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2 尺寸偏差 4 检验荷载的形式应与结构承受的主要作用的情况基本一致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β 的模型可以作为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A.2.3 当既有结构经历了相应的灾害 应以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为依据对实际状况进行评定 1 当对计算模型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时 例如 基于材料强度系数的方法 混凝土悬挑构件的承载力不能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予以评定 并在检验时采取逐级加载的方式 应取当地记录到的最大地面雪压和重现期100年的雪压值中的较大值作为基本雪压 A.2.10 对标准公式中反映模型不定性的参数应予保留 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既有建筑结构 (A.2.8) 3 A.2.6 A.2.6 在评估使用年限内 在计算构件承载力时 并宜按下列规定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 应取瞬时风速换算的风压和重现期100年的风压中的较大值作为基本风压 检验荷载不宜大于荷载的设计值 A.2.1 承载能力评定 左右 可依据结构的良好状态评定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是否符合现行设计标准的规定 本条第2款提到的材料强度系数可按相关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确定 安装偏差和不可恢复性变形等的不利影响 对于风荷载敏感的结构 A.2.2 1) A.2.1 本条第2款专指楼面均布活荷载 国际标准和欧洲规范采取了这种方法 构件的作用效应 A.2.8 在承载能力的评定时可不考虑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构造要求 一种是直接分解可靠指标的方法 时 基于结构良好状态的评定方法 3) R 应采用曾出现的最大值与该类构件所属面积的乘积作为评定楼面均布活荷载的代表荷载 S 对于雪荷载敏感的结构 5 本条提出既有结构承载能力评定的四个分项 基于抗力系数的评定方法 可以有两种方法 和构件承载力的可靠指标β 本条规定要进行荷载或作用的组合 构件的连接和构造 结构上的作用和环境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5 构件系数或材料强度系数对应的检验荷载的检验结果 可采取辅助计算分析的方法实现 应以实测数据为依据 R A.2.11 分析构件承载力变异系数δ 当楼面均布活荷载出现过大于有关标准限定的标准值时 材料的强度可以使用实测值平均值或最小值 1 重力荷载检验的评定方法等 可采用下列基于可靠指标的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评定方法 可采取下列措施 材料的强度可取现场测试的平均值或最小值 ) 替代现行标准材料强度系数和抗力系数的方法 将可靠指标β分解为作用效应的可靠指标β 当采用现行标准抗力系数评定时 对既有结构的体系予以评定 对具备检验条件的结构或结构构件 对于未实测的自重荷载其γ A.2.7 结构未出现影响结构适用性的变形 1 A.2.7 S A.2 4 计算模型中的材料强度和几何参数可以采用实测数值 1 2) R 检验荷载不宜大于荷载的设计值(标准值×荷载系数×所属面积) 因此不宜将构件承载能力的评定称为安全性评定 而且可以利用模型不定性的保守措施 可采用基于荷载检验的评定方法 基于系数的构件承载力的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 A.2.4 可以利用现行标准公式的模型不定性储备 而未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限值的现象 对构件承载力与作用效应之间的关系予以评价 2 在计算承载力时 A.2.3 4 应考虑由结构分析模型造成的作用效应的不定性 有些公共建筑及其走道和楼梯经常出现这种状况 3 A.2.5 构件的构造有些是针对适用性的有些是针对耐久性的 除与有关方专门协商之外 其中作用与作用效应的分析和构件与连接的承载力两个评定分项也可视为一个分项 现场实测数据包括构配件的单位体积的自重和尺寸参数 当不能确定作用效应的不定性时 1) 和δ 计算模型的几何参数宜取构件的实际值 3 j 对于检验荷载未达到构件系数或材料系数部分 1) 构件承载力计算模型的选取和相关参数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计算分析既有结构的作用效应时宜考虑构件的轴线偏差 承载能力评定 结构的体系符合大震不倒的设防规定 当可确定某类构件承载力的变异系数δ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先行确定β 4 基于可靠指标的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评定方法 3 作用与作用效应的分析 采用现行标准中材料强度系数的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G 本条第1款的自重荷载不包括永久荷载中的堆物荷载等 结构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评定 在作用效应的计算后 本条第3款的规定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类似 仅人员荷载就可达到5kN/m 既有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可分成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 不能用偏压构件或斜截面承载力予以评定 且应考虑不可恢复性损伤的影响 也可以认定该结构可以抵抗这种灾害的作用 再如地震作用下有侧移的框架柱的承载力 2 分解出β 2 R 2) 不应小于1.3 S R 构件承载力的变异系数δ 当人员极度拥挤时 A.2.11 A.2.5 有确切的调查表明 2 还应有构件系数或材料强度系数的裕量 A.2.10 3) 本条提出荷载检验确定承载力的规则 3s的瞬时风一般为10min的平均风的1.5倍 A.2.9 在使用抗力系数时 S 然后计算作用效应 应以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为依据对实际状况进行评定 可采用所有可能出现不利组合效应的包络作为作用效应的评定值 结构不存在爆炸和碰撞等偶然作用的影响 R 建筑构配件等的自重荷载宜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确定 目前我国结构设计标准普遍采用的是材料强度系数方法 本条第1款所称的计算模型是指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1 δ 1 R 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 A.2.8 在计算模型中可增补对抗力有利因素的实际作用 例如钢材的锈蚀等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等 计算公式所确定的构件承载力应与所评定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承载力相符合 =1.2 2)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除了有荷载系数的裕量外 本条规定了几种构件承载力的评定方法 4 建筑结构的有些设计标准使用的是抗力系数 检验的荷载值应通过预先的计算估计 其分项系数可以取γ 计算模型宜采用模型不定性的保守措施 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计算公式体现了分项系数与可靠指标和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 当结构主要承受重力作用时 =1/(1-β 可通过分析的方法确定 和构件承载力的可靠指标β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评定构件的几何参数都可以取实测值 本条第3款的中提到的抗力系数与构件承载力的分项系数相近 根据分析 并计算确定γ 裂缝 取实测数据 为了避免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变形或损伤 A.2.9 R 2 瞬时风对于一些轻型结构有极大的影响 3 构件承载力计算模型应符合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破坏模式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 按现行结构检测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 既有结构构件承受的荷载可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将可靠指标β分解为作用效应的可靠指标β 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宜在荷载或作用组合后计算确定 的取值 既有结构的连接和与构件承载力相关的构造 A.2.4 其次是结构构件与连接部位未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限值且结构上的作用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合理 由于本标准的规定比过去有所提高 可按下式确定 2 A.2.2 R 构件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荷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本标准的可靠指标包括了作用效应和构件承载力两个分项 本条规定了基于结构良好状态评定方法的规则 此时材料强度应取实测推定的标准值 既有结构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 本条所称的基于可靠指标的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评定方法是一种用构件承载力的分项系数γ 应采用重力荷载的检验方法 造成作用效应存在不定性的因素至少有施工偏差和结构分析方法两类因素 当有实测数据且实测数据大于重现期100年的地面雪压时 该类构件承载力的分项系数γ 其实质是将分项系数与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建立了联系 1 R 3 对于用实测后的自重的代表荷载 应考虑构件不可恢复性损伤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 γ 作用效应应考虑作用效应的不定性 R 振动等 首先要保障在偶然作用下结构不会出现倒塌或坍塌 R R 构件与连接的承载力等评定分项 G 位移 经过验证后 2 以现行设计标准的规定为基准 荷载检验是确定构件承载力的方法之一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应以本标准规定的可靠指标为基准 可以通过对批量构件承载力的试验数据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