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边沟(排水沟 按模型计算每延米路基用地面积的公式如下 在编制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用地指标时 一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分开进行编制 边坡平台)宽度值 本次修订降低了一级公路的路基高度 模型中也应考虑 相关说明如下 路基用地=T×填方路基用地+W×挖方路基用地 (2)路基高度(边坡高度) 并对路基宽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说明 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计算相关参数 对于挖方路基 W 按计算路段长度加权计算的平均值 +两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根据规范规定 平原 应进行专门设计 原指标中路基标准宽度是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两者建设情况有较大不同 地震 三 宜根据实际设计方案计算 并列表说明 ——在填方路段中设单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其中 结合专家经验确定不同地形类别 微丘区高速 路基边坡按普通岩质和较密实土质考虑 T——填方路段权重 可按表中用地指标值的两倍使用 4 不同的计算公式如下 (3)确定用地指标 W——挖方路段权重 而中桥占地纳入桥梁工程中计算 T 3 通道等交叉设施净高等因素具体确定 重点研究各种边坡的高度 且简化计算工作 D20-2006) T 计算指标采用的主要参数列在条文表4.0.6-1中 分离式路基和独立隧道连接线路基) 根据公路建设新的情况 微丘区高速公路 ——在两级边坡挖方路段中设截水沟路段的权重 经综合分析 根据路基填挖高度 本次修订将平原 4.0.11 确定用地指标 确定其权重 需增设必要的爬坡车道 1 两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两级边坡宽度+两侧护坡道宽度+两侧排水沟顶宽+两侧用地界宽 路基高度 表4-7 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 考虑中间设2m宽边坡平台 对路基填挖方数量和占地具有总体 W 两级边坡截水沟用地=(截水沟顶宽+截水沟至边坡坡顶距离)×W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根据调研 微丘区存在的两幅路基间距较小 )+W×(单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公路的通道 W 4.0.7 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表4-3 且绝大部分为一级边坡 3~1 边坡高度较小一侧的路基边缘设计高程与坡脚(坡顶)地面高程的差(如图4-2) 图4-1 (4)边沟(排水沟 本条规定分离式路基工程的用地指标 桥梁两端桥台的用地性质更接近于路基 宜根据实际设计方案计算 对于平原 为了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级公路填方边坡高度按20m控制 ——在填方路段中设两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只对其中半幅路基编制用地指标 路基平均高度低 改沟 除四级公路略有提高外 表4-2 按土质路基考虑 路基用地=左幅路基用地宽度+联体边坡边沟顶宽+联体边坡护坡道宽+联体边坡宽度+右幅路基用地宽度 本次修订将桥梁两端桥台的用地面积调整为按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计算 因此 专家经验及样本数据分析等综合确定 2.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 相关说明如下 ①由于地形 情况如下 边坡坡率 其取值既要满足公路功能的需要 挖方路基在考虑有一定边坡防护的基础上 比较 截水沟)宽度 综合调研 =T×(单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T 本调整指标不宜用于路基宽度变化过大的调整 2 按第九章的有关规定另行增加 原指标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了相同的路基高度 山岭重丘区设分级边坡时 排水设施等原指标未明确的参数 + 对于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 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模型 2 W W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1 现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路基高度比原指标采用的值高 J3 微丘区公路 该值为“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1)平原区 T——填方路段权重 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m时 应用“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概念 ②存在部分较大填挖路段 单级边坡路段与平原区模型相同 本次修订计算采用的边坡坡率 无规律性 应直接使用 地质条件复杂 2 1 从节约用地角度出发 由于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不起控制作用 1.指标修订工作步骤 地面斜坡度 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用地的计算模型 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边坡宽度+两侧护坡道宽度+两侧排水沟顶宽+两侧用地界宽 连接线(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路基 8的缓边坡 改渠 两级边坡的高度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 单级边坡宽度=单级边坡坡率×坡脚填土高度 ——在挖方路段中设四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平原 边坡坡率应在满足路基稳定条件下 1 搜集资料统计分析情况和专家意见 结合模型分析计算 选取规定的全部路基宽度一般值进行计算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不具有控制意义 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节约用地的要求 再与搜集资料样本的路基工程占地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影响路基占地的主要因素 对各种路基断面形式进行研究 按公路技术标准规定需设置港湾式应急停车带 性质均属于路基工程 边坡高度 1.5 地质情况确定 调研考察的实际公路的排水设施尺寸以及专家经验综合确定 ③部分深挖方路段还需设置截水沟 需考虑如下特点 为了适应分期修建情况 因防护要求 山岭重丘区路基填挖高度大于平原 从调研和搜集资料的统计分析情况看 2 W 主要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的边坡坡率 为了提高安全性并节省安全设施工程 +三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考虑了节约用地的要求 计算指标采用的主要参数列在条文表4.0.5-1和表4.0.5-4中 J 排水沟等占地 路基高度略有提高 三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边沟顶宽+两侧碎落台宽度+两侧三级边坡宽度+三级边坡截水沟用地+两侧用地界宽 因此不计入作为永久占地的路基工程用地 W——挖方路段权重 并对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内侧坡脚之间的土地的计算问题进行规定 J3 其他如冻土 按2.5°取值 需要时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两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宽度组成表 对于特殊地形 W 断面形式如图4-4所示 两级边坡宽度=第一级边坡坡率×第一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第二级边坡坡率×第二级边坡高度 ——在挖方路段中设单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按模型计算每延米路基用地面积的公式如下 边坡宽度=边坡坡率×坡脚填土高度 4.0.6 填料性质等情况确定 (1)路基宽度 三 截水沟等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 J2 本条规定整体式路基工程的用地指标 根据路基宽度的增加或减少相应增加或减少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值 对于两半幅同时建设的公路工程项目 ——在两级边坡挖方路段中设截水沟路段的权重 部分路段存在两级 单级边坡的高度按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控制 微丘区二 微丘区 本章指标是按一般条件编制的 每延米路基用地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因此采用边坡高度参数 改移输电 路基用地=T×填方路基用地+W×挖方路基用地 山岭重丘区公路大填大挖的情况已比较少 路基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路基宽度 4.0.4 为确保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公路工程项目涉及的用地界外的改路 需考虑如下特点 边坡坡率 避险车道等设施 不同公路工程项目的处理可能不同 并适当参考搜集资料样本项目的边坡坡率情况以及专家经验综合确定 分别采用不同的护坡道(碎落台 图4-4 参考搜集资料样本的设计数据 四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计算相关参数 对平原 本条说明路基工程用地指标所包含的内容 便于对比分析 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都可能出现 断面形式如图4-3所示 ) 微丘区公路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示意图 图4-3 表4-6 该值为“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排水设施尺寸等采用非常规值时 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内侧坡脚之间的土地的性质难于界定 为控制非常规设计的用地 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并考虑不同边坡高度所占权重情况进行计算 截水沟) 编制高速 本次修订采取了以模型分析研究为主 表4-6 表4-2 在平原区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的基础上 W 1.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 微丘区高速公路 因防护要求增加的用地面积很大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的含义是 图4-2 只是按半幅路基的宽度计算 分期修建或建设理念等原因 4.0.1 一级公路建设与以前有较大的不同 不同公路技术等级的模型参数 当高速 4~8m时设2m宽护坡道 大于3m时设2m宽碎落台 其他相关参数见表4-5 2 填挖方路段交错分布 其中 1 表4-1 直观的控制意义 J2 ——在填方路段中设单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编制计算用地指标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列在条文表4.0.5-2和表4.0.5-5中 以及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工程总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原指标的平原 两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边沟顶宽+两侧碎落台宽度+两侧两级边坡宽度+截水沟用地+两侧用地界宽 式中 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多用于山岭重丘区地面自然坡度较陡的地形 山岭重丘区二 2 ②总体看 四级边坡截水沟用地=(截水沟顶宽+截水沟至边坡坡顶距离)×W 其他各级公路比原指标值有较多降低 坡率出现的概率 以平原区模型为基础 挖方边坡高度按32m控制 排水设施的泄流能力 应按实际设计情况增加相应的用地 考虑到荒漠区公路的这些特点 表4-4 对行车安全及环境景观的影响等因素确定 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断面形式示意图 通信管线需埋设于路基排水沟外侧 4.0.3 因此本次修订编制了三种地形条件下的用地指标 公路工程项目的主线路基 编制计算用地指标所采用的主要参数列在条文表4.0.5-3和表4.0.5-6中 另一侧边坡考虑地面倾斜度影响计算相应的边坡高度 边沟(排水沟 且按平原区同样的模型和方法计算用地 大型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减速车道变化路段等 单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单级边坡宽度+两侧护坡道宽度+两侧排水沟顶宽+两侧用地界宽 各分项的计算公式与前述微丘区的公式类同 =T×(单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T 填挖方采用相同的定义(图式略有不同) 三级边坡宽度=第一级边坡坡率×第一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第二级边坡坡率×第二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第三级边坡坡率×第三级边坡高度 其中 (2)确定模型参数 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用地的计算模型 用地界宽度等 二 表4-4 微丘区公路路基用地的计算模型 编制计算用地指标时 本次修订增加高速 在高桥台附近存在的少部分多级边坡可忽略不计 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采用的路基宽度各组成部分见表4-7 本次修订各级公路均采用1m用地界宽 +两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T 由于通道设置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交叉工程含量的增加 由于环境保护及新设计理念的要求 三 三 交叉工程少 设计指南以及资料样本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分析 (2)微丘区 本次修订 根据该高度值的增加或减少相应增加或减少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值 然后根据相应的断面模型计算路基用地 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浅碟形边沟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通信线路及专业管道等线外改移工程以及取 工程地质 +两级边坡填方路基用地×T 半幅路基的计算模型与前述高速 第三级边坡坡率×第三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第四级边坡坡率×第四级边坡高度 但为节约用地 四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边沟顶宽+两侧碎落台宽度+两侧四级边坡宽度+四级边坡截水沟用地+两侧用地界宽 ——在填方路段中设两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本次修订 地质条件下的路段 各分项的计算公式如下 内侧边坡交叉的分离式路基 因此分别增加相应的用地 单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路基宽度+两侧边沟顶宽+两侧碎落台宽度+两侧单级边坡宽度+两侧用地界宽 条文中的指标表按半幅路基的用地面积列出 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由于地形条件 排水设施尺寸根据相关规范的一般规定 护坡道(碎落台 ) 按土质边坡考虑 本章指标中的用地界宽指的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 在山岭重丘区 雪害条件下的路基 右幅路基用地宽度按山岭重丘区挖方断面模型计算 微丘区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时 1 路基平均(填挖)高度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 4.0.8 按5°取值 路基边坡一般采用1 边沟 J1 其他相关参数见表4-3 )+W×(单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高度为2~4m时设1m宽护坡道 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计算相关参数 本条规定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对于路基宽度变化的调整指标 挖方边坡碎落台及分级边坡中间的边坡平台的设置应根据边坡高度和地形 因此 四级公路按两级边坡16m控制 2 表4-5 平原区公路路基工程用地的计算模型 微丘区公路路基用地的计算模型 2 边坡坡率 条文中规定单独计算 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组成表 并从节约用地出发 当挖方边坡高度不大于3m时不设碎落台 根据规范规定 本次修订根据设定的路基高度或边坡高度条件 通过样本分析和专家经验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 一级公路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m时 四级公路 左幅路基用地宽度按山岭重丘区填方断面模型计算 高速公路分 4.0.10 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断面形式示意图 由图4-1可以看出 本次修订 其余等级公路变化超过4m时 根据相关规范的一般规定确定边坡坡率 使指标更趋合理 还充分考虑了护坡道 4.0.5 并适当调整边坡参数 由于性质和数量难以确定 只计一侧的边坡 因地形条件原因而出现连续的长大纵坡路段 可参考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 边坡坡率 模型中应考虑一定权重的两级边坡 这些情况下增加的用地在前述按一般情况计算的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中均未计入 截水沟)的沟口宽度用于用地指标计算 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类同 4.0.9 路基高度(边坡高度) 最后综合确定用地指标值 微丘区很少采用 一般路基断面形式示意图 通过对现行标准规范 1 根据相关规范的一般规定确定边坡坡率 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的用地面积计算按一个整体模型考虑 应根据一般路基的断面形式进行分析 结合上述特点 在编制平原 从现在情况看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在挖方路段中设两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本次修订 挖方边坡高度二 弃土场等占地 考虑到平原地区地基问题及路面因素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按本条规定系数调整 四级公路填方边坡高度按18m控制 当该高度值高速公路变化超过2m 是否计入公路占地 本条说明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编制计算所采用的路基工程用地宽度 001-97)及基于当时的公路建设情况选择确定的 (5)护坡道(碎落台 地质条件以及立交 当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于2m时不设护坡道 提出了荒漠区的调整系数 考虑到现在高速公路 对于填方路基 对于山岭重丘区公路 ——在三级边坡挖方路段中设截水沟路段的权重 碎落台 取值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的一般情况以及专家经验确定 路基边坡等常规因素外 修订采用值 填方路基按土质边坡考虑 本调整指标不宜用于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变化过大的调整 地面斜坡度 两级边坡路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边坡坡率 微丘区) 并多数采用完全分离式路基 对于平原 此外 由于人烟稀少 本条规定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对于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变化的调整指标(适用于平原 本次修订仍采用原指标的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数值 3 根据规范边坡坡率取为1 边坡平台) 改河 其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3)边坡坡率 (1)分析建立模型 本条规定了“经相关主管部门审定”的前提条件 为确保公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四级边坡宽度=第一级边坡坡率×第一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第二级边坡坡率×第二级边坡高度+边坡平台宽度+ 四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组成表 J 丘陵地区公路填挖方都存在 这些情况下的用地面积在前述按一般情况计算的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中均未计入 边坡高度 (3)山岭重丘区 二 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子互通立交之间的路段 平原区公路路基以填方为主 路基高度及汇水面积 由此计算出用地指标 J1 仍沿用原指标“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概念 四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计算相关参数 表中21.75m宽的半幅四车道高速公路左侧最外侧车道宽度采用3.5m 当边坡高度 本条说明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编制计算的单位及其含义 边沟等占地 按设一级边坡考虑 式中 只计一侧的边坡 排水沟 山岭重丘区高速 软土等条件下的路基 其中边坡按两级考虑 经测算 桥梁引道(一般为独立桥梁的引道)及隧道洞口外路基(包括整体式路基 微丘区公路仍然沿用原指标采用的模型分析和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 W 三级甚至四级高边坡 不同地区 3.各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编制计算 高速 三级边坡截水沟用地=(截水沟顶宽+截水沟至边坡坡顶距离)×W 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 ——在挖方路段中设单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同时考虑节约用地的要求 对于只建设半幅的公路工程项目 (6)用地界宽 相关说明如下 截水沟用地=(截水沟顶宽+截水沟至边坡坡顶距离)×W 需增设辅助车道 用地指标按山岭重丘区地形考虑编制 填方边坡护坡道 ——在挖方路段中设两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③部分深挖方路段需设置截水沟 平原地区公路一般为填方 ——在四级边坡挖方路段中设截水沟路段的权重 高速 病害处理所需增加的用地面积按第九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因此 适应地形要求的分离式路基越来越多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编制计算所采用的路基宽度各组成部分见表4-1 一般路基的断面形式如图4-1所示 2.路基工程用地主要影响因素 ——在挖方路段中设三级边坡路段的权重 并按实际设计方案计算相应增加的用地面积 ①路基填挖方路段兼有 4.0.12 搜集资料样本统计分析 第四章 4.0.13 以保持延续性 三级公路按三级边坡22m控制 三 实际项目的路基高度(边坡高度)均要根据地形 当路基宽度变化超过一个车道及以上时 适当修正确定用地指标 本次修订的计算模型除考虑路基宽度 4.0.2 按模型计算每延米路基用地面积的公式如下 边坡平台)宽度 高速 模型中需按权重考虑填挖方路段比例 合流路段需在标准路基宽度基础上加宽 注 +四级边坡挖方路基用地×W 调整和验证后 本次修订根据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其中 二 4 T T 一侧边坡按平均计算高度控制 风沙 也不属于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范围 其用地面积均按本章指标的规定计算 一级公路路基工程采用相同的用地指标 1 W 一级公路变化超过3.5m 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至用地界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