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近堆积黄土( 查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边坡和洞室稳定的影响 1 4 湿陷起始压力等参数 ) 卸荷裂隙等的分布范围 黄土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4 3 1 规模 古土壤与钙质结核层的分布与数量 且湿陷性黄土多分布在地表下数米范围内 测定湿陷系数 新黄土(Q 黄土的力学性质在干燥状态和饱水状态下存在很大的差别 查明黄土的地下水类型 黄土的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此外 R.2.3 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 黄土的湿陷性分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种 2 规模 黄土 并结合建筑物的基础形式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黄土形成时代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Q R.2 查明黄土形成时代 陷穴 碟型洼地 崩塌等的分布范围 宜在探坑(井)内采取黄土原状样 崩塌 黄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单层厚度等 R.2 冲沟 5 潜蚀洞穴 R.2.3 查明黄土滑坡 2 发育特点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 物理地质现象和地下水的分布 R.2.2 R.2.2 且土体具有弱~中等透水性 错落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含水量较为敏感 6 陷穴 错落 厚度 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和湿陷性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溶蚀洞穴 R.2.1 3 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的地下水条件提出合适的力学指标 ) 各类裂隙 承载力和开挖边坡坡比建议值 应按黄土湿陷性程度分别提出物理力学参数 2 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地下水等对建筑物地基 黄土勘察还应重点研究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滑坡 因此规范推荐坑槽或竖井内取样 自重湿陷系数 因此黄土勘察首先应查明黄土的形成时代 应根据土体在天然状态 查明黄土的成因类型 R.2.1 垂直节理 1 2 钻孔内取样难以保证其原状性 性质等 湿陷类型和等级 黄土 溶蚀洞穴 并区分老黄土(Q 黄土层的均匀性与结构特征 应进行黄土湿陷试验 1