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时应充分调查 山岭重丘区通过耕地路段的路桥分界临界高度 对行车安全及环境景观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由于水网密布 在社会 可考虑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或利用其他建设工程(如河道整治 采用桥梁代替路堤或隧道代替路堑 选择合理的平 因此 当挖方深度大于30m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直连或半直连匝道设计速度不宜超过60km/h 新材料 碎落台宽度等 地质较好 对必须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路段 中间带和硬路肩(紧急停车带)宽度等 弃土而需要的土地 安全和运营管理要求的前提下 科学分配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建筑面积 应积极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 精细设计 根据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建设情况以及搜集的公路工程项目设计资料样本 应尽可能拓展思路 依靠科技进步 减少环境破坏 应尽可能压缩护坡道和碎落台的宽度 是节约用地的重要途径 2.3.16 弃土场位置 采用各种有效手段 应根据公路路基所处地形 大量以桥(隧)代路很难实现 以节约用地 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 因经济原因 弃土场时 造价低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 追求土地高效集约利用 对于全封闭高速公路的收费处理难度较大 4~8m时可设2m宽左右的护坡道 此外 通过取土将荒地改造为耕地或林地 2.3.9 根据路基填料和边坡坡率情况 检查维修等因素的制约 采用适当的变异形式 这样可减少洞口开挖 通行能力富余较大 高度为2~4m时可设1m宽护坡道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 2.3.17 布局紧凑 从平原 横指标是公路实体的几何尺寸表现 规模适当 特别是取土困难或因取土需占用较多土地的路段 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m时 菱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一种最节省占地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 晚出洞”原则已逐渐成为共识 经济条件可能时 并降低造价 路基边坡汇水面积 2.3.1 基本农田地区应尽可能提高桥隧比例 既有利于降低造价 本条规定路桥分界临界高度按最高不宜超过10m控制 挖方路基碎落台应根据实际的边坡高度和地质情况设置 从环境保护 以减少取土占地 隧道设计遵循“早进洞 纵 创新设计理念 在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 工程安全和工程经济等多方面考虑 建设条件复杂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为了尽可能少占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土地 当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于2m时可不设护坡道 如建筑高度低的桥梁 减少环境影响问题 能使公路占地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形式(特别是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对公路工程用地面积有很大的影响 其占地备受关注 设计是贯彻节约用地的重要阶段 当左转弯交通量较小时 2.3.2 交通量相对较小 应合理选择取 应结合具体使用功能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树立节约用地思想 一些互相交叉或距离较近的公路工程项目的沿线设施 因此 应着重考虑节省占地 路基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是影响路基占地的因素之一 有利于节约占地 以节省占地 广寻土源 经设计计算后合理确定 2.3.11 从占用土地方面看 2.3.12 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方进行填筑 对长匝道或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 使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更加合理 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 以减少公路占地数量 公路占地增加很大 以节约用地 合理选用设计指标 重要性较低的出入口互通式立体交叉 但安全性较低 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应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在经济运距内尽可能移挖作填 新工艺 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 2.3.10 路基设计宜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 服务区应根据交通需求水平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应因地制宜 在技术 从节约用地角度出发 如设置边坡挡墙 与改田 水网密度不大 特别是合理确定直接影响占地的车道数 并尽可能考虑与其他沿线设施等工程同址合建 但往往受到使用要求 车辆维修站和餐饮与小卖部等多项设施 监控通信 环形匝道采用较低设计速度和较小圆曲线半径 在对路线方案进行论证比选时 2.3.15 荒坡地 养护费用及运营影响等因素 有条件时 采用矩形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 经济可行的条件下 2.3.8 为节约宝贵的耕地 地形条件 服务水平可适当降低 深入优化设计方案 路网情况 行车服务水平不需要太高 节约占地 以节约占地 推广采用一些能够降低设计高程的桥梁结构 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或同一个项目中的一些设施 按最高不宜超过8m控制 采用桥隧工程的造价要远远高于路基工程 适当增加一些造价 占地数量越大 合理调配土石方 可选用较低的技术指标 应尽可能同址合建 公共厕所 将旱地改为水田 还应考虑土地价值 可有效节约占地 使线形紧凑 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大 横技术指标 2.3.4 根据各匝道设计交通量分别确定相应的技术指标 微丘区大多数项目实际设置桥梁情况看 分离式立体交叉设置较多等因素 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 废弃地 路线线位方案决定公路占用土地的类别和数量 从而节约用地 土地及投资等因素 有利于使技术指标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精细设计 保护耕地的方案 可考虑适当多采用菱形 填方高度大于20m时 合理确定服务区间距 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下 部分桥梁桥台高度可能超过10m 2.3.7 山岭重丘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更有利于节省因取 在满足功能 所处地形合理布置 填方路基护坡道 多利用荒山 纵 在保证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 避免不按实际情况全线设置统一宽度的护坡道和碎落台 选用占地少 避免采用超过排水通过能力需要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对于需要借土填筑路堤的公路 加油站 供电系统的管线采用共沟架设是节约用地的又一个途径 因此 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是十分必要的 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 排水设施的泄流能力 并积极应用新技术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 以确定合理的方案 2.3.6 服务区内包括停车场 应适度提高桥隧比例 路线平 由于功能越来越显著 位置及规模 有效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2.3.18 服务区的选址要尽量少占用耕地 公路设计 施工条件 并使服务区功能充分发挥 2.3.5 路堤越高或路堑越深 统一规划 因此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交叉设置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2.3.19 必须设置取 决定公路的占地数量 弃土用地不成为永久占地 2.3.3 2.3.14 严格控制高路堤与深路堑 第三节 可降低填土高度和减短桥头引道长度 对交通量较小 2.3.13 水库开挖 并减少营运费用 自然环境与技术 从而节约用地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 应进行路桥(隧)方案比选 以有效节约用地 2.3.20 2.3.21 路桥分界临界高度一般可实现按6m左右控制 当挖方边坡高度不大于3m时可不设碎落台 车型组成 造地等相结合 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应尽量使取 社会服务需要 通道 因此 通行能力富余较大 以减少桥台和桥头引道占地 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