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可由路面设计决定 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大部分地区高温稳定性将不能满足要求 但是 对介于500与1000mm的地区视当地年降雨日数的多少决定 由于不同地区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抗裂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7.1.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面层宜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 即耐磨光的程度 其规格应以方孔筛为准 主干路宜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作表层 7.1.3.5 嵌压用的石屑规格如下表(表6) 当各层均采用沥青碎石混合料时 主干路的上面层宜采用抗滑表层混合料 例如以英国为代表均采用嵌压式沥青混凝土 它主要是指路表的空隙及降雨时的排水能力 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应从两方面考虑 高速公路的硬路肩沥青面层宜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作表层 见表5) 统称为抗滑表层 当采用圆孔筛作为过渡时 7.1.3.6 其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抗车辙 7 也影响高速行车的交通安全 应满足耐久性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应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 7.1.3.1 高速公路 这不仅影响低速行驶时的交通安全 少雨干燥地区是年降雨量小于500mm的地区 故其使用寿命较短 对规范规定的基本上是属于Ⅱ型的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而言 不同道路等级的情况很复杂 关于路面抗滑的要求 7.1.4 有的国家明确在规范中作出了规定 也不应一刀切 多雨地区是指年降雨量在大于1000mm的地区 它必须有足够的微观粗糙度 抗滑性能等多方面要求 不可能作出统一规定 但不管何种级配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应按表7.1.2选用 近年来我国已铺筑了不少空隙率较大的抗滑表层或磨耗层 在附录A中指出 按表7.1.3确定 沥青面层下必须做下封层 一般道路及少雨干燥地区的高速公路 下面层及联结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 还有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国内外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 对多雨潮湿地区及少雨干燥地区的界限 它只适用于英国夏季最高温度不到25℃的情况 不应使用粗粒式混合料 在少雨干燥地区可采用Ⅰ型沥青混合料作路表层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这与高速行车的安全关系密切 沥青路面各层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抗水损害能力 7.1.3.2 路表面抗滑表层采用何种级配与采用何种石料是两个问题 对一般道路也可用Ⅰ型混合料 主干路宜采用抗滑表层级配的混合料 砂粒式仅适用于城市一般道路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行人道路等工程 取得了明显的雨天抗滑效果 首先 工程造价等实际情况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 抗水剥落能力及低温抗裂性能等各方面均不如Ⅰ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 7.1.2 其他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上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 7.1 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第一位因素是石料的性能 一般规定 这一点已在本规范材料部分作了规定 7 7.1.3.3 7.1.3 M4号高速公路只得封闭交通 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 因此本规范提出对多雨潮湿地区的高速公路 1993年气温达到25~27℃ 影响抗滑性能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路面的宏观粗糙度 所以它不适用于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 由于其空隙率较大 规范表7.1.3仅作出了一般的规定 也试铺了一些嵌压式沥青混合料 中面层及下面层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多雨潮湿地区的高速公路 7.1 7.1.3.4 耐疲劳性能 并应根据施工机械 沥青老化快 路面抗滑至关重要 从提高交通安全来说 一级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 由实验可知 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过渡层及整平层 市镇街道及非机动车道 7.1.3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上面层的粗集料均应满足路面设计的磨光值的抗滑要求 主干路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 第二 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 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抗车辙能力 例如英国式的嵌压式沥青混合料是将碎石嵌压在采用很细的级配表面上(接近于我国的沥青砂 本规范提出了若干应予遵循的原则 如在我国使用 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应根据道路等级及所处的层次 中 一般规定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