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23进行了衔接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编制组按章 参编单位是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 50023-9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11-89的要求 柏傲冬 50011的内容 吴明舜 同济大学 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进行了创新 徐善藩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6月5日以第322号公告批准发布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1)扩大了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即现标准中的A类建筑鉴定方法 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采用现标准中的B类建筑鉴定方法 杨玉成 主要修订内容有 GB 本次修订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已投入使用的现有建筑 条文说明 教学 王骏孙 那向谦 11-78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 李毅弘 50023-2009 (5)与新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 增加了强柱弱梁鉴定与结构变形验算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修订说明 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震害经验教训 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高云学 楼永林 同时吸收了部分GB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单跨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限制 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沿用95鉴定标准的方法 将其后续设计使用年限划分为30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 以及国内历次发生的地震 50023-2009 (2)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加固的后续使用年限 现有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前提下 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则要求按GB 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霍自正 魏琏 (4)明确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 刘惠珊 (3)给出了不同设防目标相对应的鉴定方法 王清敏 少于50年的建筑基本达到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原鉴定标准仅针对TJ 现有建筑按其重要性及使用用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 加强了楼梯间 总高度进行严格控制 徐建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张良铎 鉴定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重点设防类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震可修 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具有相应的鉴定要求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总结了GB 框架结构填充墙 为便于广大设计 50011进行鉴定 吸收了建筑抗震鉴定技术的最新科研究成果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补充和完善 如砌体结构对层数 刘昌茂 朱伯龙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科研 A类砌体结构增加了构造柱设置的鉴定要求 节 40 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 50023-95颁布实施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 但遭遇地震时受损程度会略重于按50年鉴定的建筑 主要起草人是戴国莹 本标准是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6)提高了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 50年三个档次 实现“小震不坏 宋绍先 相当于GBJ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北京市房地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冶金部建筑科学研究总院 (7)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 谢玉玮 李德虎 易倒塌伤人部位的鉴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