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广场的通行能力必须满足交通量的要求 S——收费广场及过渡段用地指标值(hm 根据调研情况 本条规定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的用地指标 根据交通量 外侧超宽收费车道宽度按4.0m取值 其中25座没有与其他设施合建的匝道收费站的平均占地为0.4733hm (5~7亩)/座 收费站管理设施指的是收费站的管理办公建筑等设施 0 (24.41亩)/座 ——收费车道总宽度(m) 认为原指标取值偏小 式中 主线收费广场用地面积采用模型分析计算方法 ——出口过渡段长度(m) -W 修订说明如下 而根据本次修订搜集的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资料的统计分析 )×(2×L 平均占地为1.4860hm 本次修订对92座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条说明收费设施用地指标包括的内容 式中 (13~15亩)/座 但所需要的车道数就越多 8.2.3 确定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为0.6000hm 收费亭包括在收费广场中 指标值(S)中不含主线路基宽度范围内的用地 4.收费车道宽度 服务时间为车辆进出收费站所花的时间 (9.3亩)/座 公路技术等级 0 因此修订指标值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统计 2.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 一般收费车道宽度取为3.2m 本次修订搜集到的一级公路主线收费站样本资料较少 1.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 原指标规定的匝道收费站用地指标为0.3333~0.4667hm )÷2]÷10000 交通量采用预测期末交通量 0 出口10~14s (23亩)/处 收费岛宽度 收费车道宽度 收费广场进 2 数据离散性较大 修订说明如下 3.平均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越大 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本次修订采用150m 修订计算时 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的规模与管理模式 再根据收费车道数 平均等待收费的车辆越少 通过下式计算收费广场及其过渡段的用地面积 进 2 实行燃油税后拟逐步取消二级公路收费 并参考专家意见 服务时间服从正态分布 本条规定主线收费广场的用地指标 收费广场长度等参数计算确定收费广场面积 指标修订计算采用的平均服务时间为 不包括收费亭 L 2 本次修订综合考虑匝道收费站的功能逐步增强等因素 在一定交通量条件下 2 2 并根据专家意见 平均服务水平用各收费车道平均等待的车辆数表示 +L 服务水平越高 按0.6取值 平均服务时间及服务水平确定收费车道数 换算为设计小时交通量(DHV) 根据专家意见 (13亩)/处 原指标编制的计算长度为80m(高速 ——收费广场长度(m) (7.1亩)/座 第二节 0 通过对四~八车道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为1.5333hm 根据相关规范规定 2 1.交通量 指标修订计算采用的平均等候车辆数为1辆 2 按0.12取值 D80-2006)规定的一般值1/7采用 2.平均服务时间 2 出口过渡段的渐变率按《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 原指标规定的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为0.8667~1.0000hm B 0 8.2.2 +L 参考调查搜集的主线收费站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确定用地指标 L 5.收费广场长度 服务时间越短 服务水平越高 由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按下式得出 2 ——进口过渡段长度(m) ——主线路基宽度(m) 收费岛宽度按2.2m计 因此本次修订不计算二级公路收费站用地 8.2.1 根据国家最新政策 DHV=AADT×K×D 一级公路) 以秒计 为0.8667hm L 入口6~8s 平均占地为0.62hm 本次修订将主线收费站路段交通量与收费站管理设施的用地面积联系进行研究 W 交通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原一级公路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基本合理 D——方向不均衡系数 (9亩)/处 0 进 收费设施 根据上述参数确定收费广场车道数和收费车道总宽度 出 出 通过实际调查和专家研讨 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