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人工制气厂站水系统要求尽可能零排放 9.2.11 9.2 9.2.13 焦炉烟道底部废气温度大于200℃ 达到节能的目的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宜放散 离开焦炉集气管的荒煤气温度一般约为82℃~85℃ 宜将富油加热至160℃以上 同时 故需设置变频调节器根据解析出来的气量进行调节 达到节水节能目的 约占炼焦耗热量的30%~35% 故应尽可能加以回收利用 生产蒸汽和/或发电 9.2.10 而减压后解析出来的气体量及组分也是不稳定的 达到节能 显热的措施 来自加压气化的高压煤气水温度高达180℃以上 9.2.10 吹风气中携带部分可燃性组分 压力气化煤气净化低温甲醇洗装置宜设置绕管式换热器 9.2.1 从安全性 硫化氢等气体 洗苯富油蒸馏应采用贫富油深度换热工艺 煤调湿还可使酚氰废水量大大降低 可以保证焦炉操作稳定 同时还能减少污染和提高焦炭质量 由于荒煤气所带走的热量很大 9.2.14 压力气化煤气水分离装置宜设废热回收系统 9.2.8 利用这部分废气对装炉煤进行风选煤调湿 甚至可以不建锅炉房 能 用循环水和低温水分段进行冷凝冷却 9.2.1 处理这种水是在常压状态下进行的 经循环氨水喷洒 露点80℃~82℃ 9.2.13 循环氨水泵 9.2.12 二氧化碳 低压蒸气 经济性的角度设置煤锁气回收系统都是需要的 或与在初冷器中制备的余热水换热 通过与采暖回水或工艺介质换热来回收荒煤气的部分余热 过去采用的方法是与循环氨水换热 9.2.6 9.2.3 废热锅炉使用的水均为处理后的软化水 厂前区和生活区内各建(构)筑物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采用绕管换热器效率高且冷端温差小 且能够减少锅炉房蒸气供气能力 9.2.2 剩余氨水蒸氨应采用原料氨水与蒸氨废水深度换热工艺 将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6.5% 除上述外 9.2.7 蒸汽分汽缸 煤锁泄压气组分与粗煤气几乎完全一致 来自加压气化及变换冷却的高压煤气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氢 减少循环水用量 保证了脱硫循环液稳定达到规定的温度 增产和改善焦炭质量的效果 当采用电机驱动时 利用余热锅炉回收这两种气体的显热和潜热 蒸汽蓄能器和蒸汽管道等冷凝软化水应回收利用 含有大量潜热的荒煤气被送往初冷器 9.2.5 循环气化炉工艺生产过程中鼓风气和出炉煤气温度一般在450℃~1150℃之间 能 即便不能再进入软化水系统 循环气化炉工艺流程应有回收煤气显热和吹风气潜热 9.2.15 宜将原料氨水加热至90℃以上 50189的有关规定 空气风机可采用蒸气透平驱动 成本较高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直接将脱硫循环液送往初冷器与荒煤气换热技术 从而减少了一道中间换热 9.2.11 9.2 并有利于处理后废水的回用 9.2.7 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水资源相对贫乏 节 9.2.15 9.2.14 由于真空碳酸盐法脱硫的脱硫液再生是在55℃~60℃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真空碳酸盐脱硫宜直接利用初冷器荒煤气余热作为富液解吸再生热源 甲烷 两段式水煤气炉和循环流化床水煤气炉工艺回收显/潜热生产的蒸汽自给有余 从而降低酚氰废水处理站的负荷 所以规定厂站内的蒸汽冷凝水应全部回收利用 也应作为其他水循环系统的补充水回收利用 将造成资源浪费 具有较高的热值同时含有一氧化碳 煤气初冷器可设置余热回收段 这部分低位热可用于副产低压蒸汽 9.2.4 生产中 一氧化碳 9.2.12 厂站内蒸汽加热设备 因此有条件利用低温余热 达到规定的温度再进入后续净化装置 顶装焦炉制气宜采用以焦炉烟道气为热源的风选煤调湿技术 节约能耗 此两部分气体热焓相当可观 煤气鼓风机(煤气排送机) 9.2.3 宜采用变频调速等节能技术 9.2.2 提高了换热效率 9.2.9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脱硫循环液难以加热到规定温度的问题 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 干法熄焦能回收80%的红焦显热 压力气化煤气水分离膨胀气输送系统应设置变频调节器 采用二次(或三次)供空气燃烧 50264的有关规定 为此在初冷器循环水冷却段之前增设余热段 回收荒煤气中的余热宜用于工艺换热或厂区及居民区冬季采暖 保温层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焦炉宜采用干法熄焦 不仅满足工艺生产需要 压力气化的碎煤加压气化装置应设置煤锁气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