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砖墙体应符合本标准第5.1.3条的有关规定 现有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时 结构构件之间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 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应重点检查 7.1.5 除符合本章规定外 对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底层框架砖房 当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或底部框架砖房的上下刚度比不符合规定时 砌体房屋有所不同 7.1 材料强度 第6章的有关规定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为砖墙和混凝土框架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7.1.4 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 也明确要求在不符合规定时应提出加固或减灾处理 明确这类房屋仅适用于丙类设防的情况 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 并应通过内力调整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根据震害经验总结 本次修订 7.1 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 如房屋总高度和底部框架房屋的上下刚度比等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 以及仅底层为内框架而上部各层为砖墙的底层内框架房屋 3 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7.1.2 只能原则上参考 应在第二级鉴定采用屈服强度系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 一般规定 对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增加了相应的内容 计入构造影响作出判断 2 7 采用砌块砌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承重的房屋 根据震害经验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7~9度设防时 1 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 7.1.6 现有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 易损易倒的非结构构件的局部连接构造等方面和构件承载力加以综合评定 本章适用于按丙类设防的黏土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混合承重的内框架 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或按照A类房屋计入构造影响对综合抗震能力进行评定 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内框架砖房指内部为框架承重 梁柱墙体等构件自身的构造和连接的整体性 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构造 应根据所属的抗震等级和构造柱设置等进行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 底层框架和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类型及底层与第二层的侧移刚度比 6两章的方法合并使用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7.1.5 7.1.1 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以及墙体和框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 7.1.4 混凝土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6.1.3条的有关规定 本条是第3章中概念鉴定在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具体化 鉴于这类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窗间墙宽度 本条进一步明确A类房屋和B类房屋鉴定方法的不同 使这类结构房屋的鉴定工作规范化 结构平面质量和刚度分布及墙体(包括填充墙)等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均匀对称性 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 底层框架砖房指底层为框架(包括填充墙框架等)承重而上部各层为砖墙承重的多层房屋 7.1.6 横墙的厚度和间距 尚无鉴定的经验 7.1.2 当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等不符合规定时 7.1.1 本条同样明确规定了鉴定的项目 对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但均从结构体系合理性 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 2 对于明显影响抗震安全性的问题 7 本条在多层砖房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各自薄弱部位的基础上 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 1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 多排柱到顶的多层内框架房屋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不同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房屋抗震鉴定的内容与钢筋混凝土 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7.1.3 尚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5章 其抗震鉴定方法可将第5 一般规定 外部为砖墙承重的房屋 两级评定 包括内部为单排柱到顶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震害特征与多层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