大的容积式输油泵 其作用是将液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切换流程比较困难者 另外 接转站设3台泵 另外 应采取防凝和暖泵措施 离心泵工作的适宜范围是效率换算系数大于0.7 大型泵可选用低值 所以输量大时可以采用较高的流速 含水及含砂因素的影响 油气混输泵除要满足水力机械的要求外 泵的选型还应考虑设备费 在技术条件允许和满足输液量并适应有关工况条件变化的前提下 在操作条件下介质黏度较低时 4.3.9 4 防止原油进入气管道或输油泵抽空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油流的不均衡性 4.3.1 由于离心泵输送高黏度原油时性能显著下降 烂草 泵或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重量超过1000kg或台数较多时 即控制高 由于大多数情况上部缓冲容积应大于下部缓冲容积 出口管道允许流速差异较大 一般为排出管流速的1/2 长期稳定运行最大入口含气率85%~98% 由于目前国内生产的油气混输泵不同产品的进 输油泵进口汇管应有良好的吸入条件 维护费等因素 4.3.10 容积泵过滤器面积可按容积泵技术要求确定 3 清除物中还有石块 实践证明可以采用较小的过滤面积 “稠油输送泵的总流量宜按设计液量的1.1倍~1.2倍确定 2 应满足正常生产缓冲和事故状态下切换流程的需要 气 泵输高凝原油 油气混输泵的进 站内泵排出管道流速 干管流速一般为0.8m/s~1.2m/s 在调查中了解到并联运行的泵 特殊情况(如 其作用是在密闭输送装置的输油泵突然停运时 4.3.5 泵的工作台数应尽量少 输油泵进口管段上应设过滤器 运行吸入压力不应低于0.2MPa 各周期产油量以及同一周期开井时间不同时 4.3 作用是容积泵的部分流量通过回流阀来进行回流 三是利用正常缓冲容积 叶轮直径和大小泵匹配 4.3.4 以达到调节出口压力的目的 辽河 在满足工艺要求 吸入管道流量的分配和泵吸入性能应匹配 末端和吸入端压头差 一般地说 不均衡 如进出物料的不平衡程度 对于气液流量大的工况宜选用双螺杆混输泵 4.3.15 4.3.2 只能按照密闭输油运行的经验 (1)排出管内径应大于或等于泵的排出口内径 初期输油量仅为设计液量的1/3左右 4.3.16 相同功能的泵 4.3 泵进口气液混合物的气液比例极不均匀 阀门是手动或是气动和电动 离心泵出口管段上应安装止回阀 本次特提出“应考虑吸入管流量的分配和泵吸入性能的匹配” 实现密闭集输 目前油 第三部分是下部缓冲容积 宜减少泵的数量 实际上由于受泵型的限制 规范编制中确定了较宽的进 根据以上情况 (2)吸入管内径应至少比泵进口内径大一级 工作泵的流量往往会稍大于设计输液量 离心泵的轴密封宜选用机械密封 流量均匀 还有管道结蜡 原油黏度较高 离心泵输油用的原油缓冲罐和油气分离缓冲罐的缓冲容积 因此 确定合理的缓冲时间 含水原油的输送和净化原油的输送 草袋等物 稠油泵输缓冲罐的缓冲时间仍规定为20min~40min 长期稳定运行最大入口含气率75%~95% 进出液量不平衡严重 本条规定的泵进出口流速是在综合了普通原油泵(离心泵)和稠油泵(容积泵)进出口流速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 泵吸入管道设计流速宜稍低一些 可能使出口管路出现超压 防止输油泵抽空 缓冲时间宜为10min~20min 木棍 本规定考虑了稠油热采的特点 除稠油外几乎全部采用离心泵输油 可根据管道工艺布置 即允许最高液位与控制高液位之间的容积 根据经验 连续运行的原油输送泵宜选3台 但流速太低时 油罐同泵房高差较小时 除水以外 泵吸入性能明显降低 缓冲时间宜为20min~40min 实际选用时 压力越低 清管时 由密闭流程切换为开式流程的难易程度(如开关阀的个数和大小 国内炼油厂离心泵用过滤器采用6目 4.3.8 容积泵与离心泵不同 以改善原油处理装置的工作条件 有时发现管道内遗留棉纱 在蒸汽吞吐期采油期间 必须严格执行 离心泵流道较宽阔 抗蚀 特别是投产液量低于设计油量时 二是在输油泵突然停运或来油突然全部中断的情况下 将液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液面自动控制水平 有的油田在0.5m/s左右 为不加大罐基础工程量又满足灌泵要求 局部阻力计算与实际有一定出入 含水原油泵 水混输时 当输油泵采用离心泵时 设计液量为考虑原油产量高峰 操作阀门是集中还是分散等) 气 为了使泵有较好的吸入条件 容易抽空 进口支管流速一般为0.4m/s~0.6m/s 经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 含油污水泵可互为备用 4.3.18 对胜利 4.3.13 含水原油和净化原油输送宜采用离心泵 其作用是在来油中断时 一是适应输液量的变化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3 在泵输系统有效汽蚀裕量允许的前提条件下 安全阀入口管道应设在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 应根据输油量和变化幅度以及其他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进口汇管流速不宜大于1.0m/s 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 考虑到泵站扩建时更换管道的实际困难 汽车装油泵 造成系统的损坏 可通过查询输送黏性介质时的有关泵的性能图表确定 泵体上不带安全阀的容积泵 考虑介质黏度因素确定泵类型时 小泵宜选用高值 4.3.1 有必要在泵前设过滤器 4.3.2 回流阀开度越大 气液常交替流过泵体 新疆 按照上述缓冲罐的作用 固体颗粒含量等特性确定 初期液量和后期液量一般相差较大 功率为40kW以上的电机采用变频调速器比较经济合理 同时还需要考虑泵的流量 稠油时 当泵并联运行时 因此离心泵的过滤器可采用较稀的滤网 第二部分是上部缓冲容积 考虑到流程切换和液位控制的技术水平 树叶等进入油罐中 4.3.21 4.3.20 3 规定滤网开孔面积一般为吸入管截面积的3倍~4倍 目前各油田普遍采用的流速范围为1m/s~2m/s 出口管道流速范围 水混输 对于气液流量小 还应对气液流量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出口管路未打开就启泵)的情况下 可以不再考虑其他裕量 就可以较好地适应接转站液量的变化 应采用较低的流速 离心泵组的流量和压力调节方式 工作可靠 鉴于上述情况 泵吸入管与排出管内径应符合如下要求 流量和扬程范围大 4.3.21 采用变速调节方式 大庆油田采用3目~10目 离心泵出口设止回阀是为了防止介质倒流 容积泵应设计旁路回流阀调节流量 干管流速一般为0.3m/s~0.5m/s 1 缓冲时间应按具体情况计算确定 4.3.3 油 3 4.3.14 但应保证其效率换算系数不小于0.45 现场试验表明 因此混输泵必须抗磨 效率换算系数0.45是离心泵工作范围的下限 在管内流速相同时 出口压力宜按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1倍~1.2倍确定” 难以管理等)的缓冲时间一般可以按30min左右设计 便于维修 刚投产时一台运行 有吸不上液的情况 应根据管道流量和压力变化等情况 辽河 提供一个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时间 4.3.6 还应校核操作条件下原油黏度对泵工作性能的影响 4.3.11 所以国内油田普遍采用容积泵输送稠油 液体流速宜为0.6m/s~1.0m/s 4.3.12 一般是使罐底标高高于泵房地坪0.5m以上 4.3.12 水混输在各油田都有一些应用 输油的选择需根据输送介质的黏度 离心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4.3.18 造成泵的叶轮损坏 外输管道的管径适当调整 所选泵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离心泵效率》GB/T 稠油输送泵选型应根据原油黏度 向原油稳定装置平稳供油的缓冲罐 一般是等于或稍低于站外管道流速 而输量小时则应采用较低的流速 在确定泵的台数时 并损坏机械密封 排出口支管流速一般为1.0m/s~1.5m/s 缓冲罐的作用 因初期油量太小不能连续运行 13007规定的数值 泵型较小或泵型难选 以减少吸入管路摩阻 提出密闭输油装置的总缓冲时间一般仍为10min~20min 在管道施工中 4.3.6 二是尽量提高泵效 胜利等油田工艺设计的经验参数为 既不安全也不环保 原油泵输 考虑到稠油泵输的实际情况 输油泵台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容积泵出口设旁路回流阀相当于安全阀的旁通阀 常要求混输泵具有20min的“干转”能力 离心泵过滤器面积宜为入口管截面积的3倍~4倍 输油泵安全阀的泄放端管段宜与泵的入口端管段连接 含气量 建议选用时根据供货商提供的具体技术性能指标确定 未经处理的油气水混合物比较脏 水力坡降的减少(绝对值)已不明显 河南以及新疆等油田调查了解到 因此正常生产的缓冲容积一般位于缓冲罐的下半部或中间偏下部 安全阀出口管道应接至泵进口与切断阀之间的管道 可不设备用泵 有的安全阀的泄放端是直接引到了泵房外 故应在靠近泵出口的管段上安装安全阀 价格便宜 原油脱水站的脱水泵缓冲罐 第一部分是正常生产缓冲容积 间歇运行的火车 4.3.3 产量的变化幅度很大 比较小的碎片不会对离心泵造成危害 即控制低液位与允许最低液位之间的容积 /h 影响缓冲时间的因素较多 应按泵特性曲线的高效区选择油泵 通常混输泵运行吸入压力不低于0.2MPa 4.3.7 适应液量变化的情况下 低液位之间的容积 取工作泵的总流量为设计液量即可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有的油田泵入口的流速不大于0.8m/s 含固量较高的工况宜选用单螺杆混输泵 在实际确定管径时 应按照具体情况 装车油泵等间歇运行的泵的数量 排出汇管流速宜为0.8m/s~2.0m/s 为保护泵安全运行 到后期2台泵运行 水力坡降将减小 提供停泵操作的时间 手套 罐内低液位高于泵中心一般仅1m 来液不均衡 提供一个倒换流程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的时间 防止原油进入气管道 我国的油田 国内单螺杆混输泵最高适用流量200m 管径增加 考虑到工艺设计中管路系统(包括设备)压力降计算比较复杂 实现密闭集输 也可选用离心泵 4.3.19 因此本条特提出“安全阀的泄放端管段宜与泵的入口端管段连接” 使用离心泵已很不经济 各种泵对输送介质中所含杂质的要求是不同的 泵的扬程需要留有适当的裕量 以提高输送效率 可按本规范第4.4.9条的规定执行 还含有一定量的砂子等固体杂质 /h~1000m 混输泵入口压力过低时 2 出口汇管流速宜为1.5m/s~5.0m/s 保证连续运行并节省电耗 泵站规模较小 输油泵吸入管内径与排出管内径应按进出口允许流速确定 反之可采用较小的缓冲时间 如原油稳定装置的进料泵缓冲罐 原油泵输主要包括油 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应包括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工作泵中间流量与设计输液量的比值在1~1.23之间 胜利油田过滤器滤网流通面积一般为3倍~4倍吸入管截面积 减少油流的不均衡性 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 进口汇管流速不宜大于3.0m/s 输油泵房设置起重设备时 沉砂 4.3.10 出口压力宜按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1倍~1.2倍确定 因此 目前国内双螺杆混输泵最高适用流量1100m 无特殊情况(例如受泵的选型限制) 选用输油泵时应校核操作条件下泵的有效汽蚀余量 一是在正常生产状态下 气 且应含备用泵1台 3 宜采用螺杆泵 /h~2000m 对于管径在DN150~DN700范围内的泵吸入管道 结垢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不均衡系数和原油含水率的日最大液量 应在靠近泵的出口管段上安装安全阀 扬程宜为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05倍~1.20倍 离心泵的总流量应按设计液量确定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当效率换算系数小于0.45时 有时出现吸入流量不匹配 输送流量越低 液面自动控制程度较差 输油泵的类型应根据所输介质的组成和性质及工艺要求确定 4.3.11 体积小 提出所选泵的扬程应为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05倍~1.20倍 4.3.5 这里的总流量是指各工作泵的排量之和 提出一个缓冲时间范围 4.3.4 如果设计只考虑一台泵工作 原油泵输 地形复杂 因此 要求泵具有抗“干转”(即泵内100%气体)性能 泵的吸入性能较差 当换算系数为0.45~0.7时 泵房或泵棚内宜设检修用的起重设备 液量较小 其缓冲容积应由三部分组成 缺点是输送高黏原油时性能显著下降 4.3.14 故障少 可采用较高的流速 阻力小 采用改变运行台数和回流方式 产生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