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浆封层的厚度宜为3~6mm 当需要减缓破乳速度时 且须开放交通 矿料用量应根据矿料尺寸 稀浆封层可采用慢裂或中裂的拌合型乳化沥青铺筑 水分蒸发 2 沥青面层的空隙较大 稀浆封层混合料的类型及矿料级配 整平路面 不能及时铺筑沥青面层 2 轮荷压砂试验的砂吸收量不宜大于600g/m 铺筑下封层的矿料规格可采用本规范附录表C.0.7的S14 在铺筑基层后 9.3.2.2 应在沥青面层上铺筑上封层 位于多雨地区且沥青面层空隙较大 宜采用AC-5(或LH—5)砂粒式沥青混凝土 9.3.1.1 沥青的标号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确定 应在沥青面层下铺筑下封层 9.3.7 9.3.10 这些方法已在我国许多地区推广应用 9.3.1.2 应立即停止铺筑 种类等情况确定 应按本规范第7章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规定执行 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附录D表D.0.10)及决定配合比的方法 9.3.8 9.3.11.4 当需要加快破乳速度时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铺筑上封层的材料用量和规格可按本规范附录D表D.0.1或表D.0.2执行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铺筑机应具有储料 S13或S12等 9.3.11.2 9.3.3 9.3 宜为5~8m 填料 集料尺寸及摊铺用量宜按本规范附录D表D.0.10选用 9.3.11 常用于旧路面罩面 9.3.1.4 9.3.2.1 尤其是对于缺乏优质石料作抗滑层的地区 9.3.5 9.3.6 9.3.7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重新装料后再继续进行 /1000m 3 主干路的沥青路面上不宜采用稀浆封层铺筑上封层 施工前应先修补坑槽 封 层 9.3.4 上封层及下封层可采用拌和法或层铺法施工的单层式沥青表面处治 拌和法沥青表面处治铺筑上封层及下封层 渗水严重 9.3.11.5 ISSA(国际稀浆封层协会)T100编写的 稀浆封层铺筑机工作时应匀速前进 当铺筑下封层时 9.3 干燥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 道路等级选择 D3910 9.3.2 9.3.1 需加铺磨耗层改善抗滑性能的旧沥青路面 9.3.9 需铺筑磨耗层或保护层的新建沥青路面 稀浆封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建的高速公路 混合料的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损失不宜大于800g/m 稀浆封层施工应在干燥情况下进行 9.3.11.3 稀浆封层混合料的加水量应根据施工摊铺和易性由稠度试验确定 9.3.11.1 当铺筑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材料用完时 可掺加适量的氯化钙作外加剂 有裂缝或已修补的旧沥青路面 可采用一定数量的水泥或消石灰粉作填料 稀浆封层施工应采用稀浆封层铺筑机 表面应平整 透水严重 送料 拌和 9.3.1.3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表D.0.10的要求 形状 铺筑厚度应均匀 证明是适用的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指标是参照ASTM 封 水 9.3.11.6 也可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混合料中沥青乳液的用量宜按附录D表D.0.10的规定范围并通过试验确定 乳液的配合比例 并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 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为上封层及下封层时 当在已有破损的旧路面上铺筑稀浆封层时 稀浆封层的施工气温不得低于10℃ 适用上封层及下封层的沥青材料宜按表9.3.3选用 铺筑厚度 应根据处治目的 可以节省造价 沥青用量可采用附录D表D.0.1或表D.0.2规定的范围的中高限 其稠度应为2~3cm 稀浆封层可以作上封层 摊铺和计量控制等功能 层 2 应待乳液破乳 作为磨耗层或保护层 也可作下封层 沥青用量应采用表中范围的中低限 这在我国已有了成功的经验 稀浆封层铺筑后 厚度宜为1.0cm 搅拌形成的稀浆混合料 摊铺时应控制集料 但也可用于新建的沥青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