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沿墙高每10皮砖(中型砌块每道水平灰缝)或500mm应有2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9度时 尚可根据满足本标准第5.3节相关规定的程度乘以1.0~1.2的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1 5.2.10 现有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 按提高一度的对应规定进行检查 若查表5.2.9-1时根据重力荷载和墙体开洞情况作了调整 系数 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 当构件支承长度 楼盖 式中 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 1)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 多层砖房不宜小于120mm 注 乙类设防时 当仅有第5.2.8条第2款的规定不符合时 6拉结钢筋 出屋面小烟囱等的判别 在第一级鉴定中 5.2 楼(屋)盖整体性连接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非抗震要求 对于乙类设防的房屋则相反 纵墙的面积率与鉴定所需的面积率的比值 (5.2.14) 0i bi 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7 楼盖处的圈梁可为钢筋砖圈梁 抗震墙体类别修正系数 4 注 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 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 砌块的强度等级低于上述规定一级以内时 墙顶还应与梁板有连接 丙类设防的房屋当有构造柱或芯柱时 (Ⅰ)第一级鉴定 乙类设防时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 屋盖与墙体应有连接 跨度较大的房间 注 即平均抗震能力指数与构造影响系数的乘积 柔性时取最大值 基本上与95版鉴定标准相同 按内插法取值 明确规定适用的高度和层数超过时应要求加以处理 因二者的含义不同 房屋实际的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 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时 相差较多时 (5.2.15-1) 表5.2.1 考虑扭转效应时 ——体系影响系数 可按本标准第5.3节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bi ξ 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 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且厚度为240mm时 1 需采用设计规范方法进行抗震验算的范围 β 多层砌体房屋符合本节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表5.2.5的规定 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小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150mm 参照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 3 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 当最弱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和0.50/λ 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 取该墙段不考虑与考虑扭转时的内力比 对于乙类设防的房屋 cij 女儿墙 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β 并可按本标准第5.2.14条的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响 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 或7 1 2 本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 5.2.1 2)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坐浆 1 1 又称二(乙)级鉴定 比B类砌体房屋的要求低些 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 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 鉴于95版的89设计规范的计算参数即本次修订B类建筑的计算参数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应有防倒塌措施 1.0m 总配筋量不少于表5.2.4-2中的规定 2 自承重墙的限值 其中 该项规定不符合的程度较轻时 λ) 立面和墙体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 2 按照符合B类建筑构造柱 5.2.6 表5.2.5 其中 三层 ij 5.2.1 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 本次修订 尚应乘以0.8~0.95的系数 2 圈梁 刚性楼盖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 A类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配筋量不应少于4 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 当鉴定的要求相同时 i 应提高对综合抗震能力的要求或提出改变结构体系的要求等 8度时不宜小于0.8m 本条直接引用第5.3节的规定 A类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度(m)和层数限值 房屋高宽比大于3 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 平面局部突出时 明确7度(0.15g)和8度(0.30g)按内插法取值 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 5.2.9 通常 8 楼盖 1 房屋高度计算方法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 且沿墙高每隔600mm应有 B指240mm厚纵墙承重的房屋宽度限值 3)圈梁位置与楼盖 3 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 构造影响系数表5.2.14-1和表5.2.14-2的数值 当场地处于本标准第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 砌块和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的承重墙体 9度时不宜小于1.0m 5.2.9 注 其抗震墙不应为180mm普通砖实心墙 9度时不宜低于M1 表5.2.9-2 5.2 (Ⅰ)第一级鉴定 不符合要求时需乘以影响系数0.8~0.95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 墙厚为240mm的普通黏土砖房屋 门窗洞口不宜过大 i 本次修订的条文明确 整体性连接构造的鉴定 砌块房屋按表中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 L指240mm厚承重横墙间距限值 应要求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5.2.13 5.2.14 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 分别按1.25和2.0采用 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 1)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和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及支承跨度大于5m的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距离 该项影响系数可大于1.0 当有构造柱且其与墙体的连接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时 β 5.2.12 丙类建筑对现有房屋构造柱 当为马牙槎砌筑或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 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 ——第i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构造柱和墙体局部尺寸等的构造符合新设计规范要求时 教学楼 仅有易损部位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要求 或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75% 也予以明确 1 5.2.5 表5.2.2 ij 其限值宜按本条第1 1)楼盖 现有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是已经存在的 2)房屋的高度与宽度(有外廊的房屋 且要求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墙段从属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下 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比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降低一级采用 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mm) 3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的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m) 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或最弱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等于1.0时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不应被烟道 本次修订 ——第i层第j墙段在1/2层高处的净截面面积 本次修订 应按表5.2.9-1的限值乘以表5.2.9-2规定的抗震墙体类别修正系数采用 其高度不小于4皮砖 但强调了楼梯间的要求 应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芯柱的布置不做要求 空斗墙 墙段的局部影响系数只考虑对验算墙段有影响的项目 5)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 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 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 应着重检查下列要求 1)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 现有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房屋 屋盖的砌块房屋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5 /A 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 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注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将着重检查的内容与一般检查的内容分为两条表达 2 乙类设防的房屋 1)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9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 最好采用加权方法 按第1.0.3条的规定 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 = 墙体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率λ A 2 空心墙和180mm厚砖墙的房屋 普通砖空斗墙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 与12kN/m 5.2.2 可只要求对非结构构件局部处理 2 增加了山区地形影响的地震作用增大系数1.1~1.6 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 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抗震能力指数要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 1 A类砌体房屋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要求 当构造柱或芯柱不符合规定时 本条规定了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的基本内容 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 对本标准第5.2.7条规定的情况 β E 注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5.2.15 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 其限值宜按本条第1 7~9度时 2款规定值的1/3采用 分别按0.7 相当于墙体抗震承载力的最基本的验算 可按本条第2款确定 表5.2.9-1的数值需除以g 式中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 6~8度时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与配筋应分别符合表5.2.4-2中7~9度时的规定 烈度高时影响系数取较小值 为保持77版鉴定标准的延续性 当7度时超过二层或8 包括纵横向抗震墙的交接处 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查表 表内的最大间距值应减少3m或4m以内的一开间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 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 砂浆强度等级为M7.5时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 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 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2)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 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 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 层高在3m左右 均应提高有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 本条规定了砌体房屋第二级鉴定时 6 4点焊钢筋网片与墙拉结 ——第i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在层高1/2处净截面积的总面积 楼盖 横墙与25%或纵墙与50%相差较大时 横墙较少时 因本条规定属于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 现有结构体系 3 也可由表5.2.14-1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 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1 鉴于其对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十分重要 当该项规定不符合的程度较重时 空心砌块有钢筋混凝土芯柱时 应按表中数值采用内插法确定 对横向抗震墙较少的房屋 其中不包括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截面面积 承重墙体的砖 悬挑构件 当超过规定的适用范围时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表5.2.4-2 2 (Ⅱ)第二级鉴定 λ——烈度影响系数 2)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其突出屋面的高度 A 4)砖拱楼盖 =A 对非刚性体系房屋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5.2.14 2)非承重的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 (Ⅱ)第二级鉴定 2 鉴定的要求低于设计规范 屋盖 为了简化 对Ⅳ类场地 换算 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 4 3 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 5.2.3 =A ci 应着重检查下列要求 β 6度时 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0.7 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 3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1 对承重纵墙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时 应符合下列刚性体系的要求 A类砌体房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时 同一楼层内各横墙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 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 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 本条规定的简化法不适用 2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4)出屋面的楼梯间 属于第5.1.4条规定的局部不符合鉴定要求 屋盖房屋 i 因其后续使用年限较少 即墙段抗震能力指数与构造影响系数的乘积 3 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符合要求 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又称二(丙)鉴定 预制楼盖 钢筋混凝土挑檐 2)圈梁截面高度 砖 注 刚性体系的高宽比和抗震横墙间距限值不同于设计规范的规定 有2道时可取1.8倍 有一道同样厚度的内纵墙时可取1.4倍 对承重横墙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25% 7 实际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 2 ——第i层第j墙段计及楼盖刚度影响的从属面积 12 当圈梁承受砖拱楼盖 现有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4 尚应乘以0.9 A = 在第二级鉴定中体系影响系数可取大于1.0的数值 其适用高度和层数应比表5.2.1的规定分别降低3m和一层 2 1 可分别按0.25/λ 取扭转效应最大的轴线计算 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2kN/m 2 当小于1.0时 β ——第i楼层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不应少于表5.2.4-2的规定 8 ξ 需乘以相应的体系影响系数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1.5和2.5采用 1.5m 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应有锚固 5.2.5 还按2008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内容 A类砌体房屋的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 2 要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酌情调整 β 表5.2.9-1系按底部剪力法取各层质量相等 5.2.4 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 当在层高的1/2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 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 5.2.10 7 屋盖可无圈梁 ——第i楼层建筑平面面积 尚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表5.2.4-1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 芯柱的要求 1 /12 当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0.4时 承重横墙间距限值应取本条规定与刚性体系判别表5.2.2二者的较小值 5.2.12 5.2.13 t指小型砌块墙体的厚度 式中 现有结构体系 增加了大跨度梁支承结构构件和现浇楼盖的要求 有构造柱 ij 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 当乙类设防的房屋属于横墙较少时 6度时或7度时二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 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的烈度影响系数 本条规定的墙体材料实测强度是最低的要求 芯柱时 对于乙类设防的房屋高度和层数的控制 表5.2.9-1的数值 结构体系的鉴定 4 A类砌体房屋按乙类设防时构造柱 1.0 需要注意 (5.2.15-2) 即按刚性楼盖计算的楼层横墙 还应再减少一层 i 1 其承重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的限值宜按表5.2.9-1采用 5.2.6~5.2.8 各体系影响系数的乘积 2 3 应根据第1.0.3条的规定 中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200mm A 表5.2.9-1 (5.2.13)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砌体表面的砂浆强度因碳化而明显降低 芯柱或构造柱 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 5.2.3 5.2.7 5.2.15 可按本条第1款规定值的1.25倍采用 圈梁布置和构造等的判别 ij 需采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其真实的强度 当最弱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 应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 5.2.16 i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中的配筋加强带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 50011的规定 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 式(5.2.15-1)中尚应包括扭转效应系数 此宽度不包括其走廊宽度)之比不宜大于2.2 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连接 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第i层第j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本条规定了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的情况 房屋的抗震承载力可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的下列限值进行简化验算 ——局部影响系数 A 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 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空心墙指由两片120mm厚砖墙或120mm厚砖与240mm厚砖通过卧砌形成的墙体 需比表5.2.1内的数值减少2层和6m bij 又称二(甲)级鉴定 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 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g 3 该项影响系数取较大值 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5.2.16 β 房屋的宽度 当已经使用的年限较长时 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 第一级鉴定时 但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房屋 ci cij 楼梯间的墙体 则这种鉴定方法基本上不会遇到 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 易引起局部倒塌部位的鉴定包括墙体局部尺寸 9度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5 8 鉴于M0.4砂浆的设计指标 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 包括刚性和规则性的判别 本条规定了刚性体系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的简化方法 0i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3)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 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处 5.2.2 不用简单乘法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5.2.1所列的范围 λ 外墙每层应有圈梁 4 且纵横墙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和25%进行计算并适当取整后得到的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乙类设防的房屋 8 ——第i层第j墙段抗震能力指数 该项影响系数取较小值 与纵墙圈梁有可靠连接的进深梁或配筋板带也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 使用中需注意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时 芯柱要求的程度 屋盖的推力时 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砖 A 50011的规定 过街楼的支承墙体 88版和74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取值标准有明显的不同 屋盖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5.2.4 1 房屋宽度可按加权平均值计算 2款规定值的0.8倍采用 悬挑楼层 3 bij 吸取汶川地震的教训 也可由表5.2.14-2各项系数中的最小值确定 β 可按本条第3款确定 可乘以1.0~1.2的构造影响系数 五 其中 ——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乙类设防时A类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 凡本章的条文没有对乙类设防给出具体规定时 9度时分别不宜小于0.8m 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490mm 有明显扭转影响时 0i 从属面积由楼层建筑平面面积按墙段的侧移刚度分配 ξ 支承长度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突出屋面的楼梯间 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 其他墙体的房屋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0.9m β 5.2.8 表5.2.4-1 E 房屋的平 ij 对于丙类设防的房屋 楼梯间 不需要提高一度查表 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每层均应有圈梁 5.2.11 砌块的强度等级时 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 3 按本标准附录B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