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6 在20℃~25℃养护3d(低于此温度时 应取出试块 2 刮起多余胶泥 沥青砂浆应用直径和高度均为50.5mm的圆柱形试模 垫好橡胶圈 并在试块的上下两面 试块底面应架空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试块表面和浸泡酸液亦无显足变色 在跳桌上振动25次 2 树脂胶泥 以后每隔1h增加0.1MPa 普通型钾水玻璃材料试块拆模时间为2d 薄涂一层脱模剂 整平表面 并稍有余量 垫好橡胶圈 式中 混凝土 胶泥厚度为3mm 用手稍扶住 并随即用抹刀将表面抹平 ) 4090的有关规定执行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匀速拉拔 衬有厚度不小于0.05mm聚乙烯薄膜的30mm×30mm×30mm的试模内 应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高150mm 2577的规定执行 方可进行抗渗性测定 采用强度等级为32.5MPa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与标准砂配制试件底模 每组6块 3 约为12次 相对湿度小于80%的空气中养护2d后脱模 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 同时启动秒表 把试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0.84g/cm 并应保持浸泡温度为20℃~25℃ 则为合格 黏结强度试验夹具 用强度等级为32.5MPa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与标准砂配制成水泥砂浆 振动25次结束后 式中 水玻璃胶泥的抗拉强度和浸酸安定性测定 4 漆膜颜色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清漆 可将搅拌均匀的水玻璃胶泥装入6个“8”字形试模内 经24h成型后脱模 养护14d后 当预计抗渗压力小于0.8MPa时 的煤油 将“8”字形试样放入夹具内(图A.3.3-2) 按配合比称量物料 则不再升压 应将尺寸为45cm×45cm的透明聚乙烯薄膜周边用胶带纸牢固地粘贴密封在基层表面上 结合层的厚度应为2mm~3mm R 至试针沉入胶泥深度39.0mm~39.5mm而不再沉入时 F——受力面积(mm) 顶面直径70mm 3 该试模尺寸为底面直径185mm 并稍有余量 起鼓和酥松等现象 间距大于10mm 2 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 当试块完整 σ——黏结强度(MPa) 每组3块 振至混凝土表面排除气泡呈现浆状为止 测定抗拉强度 再将试件放在加热炉内 A——受拉面积(mm F——破坏荷载(N) 顶面直径175mm 刮起多余胶泥 称取烘干后的质量 养护天数应符合本规范表5.6.1的规定 养护时间为28d 试模尺寸为底面直径185mm 树脂类材料制成品的性能测定试验以3块试块为一组 将试模连同底板置于跳桌上 m 在养护好的试件表面上涂刷一层融化的黄蜡或石蜡 由加入水玻璃时起 初凝后 采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模 应将上述试件连同套模装到混凝土渗透仪上 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 密实型钾水玻璃材料试块拆模时间为3d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强度的拉伸强度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应符合下列规定 4 混凝土试块在20℃~25℃下养护1d后脱模 待5s时应拧紧制动螺丝 A——试件黏结面积(mm 黏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1 当有2块试件的试验结果超过平均值的15%时 捣固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 聚脲衬里涂层的质量测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喷涂聚脲防护材料》HG/T 以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50℃/h 在测试区内黏结3个拉伸头 至试件拉开 所需的时间为初凝时间 若用振动器捣实时 应在温度为20℃~25℃ 在跳桌上振动25次并刮平表面 干燥时间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漆膜 将锥尖降至胶泥的表面 当有2块试块的试验结果超过平均值的15%时 将被测树脂底胶料层沿拉伸头切开至混凝土基层 捣实后 P——破坏荷载(N) 修约精度取0.1 并在1h内分3次注入密度为0.81g/cm 应拧紧制动螺丝 时不得大于10% 每组3块 “8”字形金属试模 A.3.11 相对湿度小于80%的空气中养护2d后脱模 则为合格 2)钾水玻璃胶泥和砂浆抗渗等级的测定 图A.3.3-3 每次捣固的次数 钠水玻璃混凝土的抗渗性测定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黏结强度的测定 记录每个试件的最大水压力和保持最大水压的时间(以h计) 漆膜外观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清漆 连同底板振动25次 上紧螺丝 试块应在温度为20℃~25℃ 1449的规定执行 并用抹刀抹平表面 脱模后 应按上述“树脂胶泥与耐酸砖的黏结强度测定”的规定执行 此时标尺读数即为胶泥稠度 试验应采用“8”字形金属试模(图A.3.3-1) 由加入水玻璃时起 将混凝土装入试模内 并随即用抹刀将表面抹平 270附录A中“水泥砂浆黏结强度检测”的规定 修约精度取0.1 试块表面和浸泡酸液亦无显著变色 5 水玻璃胶泥的吸水率测定 相对湿度小于80%的空气环境中 混凝土的抗渗性 5 用天平称量 并应继续在上述环境中养护14d 速度为10mm/min 应每5min测定一次 以后每隔1h增加0.2MPa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的抗渗透性测定 开动振动台 ——抗拉强度(MPa) 高30mm 表面和酸液亦无显著变色 取出3个试块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塑料衬里制成品的电火花的测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塑料衬里设备 应按3块试件中2块试件未发现有渗水现象时的最大水压计算 测定50℃的抗压强度时 将拌和好的水玻璃胶泥或砂浆装入涂有机油的抗渗试模中 相对湿度小于80%的空气环境中养护14d(密实型钾水玻璃胶泥养护28d)后测定黏结强度 砖板的黏结力试验均应采用230mm×113mm×65mm的标型耐酸砖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含胶量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而试件仍未透水 ) m 砂浆 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的浸酸该安定性测定 并稍有余量 应开动拉力机均匀加载 当有2块试件有渗水现象时 顶面直径70mm 可将拌和均匀的水玻璃胶泥 当水压增至1.5MPa 测定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拉 宜做一试样 并应随时注意试件端面情况 m——浸泡前试块的质量(g) 在20℃~30℃温度下养护 然后增至0.3MPa 试件的顶面和底面不涂蜡 振至树脂细石混凝土表面排除气泡呈现浆状为止 平滑 3 用热刮刀均匀插捣10次 当耐热极限温度为300℃~900℃时 应检查试块有无裂纹 树脂胶泥 应记下当时的水压 3 用拧干的湿毛巾擦去试块表面多余的煤油 并稍有余量 2 跳动25次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强度和含胶量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树脂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 然后把试块浸入盛有40%工业硫酸的带盖容器中 并应继续在上述环境中养护至14d 当预计抗渗压力大于0.8MPa时 应将混凝土分两次装入试模内 切割工具见图A.3.3-5 1 约为50次 拉伸头试柱 混凝土当用振动器捣实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渗等级测定 然后用湿布擦过的刮刀将多余的胶泥刮去 振动结束后 上紧螺丝 每次装入的高度相等 1d后 1)钾水玻璃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测定 沥青混凝土的成型压力应为5MPa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开始试验时的水压应为0.1MPa 1 试验用的夹具和测定方法 应将拌制好的沥青砂浆或沥青混凝土装满试模 在20℃~25℃养护14d后 酸液应高出试块的表面 ——抽真空前 2 饱和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 2 亦可用人工捣实方法 并从3块试块中选取气孔及其他缺陷最少的2块 每隔8h增加水压0.2MPa m 亦可用人工捣实法 ) 当耐热极限温度为100℃~300℃时 水玻璃胶泥稠度的测定 然后加入水玻璃 应延长养护期)后 在试件端面呈现有渗水现象时 相对湿度应小于80%且大于50% R 2 垫好橡胶垫圈 底模尺寸为底面直径80mm 树脂玻璃鳞片底胶料与混凝土以及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黏结强度测定 加载至试件拉开 1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JC/T 开动拉力机 试块应完整 取出试块 然后用纱布擦拭干净 烘热 试模尺寸为底面直径80mm 将试块放好 对正位置 钢结构基层表面的粗糙度检测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表面粗糙度计量器具》JJG 10 顶面直径175mm 将拌和好的水玻璃混凝土装入涂有机油的抗渗试模中 应将树脂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装入试模内 水的温度应为50℃ 测定时 ——浸泡后试块的质量(g) 记录压力机表盘读数 并在该酸液中缓慢冷却至常温 ——抽真空后 4 然后放松制动螺丝 727的有关规定 并应保持在温度为20℃~25℃ 称重后 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 应放入规定温度的水中2h A.3.1 然后突然放松制动螺丝 湿度小于80%的空气中养护2d后脱模 将粉料按配合比放入拌和器(机)内混合均匀 将盛胶泥的圆锥模移至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下面 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流平抗压强度的测定 用手稍扶住 2 水的温度应为20℃ 应进行拉开法黏结强度的测定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的测定 砂浆的抗拉强度的测定 养护28d后 3 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浸泡7d p——煤油的密度(g/cm 在平整的混凝土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层上 在试件端面呈现又渗水现象时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吸水率测定 至试针沉入胶泥中不得超过1mm时 用纱布擦去表面的水分 宜翻拌3次 钾水玻璃胶泥取抗拉强度试件3块 沥青砂浆的成型压力应为0.25MPa 3831的有关规定执行 并用抹刀抹平表面 2 为合格 在底模底面上分别涂抹玻璃鳞片胶泥 应在常温下养护2h 黏度 试验所用的锥形稠度仪 6 当预计抗渗压力不大于0.8MPa时 进行抽真空至剩余压力为10mm~15mm水银柱 在温度23℃±2℃ 应用水冲洗 钾水玻璃的抗渗性测定 3 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 应轻轻扶住试针上端的活动杆 再置于水中称重 ) 每隔8h增加0.1MPa 阴干24h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 应按3块试件中2块试件未发现有渗水现象时的最大水压计算 检查试块有无裂纹 掉角 高150mm 应进行黏结强度测定 其结果应乘以系数1.00 压力机运行速度为6mm/min 每次测定后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应每15min测定一次 A.3.5 取3块试块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并将树脂胶泥或树脂砂浆装入模内 当其中1块试验结果超出或低于平均值的15%时 附着力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 A.3.10 混凝土的抗渗性 1447的规定执行 侧面应隔开 耐磨性的测定 振至表面泛浆排除气泡为止 将配制好的胶泥 抹在两块标型耐酸砖黏结面的中部 A.3 开动振动台 但初凝时间仍应以自由降落测定的结果为准 1722的有关规定执行 应取其余2块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式中 当预计抗渗压力大于0.8MPa时 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水玻璃混凝土试块应为15cm×15cm×15cm 将拌和均匀的水玻璃胶泥一起装入圆锥模内 每组3块 连接件见图A.3.3-6 然后将多余胶泥刮去 振至表面泛浆排除气泡为止 2 取3块试块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当其中1块试验结果超出或低于平均值的15%时 稍冷后将试件装入有一定热度的抗渗套膜中 加入水玻璃湿拌10min时进行测定 并应检查试块有无裂纹 以防试针冲击底板而弯曲 1 如预计抗渗压力大于0.8MPa时 应在100℃~105℃下烘至恒重 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当有2块试块的试验结果超过平均值的15%时 表干后再涂刷树脂底胶料 取3块试块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1447的规定执行 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 无缺角 用树脂玻璃鳞片胶泥呈十字交叉黏结在一起 应制备浸酸用的试块 黏结强度以MPa表示 在制备抗压强度试块的同时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测定 高30mm 应制备供测定饱和吸水率用的试块 并应在16h后观察塑料薄膜 应按3个试件中2个试件未发现有渗水现象时的最大水压计算 1 让试锥自由沉入胶泥中 开始试验时的水压应为0.2MPa 凝结时间 当R 水玻璃胶泥与耐酸砖的黏结强度测定(又称十字交叉法试验方法) 聚合物水泥砂浆性能的测定 精确至0.01g 开始试验时的水压应为0.1MPa ) 升温至300℃ 圆锥模不应受任何震动 试压时 当有2块试件有渗水现象时 厚度为1mm 然后用干净的抹刀将多余胶泥刮平 A.3.2 若试块完整 在空气中称重精确至0.01g 式中 开始试验时的水压应为0.2MPa 修约精度取0.1 振至表面泛浆为止 图A.3.3-5 并且随时注意试件表面情况 当试块完整 底模尺寸为70mm×30mm×(25mm~35mm) 制成品的试验方法 当R 先将“8”字形试模擦拭干净 然后将容器连同试块放入真空干燥器或真空罩内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1728的有关规定执行 试针的直径为1.10mm±0.04mm 应进行黏结强度测定 R——抗压强度(MPa) 当用人工捣实时 试块底面应架空 当有2块试件有渗水现象时 测定20℃的抗压强度时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的拉伸强度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F——窄腰处截面积(mm 水压从0.2MPa起保持2h 并用纱布擦拭干净 经过表面处理后 在刚开始测定期间 再放至铁板上与砂石混合均匀 跳动25次 结合层的厚度应为2mm~3mm 放松制动螺丝 9 4 振动25次 侧面应隔开 试块养护时 修约精度取0.1 1)树脂胶泥与耐酸砖的黏结强度测定 沥青混凝土应用直径和高度均为71.4mm的圆柱形试模 称重法 应在养护好的试件表面上涂刷一层熔化的黄蜡或石蜡 连接件 试块在空气中的质量(g) 将上述试件连同套膜装到混凝土渗透仪上 用手扶住 经称重后精确至0.019 稍冷后将试件装入有一定热度的抗渗套模中 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经过加热的试件外观无裂纹且强度不低于原始强度时 水玻璃胶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每次装入的高度相等 3 在制备抗压强度试块的同时 相对湿度小于80%的空气环境中 采用环氧树脂或其他胶粘剂 恒压后即可脱模 取3块试块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应在常温下养护1d R 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水珠或湿气存在即为合格 2 先将试件于110℃±5℃烘干8h A.3.9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耐磨性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 液面高出试块1cm 挤出的多余胶泥用刮刀刮除 将十字交叉的试件放在夹具(图A.3.3-3)内 当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 A.3.3 刮去多余胶泥并整平表面 直至所有试件顶面渗水为止 在室温下养护完全固化后即可做抗渗透试验 将胶泥 放在玻璃容器内 记录黏结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位置 试块在室温下养护1d后 17671的有关规定 然后将所取试样混合在一起磨碎 5 应取3块试块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并应保持在温度为20℃~25℃ 黏度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涂料黏度测定法》GB/T 恒温4h后 其结果应乘以系数1.05 黏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饱和吸水率测定 各垫一张纸 5 A.3.8 应将配制好的水玻璃胶泥装满预先涂过黄油的 2 用水冲洗 当试块为10cm×10cm×10cm时 应取其余2块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式中 在试件端面呈现有渗水现象时 塑料薄膜覆盖法 试件的顶面和底面不涂蜡 钾水玻璃材料的耐热极限测定 “8”字形试样抗拉强度的夹具 2 开动压力机均匀加载 然后取出试块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1 记录拉力机读数 修约精度取0.1 试模为15cm×15cm×15cm时 整平表面 约为25次 应在温度为20℃~25℃ 当预计抗渗压力不大于0.8MPa时 3 每块测定的偏差 试块脱模后 圆锥模不应受任何震动 ——胶泥的黏结强度(MPa) 极限荷载由测力计在指针不再转动时读出 涂刷2遍树脂封底料 应用挤浆法使两块砖十字交叉粘牢 1720的有关规定执行 保持6h后停止试验 应将黏结力支座放在压力机上固定住 上下两面应平行 外观 用手稍扶住 连同底板置于跳桌上 干燥时间和附着力测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黏 试模应擦净 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应用人工捣实振动排出气泡成型 则为合格 并稍有余量 高差不大于1mm 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试块的受压面积(mm 疏松和膨胀等现象 试块在水中的质量(g) 1 2)树脂玻璃鳞片胶泥与水泥砂浆的黏结强度测定 起鼓 试块在空气中的质量(g) 以后每隔1h增加水压0.1MPa m 冷却至室温备用 砂浆 掉角 图A.3.3-1 连同底板人工捣实振动25次 恢复正常气压后 水玻璃砂浆的试块应为7.07cm×7.07cm×7.07cm 其结果应乘以系数0.95 对黏结的拉伸头试柱(图A.3.3-4)和树脂底胶料层的表面进行轻微打磨 式中 并擦拭干净 刚接触时应拧紧制动螺丝 每组3块 聚脲衬里涂层的附着力测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黏接强度检验标准》JGJ 试块仍在水中保持1h 取出试块后应用布擦干 应在基层表面3处~4处用长钻钻取或凿取表面20mm的厚度层内的试样 m——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 压力机活塞上升的速度应为每分钟3cm 然后在105℃~110℃烘干至恒重 先将粉料与氟硅酸钠混合均匀 8 上紧螺丝 刮去多余的胶泥或砂浆 5126的有关规定 切割工具中空开孔器 用树脂胶泥呈十字交叉黏结在一起 将树脂细石混凝土装入试模内 图A.3.3-2 并用纱布擦拭干净 20 经24h成型后脱模 当其中1块试验结果超出或低于平均值的15%时 1721的有关规定执行 6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强度测定 每组3块 保持1h以上 记录拉力机读数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树脂类材料制成品的性能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沥青类制成品的性能测定 应记下当时水压 试块在空气中称重后 每组6块 试块应该按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成型和养护 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 式中 质量为300g±2g P——破坏荷载(N) 每组试块为3块 按配合比要求 将拉伸头与黏结强度测试仪连接 应取出试块 避免阳光照射或损坏薄膜 养护天数应符合本规范表5.6.1的规定 然后在压力机上进行试压 用水冲洗 应用金属直尺沿试模边缘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去 树脂胶泥与耐酸砖 浸泡30d后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底胶料 试模为10cm×10cm×10cm时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的弯曲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取出试块后 7 然后进行试压 在20℃~25℃养护14d后 将耐酸砖加工成尺寸为70mm×30mm×(25mm~30mm) 图A.3.3-6 整平表面 然后加上成型压力恒压3min 待黏结剂固化并达到黏结强度要求后 应按本规范第5.4.2条对树脂底胶料层的损伤部位进行修补 调节好距离 喷涂聚脲衬里的物理性能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擦洗 在温度为20℃~25℃ 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第A.3.3条第2款进行抗拉强度测定(加荷速度改为5mm/min) 然后加入钠水玻璃搅拌均匀 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 立即进行称重 试块应全部被水淹没 水温为22℃±2℃ 涂料的漆膜颜色 试块脱模后 钾水玻璃胶泥或砂浆的抗渗性 1 当施工采用平板振动器压实时 2 ——胶泥的黏结强度(MPa) 时不得大于5% 稍冷后将试件装入有一定热度的抗渗套膜中 发酥和掉角等现象 P——破坏荷载(N) 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 另外3块应置于浓度为40%的工业硫酸中煮沸1h 黏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应放松制动螺丝 同时应调整标尺指针在0位 抗拉强度以MPa表示 整平表面 P——极限荷载(N) 应将拌好的混凝土装入涂有机油的抗渗试模中 每组为6块 50 ——抽真空前 初凝前 电火花试验方法》HG/T 将试块浸入盛有55%硫酸的带盖容器中 m 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浸酸安定性测定 将盛胶泥的圆锥模移至锥形稠度仪的下面 A.3.4 黏 每组试块为3块 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 至试样断裂 1 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并用抹刀抹平表面 在养护好的试件表面上涂刷一层融化的黄蜡或石蜡 开始试验时的水压应为0.1MPa 110的有关规定执行 352的有关规定 试件的耐热性测定按耐火混凝土的物理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图A.3.3-4 水玻璃材料的性能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酸液应高出试块的表面 浸泡28d后 精确至0.01g 并应随时注意试件端面情况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5℃ 用水洗净烘干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与水泥砂浆的黏结强度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量完毕后 平行试验的误差不应大于0.2% 在20℃~30℃温度下养护 3 一次装入圆锥模内 1 应继续在上述环境中养护14d A.3.7 1 每40m 将试针下端降至与胶泥的表面接触时 2 随炉冷却至室温 4 钾水玻璃砂浆和混凝土取抗压强度试件3块 自流平装入30mm×30mm×30mm的立方体试模内捣实 让试针自由沉入胶泥中 1723的有关规定执行 试件的顶面和底面不涂蜡 试模为20cm×20cm×20cm时 式中 洗净晾干 同时记录时间 湿拌2min左右 养护28d后 应将试针擦拭干净 应记下当时水压 湿度50%±5%的条件下养护14d后 1768的规定执行 1346的有关规定 应取其余2块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018规定的仪器进行检测 修约精度取0.1 当试块为20cm×20cm×20cm时 3 将上述试件连同套膜装到水泥渗透仪上 应用金属直尺沿试模边缘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去 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范A.3.3第1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