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由于锚杆水平抗拉力等于拉杆强度与锚杆倾角余弦值的乘积 一般情况下 提出锚杆间距控制主要考虑到当锚杆间距过密时 立柱的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强度 导致挡土板开裂 第一排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 构造设计 还应满足挡板的支座宽度 钻孔桩直径不宜小于500mm 由于“群锚效应”锚杆承载力将降低 当锚杆间距小于上述规定或锚固段岩土层稳定性较差时 刚度和抗裂要求外 条形基础或桩基础等形式 立柱 因此建议夹角一般不小于10° 肋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 并应与结构面呈较大倾角相交 9.3.6 当锚杆挡墙的锚固区内有建(构)筑物基础传递较大荷载时 由于锚杆每米直接费用中钻孔费约占一半左右 本条提出现浇挡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的建议要求 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按强度 立柱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地层内 锚杆的倾角宜采用10°~35° 锚杆外端灌浆饱满度难以保证 9.3 9.3.7 挡板和格构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 9.3.9 锚杆倾角过大时锚杆有效水平拉力下降过多 可根据立柱的内力包络图采用不对称配筋做法 当第一锚点以上悬臂部分内力较大或柱顶设单锚时 锚杆挡墙立柱宜对称配筋 锚杆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10°后 4 9.3.2 3 6 1 2 锚固段应力影响区段土体被拉坏可能性增大 应选用承载力较高的锚杆 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 锚杆宜采用长短相间的方式布置 7 刚度和抗裂要求计算确定 此时宜减短浇筑长度 对永久性边坡 人工挖孔桩直径不宜小于800mm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施工要求 因此在设计中应适当减少钻孔量 9.3.3 9.3.10 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立柱的间距宜采用2.0m~6.0m 还应适当加长锚杆 同时也可避免发生“群锚效应”不利影响 5 为确保挡土板混凝土浇筑密实度 上覆岩层的厚度不宜小于2.0m 同时将对锚肋作用较大的垂直分力 因此锚杆倾角宜为10°~35° 锚杆布置应尽量与边坡走向垂直 构造设计 以避免当混凝土收缩时岩石的“约束”作用产生拉应力 除应验算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外 9.3.8 9.3.11 锚杆挡墙立柱的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连梁 采用承载力低而密的锚杆是不经济的 锚杆挡墙支护中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浇挡板和拱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 可采用独立基础 且格构梁截面宽度和截面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 同时对施工期锚杆挡墙的竖向稳定不利 并采用长短相间的设置方法 该垂直分力在锚肋基础设计时不能忽略 不宜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 锚杆钻孔和锚固等要求 9.3.5 在岩壁上一次浇筑混凝土板的长度不宜过大 主要考虑现场立模和浇混凝土的条件较差 9.3.6 第一锚点位置可设于坡顶下1.5m~2.0m处 9.3.1 锚杆挡墙现浇混凝土构件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20m~25m 9.3.2 9.3.9 9.3 水平间距均不宜小于2.0m 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 9.3.4 立柱位于土层时宜在立柱底部附近设置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