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1计算条块对第i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 取10kN/m 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 c 应将公式(A.0.3-2)和公式(A.0.3-3)中的稳定系数F G G——滑体单位宽度自重(kN/m) 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同时取正值 n 3 R——滑体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kN/m) h i ——水重度 w i 式中 指向坡内时取负值 图A.0.2 F i i i ψ i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荷载(kN/m) 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 θ——滑面倾角(°) G A.0.3 根据裂隙情况及汇水条件确定 h 平面滑动面边坡计算简图 Q T——滑体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kN/m) h 以此计算的P 平面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A.0.2) n Q——滑体单位宽度水平荷载(kN/m) ——第i及第i-1计算条块滑面前端水头高度(m) 图A.0.1 l 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A.0.3) 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0(i<n)时取P 从后方起编 T wi 圆弧形滑面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A.0.1) w s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kN/m) ——第n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kN/m) φ——滑面的内摩擦角(°) A.0.1 U 替换为安全系数F L——滑面长度(m) 即为滑坡的推力 ——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m) 指向上方时取负值 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 =0 w G U——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kN/m) φ i-1 n——条块数量 式中 折线形滑面边坡传递系数法计算简图 ——第i计算条块滑面长度(m) 当P R ——第i计算条块与第i+1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kN/m) P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kN/m) i——计算条块号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kN/m) θ ——第i计算条块滑面黏聚力(kPa) γ 其他符号同前 i A.0.2 指向上方时取负值 V——后缘陡倾裂隙面上的单位宽度总水压力(kN/m) bi i 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自重(kN/m) ——第i计算条块滑面内摩擦角(°) c——滑面的黏聚力(kPa) i b i 式中 i 在用折线形滑面计算滑坡推力时 i 圆弧形滑面边坡计算示意 注 st ——第i计算条块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kN/m) 图A.0.3 P 指向坡内时取负值 ——第i计算条块滑面倾角(°) 附录A 不同滑面形态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i-1 折线形滑动面的边坡可采用传递系数法隐式解 i ——边坡稳定性系数 ——滑体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